此心安處是吾鄉_類似的句子
眾所周知,在蘇軾的一生中,“烏臺詩案”是最重要的一個事件,也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而烏臺詩案不僅讓蘇軾遭到貶謫,還連累了許多朝中與他交好的親友,其中有三個人被責罰的最重。
第一個是王詵(讀“深”),他在蘇軾被調查時一直包庇,藏匿“反詩”,所以在案發后被削奪一切官職。但王詵有一個很重要的身份是駙馬,他娶了宋神宗最寵愛的妹妹寶安公主,在公主的求情下,過了一段時間王詵恢復了官職,晚景并不凄涼。
王詵第二個是蘇轍,因為兄弟手足的感情,蘇軾獲罪期間蘇轍一直極力上書幫哥哥洗清冤屈,甚至愿意辭去官職換蘇軾輕判,最終也因此觸怒了皇帝遭到貶謫。不過蘇轍此后憑借個人的才華重新獲得了朝廷的重用,甚至一度做到了宰相的位置。
其中最悲慘的一個人,叫王鞏。王鞏的出身非常顯赫,其祖父是真宗年間的宰相王旦。王鞏由于和蘇軾私交非常親密,二人在書畫、詩詞等領域非常有共鳴,所以書信來往尤其密切。結果一下子被貶到了賓州,也就是現在的廣西賓陽,幾乎是北宋版圖中最偏遠的地區了。
王旦不僅如此,王鞏的兩個兒子在他被貶期間也病死了。王鞏字定國,所以又稱王定國,蘇軾曾經親自寫下:“今定國以余故得罪,貶海上五年,一子死貶所,一子死于家,定國亦幾病死。余意其怨我甚,不敢以書相聞”。意思是王鞏因我獲罪,被貶到遠方,一個兒子死在異鄉,一個兒子死在家中,王鞏自己也差點病死,我覺得他很恨我,都不敢給他寫信。但最后蘇軾還是給王鞏寫了信,希望他在廣西少喝酒,保持健康。
然而此時的王鞏并沒有真的怨恨蘇軾,他是個很通情理的人,他知道被貶之事不能怪蘇軾,蘇也是受害者。于是王鞏回信給蘇軾,說自己現在信奉道教,終日養生,還寄了當地特產的丹砂名為“桂砂”給蘇軾,蘇軾收到很喜歡,甚至還毫不掩飾的說“桂砂如不難得,致十余兩尤佳”,可見二人的關系實在是親密。
丹砂如果說王鞏被貶謫在外是大大的不幸,那其中的萬幸就是他身邊還有個知心人,他的侍妾“柔奴”。柔奴隨王鞏一同流落到賓州,幾年來一直盡心伺候,讓王鞏免受更多辛苦。后來王鞏有機會回到中原,與蘇軾相見,二人舉辦宴席。席間王鞏將柔奴介紹給蘇軾認識,蘇軾順口問了一句:嶺南的日子過得很苦吧?
誰知柔奴輕描淡寫地回道:此心安處,即是吾鄉。意思是只要內心安定,哪里都可以是家鄉。如此富有禪意和哲理的答復,令蘇軾大為意外和欽佩,于是來了靈感大筆一揮,寫下一首《定風波》: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定風波從這首詞前兩句可以看出來,蘇軾對王鞏夫妻二人的顏值給予了極大的肯定,說王鞏“琢玉”說白了就是玉面郎君;而柔奴干脆就是“上天賜予”、絕非凡品,“點酥”二字是描述柔奴涂抹胭脂的美態。美人創作了一首小曲,唱給席上客人們聽,一陣微風拂過,柔美的歌聲如同雪花飛舞,讓炎熱的夏天變得涼爽下來。
嶺梅令蘇軾很奇怪的是,王鞏這一番流離在外,再次見面竟然看不出蒼老,甚至比原來年輕了一些,而且談笑之前仿佛吐露出梅花的香氣,氣質更加的超凡脫俗了。
而柔奴的這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自此成為了千古佳句,不論是意境還是哲理,都令古今人文墨客贊不絕口。
本文由【詩時史事】獨家發布于百家號,轉載、引用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權益侵犯,請聯系作者。
蘇東坡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比杜甫的“不死會歸秦”高明嗎
高明多了。蘇東坡解決了有家不能歸的人生痛苦,上升到哲學層面,瞬間跳出洪水的圍困,精神飛升到白云之上。而杜甫,仍在急流中翻滾......
有個歌妓,名叫柔奴。
柔奴復姓宇文,為蘇東坡的好朋友王鞏所蓄。
王安石變法,蘇東坡寫詩發牢騷,表示反對。東坡當時雖然只是個刺史,但社會影響大,不鎮住他新法弄不下去。于是蘇軾被抓起來,關在御史臺受審。御史臺多柏樹,柏上棲烏鴉,于是也叫烏臺。東坡被抓,貶到黃州。他的朋友、學生和粉絲一同牽累,一大幫子都被貶得七零八落。這就是“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弄得風大雨大,連東坡也怕了,以為會被殺頭,就給弟弟蘇轍寫了兩首絕命詩。“夢繞云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這句話可見當時他很惶恐。“與君今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這一句以情動人,讓皇帝都不忍殺他。當時,王安石雖然很頑固,對東坡的反對也是恨得很,但他還是個善良之人,只想變法立功,并不想要蘇軾性命。于是,他對皇帝說,我朝不殺士大夫,就貶了他吧。于是,蘇軾免了一死。
經此風浪,蘇軾突然超脫淡定了許多,境界大升,文風大變。《赤壁賦》、《赤壁懷古》等黃鐘大呂般的詩文誕生了,于是流傳千古。
蘇軾失火,殃及同門。其中一個受害最大,就是他的學生兼詩友王鞏同志。王鞏同志的官很小,叫秘書省正字,就是搞搞藏書校對。他被貶時罪名是私藏東坡詩詞,并為東坡通風報信,看來當時還真弄得風聲鶴唳了。
王鞏被貶到了廣西賓州,監鹽酒。這個地方很蠻荒,偏遠窮困,他在那兒呆了五年,才被召回京城。王鞏因此付出了慘重代價,連兒子都病死在賓州。但是五年后,在回京途中,他再去黃州拜訪東坡時,他的樣子讓東坡吃驚,他不僅沒有憔悴,反而更加紅光滿面。問之,原來得益于他的紅顏知己——歌妓柔奴。
東坡:這些年怎么過來的?
王鞏:柔奴相伴,清歌皓齒,為我解悶,遂不覺艱難。
師徒相見,樽酒慰離顏。王鞏喚出柔奴勸酒。
柔奴本京城人氏,隨王鞏遷往賓州。東坡問:廣南凄苦,風土不好吧,習慣不?柔奴回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
好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柔奴一語折服東坡。這位本來苦悶的詩人大受感動,欣然提筆,寫下了《定風波》,贊美柔奴: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此事之后的東坡,處境日艱,不斷遠謫,最后到了比賓州更為偏遠的海南。但無論順逆,東坡都襟懷磊落,快樂不改,泰然處之。也許,除了有朝云相伴,耳邊還有柔奴的聲音吧。
有哪些類似“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句子推薦
謝謝。其實,類似“愿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這樣的句子在我國,古已有之。蘇軾的《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中的一句:“萬里歸來顏愈少”即有異曲同工的意思,只不過蘇軾的詞中只是側重于歲月沒有使容顏衰老,而你提出的問題,還含有初心未改的意義。下面,我再舉幾個例子。【第1句】:惟愿時光清淺,將你溫柔以待,【第2句】:歲月靜好,希望你一切安好,【第3句】:愿流年不負,愿歲月可期,【第4句】:愿你帶著希望去奔跑,能得到你所想要,【第6句】:愿你成長的路上,少一些憂愁和煩惱,【第7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第8句】:愿我們有緣此生,不忘初心,不負光陰,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日月潭邊談日月,第【第3句】:5個字諧音。類似的句子還有哪些
惶恐灘頭嘆惶恐
攀枝花城話攀枝
黃果樹上數黃果
牡丹江上講牡丹
有沒有類似“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樣的句子
這句話出自《莊子·養生主》,其中全句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題主選擇了前兩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就成了典型的勵學句,意思是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知識卻是無限的。
所以類似這樣的句子也是很多的,不過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些至理名言了:
孔子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6: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博學于文,約之以禮。
9: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11:言之不文,行而不遠。
12:人而不學,其猶正墻面而立。
再來看看我國其他著名文人的勵學名句:
1: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6: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8: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
9: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0: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1: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2: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王勃
以上這些不同詩人的不同勵志句子,每一句都含有深刻的哲理,細細悟來,受益無窮啊!每當我們思想懈怠,或是心靈失去導航時,它們就是引領我們繼續前進的塔燈~
有沒有類似“螳臂擋車,不自量力”這樣的句子
夜郎自大,目空一切。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是什么意思呢?還有類似這樣的句子嗎
也算“比興”吧。兩件看似無關的事情排列在一起,讓人不自覺地去遐想其中的聯系,腦洞就會被放大,從而有一種朦朧的美感。
傳承久遠一點的名句,指向性和共鳴度會更高一些。
類似“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的句子還有哪些
須先知“阿哪個是他”?大隋隨他去公案,非淺悟者能知。“僧問大隋:劫火動燃,大千俱壞,未審這個壞不壞?隋云:壞!僧云:恁么則隨他去。隋云:隨他去。”此一公案,縱從句中明得,也是自救不了。句外明得,可為人天之師。明得此,方能於世出世間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