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心疼女兒的句子
【第1句】: 表達母親心疼孩子的詩句
【第1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燕詩示劉叟》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饑。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里,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釋義:
屋梁上來了一雙燕子,翩翩飛舞,一雄一雌。銜泥在椽條間壘窩,一窩生下乳燕四只。四只乳燕日夜成長,求食的叫聲喳喳不住。青蟲不容易抓到,黃口小燕似乎從來沒吃飽飯。雙燕用爪抓,用嘴銜,氣力用盡,不知疲倦。不一會兒往返十來轉,還怕餓著窩里的小燕。
辛辛苦苦忙了三十天,拖瘦了母燕喂肥了小燕。喃喃不斷教小燕發音,一一為它們梳理打扮。小燕一朝羽毛長得豐滿,引上了庭院里的樹枝,再不回頭,隨著風兒四下飛散。雌雄雙燕,空中叫喊,聲嘶力竭,也喚不回還。只好回到空窩里面,悲鳴通宵不斷!
老燕啊,切莫悲嘆,你們應當回想從前:想想你們是乳燕的時代,也同樣遠走高飛,拋棄父母那時父母多么掛念,今天你們應有體驗!
【第2句】: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
出自清代蔣士銓的《歲暮到家 / 歲末到家》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釋義:
愛子之心是沒有窮盡的,最高興的事莫過于游子及時歸來。縫制寒衣的針腳密密麻麻地,家書里的字跡墨痕猶如新的一樣。看見兒子瘦了母親心疼,呼叫著我細問旅途的艱難。母親啊,兒子已經愧對您了,不會忍心訴說漂泊在外所受的風塵。
【第3句】: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圖·其一》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南風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釋義:
燦燦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風吹著萱草,搖擺著是為了誰吐露著芬芳?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游子是那樣的苦啊!對雙親的奉養每天都在疏遠,孩子的音訊每天都不能傳到。抬頭看著一片云林,聽到慧鳥的叫聲思念起來至此很是慚愧。
【第4句】: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釋義:
即將去往河梁,掀起門簾依依不舍的與母親告別,愁容滿面,凄切悲涼,欲哭無淚。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感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第5句】: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睍睆黃鳥,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釋義:
和風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第2句】: 媽媽疼愛孩子的句子
【第1句】: 兒時,小男孩家很窮,吃飯時,飯常常不夠吃,母親就把自己碗里的飯分給孩子吃。母親說:“孩子們,快吃吧,我不餓!”
【第2句】: 男孩長身體的時候,勤勞的母親常用周日休息時間去縣郊農村河溝里撈些魚來給孩子們補鈣。魚很好吃,魚湯也很鮮。孩子們吃魚的時候,母親就在一旁啃魚骨頭,用舌頭舔魚骨頭上的肉漬。男孩心疼,就把自己碗里的魚夾到母親碗里,請母親吃魚。母親不吃,母親又用筷子把魚夾回男孩的碗里。母親說:“孩子,快吃吧,我不愛吃魚!”
【第3句】: 上初中了,為了繳夠男孩和哥姐的學費,當縫紉工的母親就去居委會領些火柴盒拿回家來,晚上糊了掙點分分錢補點家用。有個冬天,男孩半夜醒來,看到母親還躬著身子在油燈下糊火柴盒。男孩說,母親,睡了吧,明早您還要上班呢。母親笑笑,說:“孩子,快睡吧,我不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