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孤獨深處好句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孟靜/文 “你看,這是我們在畢節支教的老師給孩子們上課的一些畫面。”
郝景芳打開手機,照片里能看到到山村幼兒園的教室,一群曬得黝黑,臉上有高原紅印記的孩子,穿著藍色的校服,趴在幾個簡易小書桌拼起來的長桌前,拿著各種顏色的彩色筆,低著頭在白紙上畫畫。畫面里比較完整的能看到一個女孩子用藍色的畫筆,構圖像是藍天白云,天空中有鳥飛過的痕跡。其他幾個孩子的白紙上也都填滿了各種主題的內容,色彩斑斕。
“就看畫面,已經很好了,這是在畫畫。他們自己做的這些東西,還是笑得非常開心的。”郝景芳繼續往下翻著這些照片,“而且他們都是敢于按自己的方式去畫,不跟著老師的來,能做到這點挺不容易的。這種涂鴉的勇氣,其實對孩子的表達是非常重要的。”
郝景芳最廣為人知的身份可能是科幻作家,因2024年8月,她的《北京折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科幻文學界的諾貝爾獎。不過,這個本科畢業于清華物理系、研究生進入清華天體物理中心,博士轉到清華經管學院讀經濟學跨界者,當下最關心的是公益教育。
只要聊到兒童教育的相關話題,她總是能激情滿滿的講個不停。關于孩子的通識教育,從理論到實踐,從陪伴自己女兒的成長,到給山區兒童做公益教育,她已經摸索出一套線上線下相結合、成體系的框架,并成立了“童行計劃”。甚至公益教育機構如何完成造血到輸血的過程,她也有成型的模式和構想,只待實踐和時間的檢驗。
但這并不會是一段輕松的創業旅程。郝景芳曾在采訪后總結為什么會做兒童公益教育的社會企業嘗試,“活著就是想做艱苦的事。艱苦是這個世界上我最愛的味道”。
訪談
問=經濟觀察報
答=郝景芳
文學創作的邏輯
問:你是兼具文科和理科思維的,文科思維體現在你的寫作,作品以文字描寫和敘事方式呈現,而你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模式,甚至知識圖譜可能與常規文科寫作者又不太一樣。你在做數理方面的學科研究中,比如物理學、經濟學,可能又是另一套理科思維。這種切換和轉變,你會有明顯的感受嗎?
答:會有一些不一樣,但差別不是特別大。我在寫作中也會融入理科的邏輯思維,做研究的時候也會經常用一些直覺性、感受性的判斷去引導,然后再用一些邏輯的方式去跟上。
人有左右腦的區分,左腦既是語言腦又是邏輯腦,要是左腦發達,應該是閱讀、寫作和邏輯同時好,但是左腦欠缺整體感、審美、創造性和情緒感知。右腦會關心整體印象、整體感覺,以及跳躍性地聯想一些比喻,想到一些別的東西;右腦會關注空間的畫面感,還會關心對情感的認知,特別敏感,對于審美會特別敏感。
文筆并不是真正最大的差別,說到底其實區別在于:是按照一個條理、邏輯地去推演的思路;還是按照感覺、直覺、畫面感、審美性去思維的另一種思路。而我自己是會把這兩種思路相結合的。
比如我寫一個小說,通常會從一個畫面感出發——可能是在空中飛、或是在地上跑。從這個畫面出發,會有一個感覺——心里面讓我心動的感覺,會從這個畫面、感覺出發,去想如果把這個演繹發展成一個故事。但是在設計故事的時候,其實是要考慮到邏輯和細節——這個人他去哪兒?干什么?這個過程中其實是需要有很多邏輯推演的,到最后把這個畫面和感覺的邏輯補全了,再開始具體的寫作。
問:你其實更偏向邏輯,而不能按文、理來區分。
答:也不是,不管是研究還是寫作的一個出發點,都是一種直覺性的感受,最終都是圍繞著直觀感受。比如《北京折疊》的寫作出發點,大概兩三年之前,我去國家大劇院聽《布蘭詩歌》,當主旋律響起的時候,我眼前忽然出現一個畫面,北京上空有群魔亂舞,一個非常鬼神的畫面,灰色的北京城。就是這個畫面,在兩年以后寫成了《北京折疊》。
我的所有小說都會有一些邏輯出發點和感覺出發點,一般人都是感覺出發點在先。《流浪蒼穹》的感覺出發點是,在布拉格的一個黑夜里,眼前就突然有一個畫面,一群孩子在飛。所以我幾乎絕大部分小說都會是從類似這樣的一個音樂或畫面出發的。
問:你覺得女性科幻作家在寫科幻小說上是有優勢的嗎?比如國外的瑪麗·雪萊、安妮·麥卡芙瑞、厄休拉·勒古恩等等非常優秀、有代表性的女性科幻作家。或者比如你,有專業天體物理、宇宙學知識會更有優勢嗎?或者說個體在科幻寫作上的差異跟所生活的地方、專業領域、年代有某些規律性的聯系嗎?
答:這就跟要總結歷史中古往今來的作家,他們都是從什么樣家庭出身,什么背景、成長環境,長大后是做什么的,其實真沒什么規律。很多時候看歷史上的一些優勢和劣勢,真正相關的是經濟因素。
幾十年前整個世界都很少有女性作家,因為那時候大部分女性作家,本來受教育機會就少,還要在家帶孩子,女性本身的職業化就很少。比如當時美國很多女性都是家庭主婦,很少有人能夠出來寫作,能夠經濟獨立。但是這些年就多了,這跟整個世界范圍的女性獨立是相關的。
古代才女也是很多的,但是才女基本上只可能出現在藝伎,或大的文學世家中,其他的良家女性都被管制了,不讓讀詩、書、畫,也不讓拋頭露面。不是女性有才、沒才,有優勢、沒優勢,而是經濟地位所限。
現在女性和男性在寫作上的區別都是個體的差異,每個人都有優勢也有劣勢,但這更多是個體間的差異。現在涌現出很多女性作家,也是因為社會更自由,不同性別有更多選擇機會。現在女性科學家還是很少,但女性高管人數是有增加的,我前兩天看了一個統計數據,但整體可能還是少。
總體來講,最大的束縛因素就是經濟、社會因素和社會觀念,如果能夠超越這種經濟束縛、社會觀念的束縛,女性在專業能力上跟男性是可以持平的,也不一定就高于男性,但是跟男性是一樣的。
知識大融通的時代
問:傳統的知識學科分類會分的很細,但現在社會發展或技術發展,對于知識的融合要求似乎會更高一些,可能會出現很多——各個學科門類知識都知道一些、甚至是文理兼備的人。你覺得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嗎?或者是我們知識的分類模式已經改變了,不再按原有的簡單的基礎學科門類分類?
答:我們這個時代給文理兼顧的人提供了機會,以至于能夠把多方面的才能綜合顯示出來。
以前也仍然有很多文理兼顧的人——比如一個工程師,業余就特別喜歡寫詩、畫畫,一輩子寫了好多詩集,雖然根本沒法出版——因為在以前的時代,每個人都是螺絲釘,就必須干好自己這門技術,其他的再好也沒用,都是不務正業。任何文理兼通的人都是不被鼓勵的,要是文理兼通就意味著在本職工作以外還有一些閑雜事等,那肯定是不好的。但是在今天,文理兼通的人就有可能是做技術的,但還能研究藝術,有能力做出一個H5,又美又高科技的東西。
其實是文理堅通的人有了一些可以發揮的余地,不再被社會排斥。所以,文理兼通的人原來就有很多,但是原來沒有任何發揮空間,未來發揮空間會越來越大,會有越來越多跨界的機會。
兒童公益教育的初衷
問:你做的“童行計劃”,強調通識教育,同時也強調藝術、科學啟蒙。那么不僅是兒童教育,未來整個社會應該更會是這樣的趨勢,包括你在新書《人之彼岸》里寫到的,智能時代的到來,需要對教育進行與之對應的調整和匹配。為什么選擇從兒童的教育作為切入口?是因為成年人思維和思想容易固化、定型,很難改變?
答:給小孩子進行通識教育是能做得通的。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我真的覺得一般孩子應該都是文理都能學得好的——啟蒙的時候,思維方法挺重要。不會每個人都成大師,我音樂也不太擅長,但自己多少會了解一點或是有很大的興趣,多少能學一點,其實做到這種一般水平的話,應該是人人都能做得到。這就是為什么我要在兒童期間做通識教育,但是在成年之后,很多思維方式是受之前教育經歷的影響,是已經決定了的。比如數學可能最開始學的時候一些思維沒調整過來,一些入門方法不太對等等,可能到了成年后就不好調整了,但是小孩子其實是可以的。
問:童行項目進展情況怎么樣?哪些是能看得到效果、有成效的?
答:我們現在分成兩塊:一是所謂創造力教育,線下創新教育。我們寒假會做四個冬令營,在北京郊區做兩個,在四川做兩個,都是做成科學主題的——有兩個是森林主題的,有兩個是動物保護主題的——做科學創造力冬令營。二是做線上教育。線上我們在做音頻課,我們之前已經推過一個音頻課是“給孩子的萬物啟蒙”;接下來我也會給孩子講一個“通識啟蒙”,還會有老師講“文明啟蒙”、“藝術啟蒙”、還會有萬物啟蒙第二季、第三季。
問:初心是要做公益對嗎?還是可能有更大的愿景,比如對未來的教育體系有一定的影響,甚至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時,與之應對的教育體系或教育方法有所轉變,希望對此做一點點推動?
答:其實這是第二位的,初心是想做公益,但是想要真正做一個公益大事業。我不是做慈善基金會公益,我是想把公益做成一個更大的事業,能夠把公益做成一個可持續的項目。
問:能具體描述一下這個愿景,未來的架構設計嗎?
答:我們現在做夏令營、冬令營旅游項目,其實所有的這些支教駐點都做旅游項目,這首先本身就是一個造血完成輸血的過程。這個項目未來如果能夠做大,做的品質足夠高、可持續性的話,其實是可以帶動周邊的旅游發展,并且反哺周邊一些經濟發展,提供工作機會。所以就是用好的旅游項目,甚至是培訓項目,給周邊的學生、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機會。
這是一方面,我們用旅游本身一是去支教,二是希望能夠給當地帶來更多經濟機會。另一方面,我們現在做了一個APP,是給類似畢節這樣偏遠的山區幼兒園教師做遠程教師培訓。我們這邊找專家志愿者,那邊連接山村幼兒園的老師,給他們做每周都有的督導式培訓。這個事情要是做大了,未來希望能夠搭一個全國性的幼兒教師的培訓平臺,其中有公益的部分給山村幼兒園老師,也可以有收費的部分,其他的老師想要做自我提升等等。
總的來講,我希望公益變成一個可以自我造血的事業,并且可以自己越做越大,這里就可以有一種真正的賦能的力量在其中。
商業不為情懷買單
問:其實不僅是給這個商業項目賦能,也是給貧困地區需要幫助的這些孩子。那怎么定義你做的這個事情?是社會企業的嘗試?還是創業?
答: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商業企業,但是我們有非常多的公益項目,我們在北京也做公益,定期給一個孤兒院的的孩子提供一些參與大咖直播的機會。另外我們在白塔寺的童行書院對周邊的孩子是免費開放的,周邊有很多外地打工者的子女,流動兒童。
問:可能一般的商業企業家不一定能有這樣的境界或高度。
答:因為我的初衷是做公益,而不是說企業做大了,再拿出一點錢做公益。
我就是覺得,世界上如果有讓我覺得不公平的事情,我就要去解決。我想對于我來說,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能夠把只能幫助一個人變成能夠幫助一千萬人。
但這其實是一個讓我覺得有挑戰的事業,讓我愿意去付出精力。因為其實在生活中幫一個人是比較容易的,但是需要幫的人是很多的,幫不過來的,這中間就要找一種放大機制,這個放大機制是能夠自我推動放大的。
問:在這個過程中,難點是在哪個環節?
答:難點是我們的專業化。我們做所有項目,最初大家都是憑情懷、憑熱情來的,但是憑情懷做事,別人不會為你的情懷買單,所以就要求自己做的所有服務、產品,做的一切東西都要按照市場上的高水平、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所以我也不滿意很多公益組織,他們可能就是召集一些大學生,備課一個月就去上課。當然如果只是一個短期工作還行,短期跟小朋友交流一周還可以,其實也挺好的,但如果你要給他們長期提供支教——支教希望它有專業度。我們的老師一是全職;二是接受很長時間的教師培訓和在北京的實習;三是我們到現在還會給他們一些教學方法上的繼續支持跟鼓勵。所以我覺得,哪怕是支教這件事情,也得要求專業性。
另外就是我們想做的商業項目,也要跟一般市場上的商業公司去對比,保證在同一個水平上。
上聯:桃花深處仙人醉,下聯怎么對
桃花深處仙人醉,
楊玉懷中皇帝癡。
謝邀
有人說情到深處人就會孤獨,你怎么看
情到深處人孤獨,少言寡語靜相思。
單相思的一種表現。
上聯:紫竹深處滴露,下聯怎么對
紫竹深處滴露,
碧海岸邊卷濤。
如何評價《孤獨深處》與《去遠方》中的“孤獨感”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感謝!孤獨感是會使你孤獨寂寞冷的,孤獨是一個人反應出來的,不過現實生活中就算你朋友很多,也會有一種孤獨感。
桃花深處是誰家,上聯該如何對
上聯,竹葉翠時成我榻
下聯,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