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騷用香草作比喻句子
【第1句】: 采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的詩句(《離騷》除外)
《楚辭》中的“香草美人”《離騷》《九章》《遠游》(1)離、芷、蘭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2)木蘭、宿莽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中洲之宿莽.(3)草木、美人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4)眾芳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5)申椒、菌桂、蕙、茝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茝. (6)荃 荃不揆馀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7)蘭、蕙 馀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畮. (8)留夷、揭車、杜衡、芳芷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蘅與芳芷. (9)眾芳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10)木蘭、秋菊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1)木根、茝、薜荔 擥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 (12)菌桂、蕙、胡繩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13)蕙、茝 既替馀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第2句】: 屈原為啥喜歡香草,通過《離騷》中的句子解析
屈原與香草的深情 ——兼論《離騷》中的香草意象 指導老師:鄧紹寬 學生:劉文武 摘要 “香草”意象在《楚辭》中出現的頻率極高,而在《離騷》中尤甚。
香草 是屈原的精神人格和價值取向的寄托,是其精神力量的外在表現和內在信仰。楚 文化的深厚積淀影響著屈原對香草的神情,并在個中融入了 “潔與不潔” 的宗教 經驗。
主題詞 屈原 香草 楚文化 《離騷》一個芳香異彩的奇幻世界:“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 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茝???畦留 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p>
江離、辟芷、蘭、木蘭、宿莽、申椒、菌桂、留夷等等,這些植物香草充斥在《離騷》之中,讓我們感受到襲人的香氣,鮮花的簇擁,仿佛進入一個植物的王國。而這,都是屈原鐘情于香草的結果。
一、香草:靈魂歸宿 屈原的作品,不僅展示了屈原自身的政治遭遇和人格魅力,同時還把楚國歷 史的、現實的、精神的和物質的生活的全部更集中的表現出來。司馬遷《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云:“明于治亂,嫻于辭令” 。
司馬遷對他的 高度評價,說明屈原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文弱書生,在政治外交上也頗高的才能??偟膩碚f,屈原是一位具有高度文化教養,并懷揣政治夢想的偉大詩人。
《離騷》中提到: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也?屈原深感國家的危急狀況,并積極 地想用革新政治挽國家和人民于水深火熱之中。可是“黨人”之“偷樂” ,路幽 昧而險隘!楚王也不明時非,盡信讒言,反反復復,置國家危難于不顧。
此時,“全世界都是他的對立面:楚王不信任他,黨人排擠打擊他,他培養 的人才隨波逐流倒向敵人一邊,普通老百姓不理解他,女嬃、靈氛、巫咸等人也 只是同情他,勸他去國或隨大流?!?[1] 屈原內心孤獨無助,他寧愿孤獨一世,在2 他孤獨中求得求仁。
屈原“上下求索” :摳閭闔、游春宮、求宓妃、見佚女、靈氛占卜、巫咸降 神、舊鄉臨睨、仆馬悲懷??墒牵詈缶故遣┐缶胖?,無與我同心之女!草木零 落、眾芳蕪穢,使屈原郁結于心,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兮,今直此為 蕭艾,使屈原悲痛欲絕。
當時情況讓他不能直言,屈原就利用香草這一意象抒寫了內心的偉大的孤獨 和悲憤,將自己的理想人格都付諸于其上。這是屈原精神的外在表現形式,是屈 原筆端詩心和靈魂的歸宿。
在他個體受到壓迫和排擠時,他依然對國家不離不棄,將情感寄托于“香草美人”之上,然后從彭咸之所居,毅然躍入汨羅江中。這是 為國家和整個民族的偉大的一躍。
二、香草:歷史選擇 《楚辭》中香草是一個不定代詞,或君子,或賢才,或小人。楚國偌大一個 國家為何偏中意香草,屈原為何又鐘情于香草,以使后人一想到香草便聯想到屈 原,其原因何在?第一,楚國的地理環境:楚,澤國也。
楚國在沅和湘的交界處,是一個多 山多河流的國家,氣候濕潤,利于香草植物的生長。第二,環境影響性格。
由于山川河流的原因,楚地水氣充溢,煙霧迷離。楚 民族的天性中就攝取了山川天地的精氣,形成熱情浪漫、追求原始自然美德的民 族特性;而肥沃的土地、溫暖濕潤的氣候也使楚國成為香花香草的大花園,為楚 人的采擷提供了豐足的物質條件。
楚地的地理環境決定了香草生長的環境和楚人 對香草的鐘愛。然而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便是楚國地域文化。
在《九歌》中,巫術師喜用香 草來裝飾自己的身體,因為楚人認為,這樣可以博得神靈的喜愛,從而使神靈庇 佑他們。這樣,通過香草與神靈進行溝通。
這是由于楚地巫術文化的流行。古時 有兩件事可以成為大事:一是戰爭;一是祭祀。
祭祀是巫術文化的延伸。古人政 教合一,巫史文化得于流行,而楚王就身兼巫師和國王雙重的職能。
因此,香草 便在楚地成為一種美好的象征,它的芳香、潔凈的特征和在巫術中用來辟邪或祭 神使其獲得神秘的神性價值,也具有了一種親密和威嚴?!岸蔚墓俾毴?閭大夫據說就與祭祀活動有關,在這些經常性的祭祀活動中,香草起到了重要的3 與神溝通的作用?!?/p>
[3] 正是這樣的耳濡目染和潛移默化,使屈原選擇了香草,這 是歷史的必然的選擇。三、香草:宗教信仰 在《離騷》中,屈原多次使用香草意象,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 佩?!?/p>
這里的“ ‘佩’ ,古音疲。帶也。
這里作名詞用,指佩帶在身上的香草。古 代男女同樣佩用,以祛除不詳,防止惡濁氣味的侵襲?!?/p>
[4]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 攬洲之宿莽。“這句有雙重涵義:木蘭去皮不死,宿莽經冬不枯,隱喻自己的勤 勉的進修中所養成的獨立不移的堅強個性;另一方面,它不但說朝到夕,而且也 包括了從春到冬的過程,暗示時間流駛之速。”
[5] 從這里可以看出,香草已經被 當作一種深刻的信仰沿襲下來,并一直傳承。這在歷史中逐漸形成的香草植物的 圖騰。
《離騷》中香草的出現是一道美麗風景,它的神秘讓人捉摸不定。在楚神話 中,佩帶物能和生命進行感應,佩飾能給予生命力量,使人獲得無形的力量,從 而祛除疾病和邪氣,從而進入到宗教的領域。
《九歌》中,香草為巫所持,一迎 神,一送神。是導引神的。
【第3句】: 離騷名句賞析:《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
《離騷》的語言是相當美的。
首先,大量運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如以采摘香草喻加強自身修養,佩帶香草喻保持修潔等。
但詩人的表現手段卻比一般的比喻高明得多。如“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第四句中的“芳”自然由“芰荷”、“芙蓉”而來,是照應前二句的,但它又是用來形容“情”的。
所以雖然沒有用“如”、“似”、“若”之類字眼,也未加說明,卻喻意自明。其次,運用了不少香花、香草的名稱來象征性地表現政治的、思想意識方面的比較抽象的概念,不僅使作品含蓄,長于韻味,而且從直覺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
自屈原以來,“香草美人”就已經成為了高潔人格的象征。(有柳宗元的“驚風亂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