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爭春”的詩句
為您整理了99句帶“爭春”的詩句,其中“爭春”開頭的詩句6句,“爭春”結尾的詩句44句,“爭春”在中間的詩句49句,供您參考。
“爭春”開頭的詩句【第1句】:爭春快先鳴,地乃失友道。——出自王洋《八月道宮聞鶯》
【第2句】:爭春候秾李,得水異紅蕖。——出自唐·霍總《木芙蓉》
【第3句】:避人好鳥著巢穩,爭春蜂蝶今何之。——出自陳著《看花吟》
【第4句】:爭春梅柳無三月,對雪樽罍屬二天。——出自北宋·黃庭堅《次韻答馬中玉三首》
【第5句】:爭春豈敢當紅紫,貼地何能助碧丹。——出自陳普《和菜花二首》
【第6句】:爭春桃李太匆匆,隨手飄零逐曉風。——出自宋·裘萬頃《次余仲庸松風閣韻十九首 其十》
“爭春”結尾的詩句【第1句】:十丈牡丹如錦蓋,人間姚魏卻爭春。——出自范成大《書樊子南游西山二記后》
【第2句】:吹落吹開俱有意,閑花野草漫爭春。——出自李石《扇子詩》
【第3句】:澗松方臥雪,野草亦爭春。——出自汪莘《開禧元年四月自中都挈家還鄉寓居城南十二月遷居柳溪上其夜大雪初》
【第4句】:梅花不合太爭春,政盛開時卻惱人。——出自楊萬里《多稼亭看梅二首》
【第5句】:早韭欲爭春,晚菘先破寒。——出自蘇軾《和陶西田獲早稻》
【第6句】:群生各有性,桃李但爭春。——出自唐·徐鉉《行園樹》
【第7句】:明月能招山入戶,幽花不與世爭春。——出自于石《次韻徐深之》
【第8句】:為報金堤千萬樹,饒伊未敢苦爭春。——出自唐·白居易《喜小樓西新柳抽條》
【第9句】:勃焉來爭春,富哉黣向秋。——出自王之道《再用前韻謝潘壽卿見和二首》
【第10句】:萬紫千紅渾過盡,荼蘼滿架與爭春。——出自洪咨夔《雪嘆二絕》
【第11句】:晚來登眺處,寒暖正爭春。——出自鄭剛中《即事》
【第12句】:莫嫌開最晚,元自不爭春。——出自楊萬里《戲詠陳氏女剪彩花二絕句·拒霜》
【第13句】:桃紅李白莫爭春,素態妖姿兩未勻。——出自王禹偁《杏花》
【第14句】:舟著灘根半雨晴,何須爭浪苦爭春。——出自錢時《拋灘前韻》
【第15句】:云散水流天地靜,籬間黃菊正爭春。——出自釋慧暉《頌古十九首》
【第16句】: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出自現代·毛澤東《卜算子·詠梅》
【第17句】:紛紛蝶爭春,悄悄蟆啖月。——出自高斯得《次韻詹丞賀得祠》
【第18句】:應與殘紅閑是伴,不隨舞蝶去爭春。——出自梅堯臣《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雜題三十八首并次韻其二十三柳絮》
【第19句】:總似紅兒媚態新,莫論千度笑爭春。——出自唐·羅虬《比紅兒詩》
【第20句】:九夏不趨炎,三月不爭春。——出自梁棟《黃葵》
【第21句】:云生如望岳,地僻不爭春。——出自方回《治圃雜書二十首》
【第22句】:不管吳霜微點鬢,來看蜀錦爛爭春。——出自范成大《新作景亭,程詠之提刑賦詩,次其韻》
【第23句】:濃香欲醉客,妙質不爭春。——出自徐瑞《雨中對酴醾》
【第24句】:不與草爭春,四時挺幽碧。——出自潘玙《移種菖蒲》
【第25句】:酴醿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出自宋·蘇軾《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薩泉見餉二首》
【第26句】:老檜長松玉立身,雪摧霜挫不爭春。——出自方回《傍觀》
【第27句】:幾處池塘初解凍,一時桃杏又爭春。——出自釋行海《癸酉春僑居無為寺歸云閣以十五游方今五十為題信筆十首終在五首》
【第28句】:歷歷星榆光奪晝,煌煌火樹艷爭春。——出自李宗諤《燈夕寄獻內翰虢略公》
【第29句】:片云銜落日,梅與月爭春。——出自錢厚《山亭》
【第30句】:已不消桃李爭春,且向桑榆共夕暉。——出自詹體仁《姑蘇臺同年會次袁說友韻》
【第31句】:碧草已滿地,柳與梅爭春。——出自唐·李白《攜妓登梁王棲霞山孟氏桃園中》
【第32句】:野花紅碧自爭春,村酒酸甜也醉人。——出自南宋·陸游《雜題》
【第33句】: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出自南宋·陸游《卜算子》
【第34句】:花是深紅葉麹塵,不將桃李共爭春。——出自唐·戎昱《紅槿花》
【第35句】:子多將盡夏,花晚不爭春。——出自王禹偁《櫻桃》
【第36句】:無情草木競爭春,不問興亡自紅綠。——出自李廳《上林道》
【第37句】:不隨桃李共爭春,猶作疏花向花人。——出自方岳《閑居無瑕酬答假庭下三物作·竹答梅》
【第38句】:竹多翻礙月,樹老不爭春。——出自邵棠《地偏》
【第39句】:奎閣雄文光照日,錦囊佳句艷爭春。——出自吳芾《和采石詩韻寄韓無咎》
【第40句】:說與江梅須早計,馮夷無賴欲爭春。——出自范成大《欲雪》
【第41句】:早霜明帶月,寒菊艷爭春。——出自馬廷鸞《十月二十六日甲子》
【第42句】:慣閱冰霜元耐久,恥隨兒女更爭春。——出自南宋·陸游《嘉佑院觀壁間文湖州墨竹》
【第43句】:酴醾不爭春,寂寞開最晚。——出自蘇軾《杜沂游武昌,以酴醾花菩薩泉見餉,二首》
【第44句】:孤艷最宜微帶雨,眾芳誰復與爭春。——出自傅察《李良寵示牡丹長句謹賦三首》
“爭春”在中間的詩句【第1句】:求雌要截各有意,豈但斗競爭春呼。——出自王令《春風》
【第2句】:歲寒松柏飽風霜,肯逐桃李爭春陽。——出自陳文蔚《諸君用東坡玉堂觀郭熙畫詩韻題江山王君平遠樓黃子京攜至求同作》
【第3句】:黃牛擁毳爭春耦,白馬彎弧落暮圍。——出自王珪《柳河館》
【第4句】:向來爭春風,桃李愧粗俗。——出自樓鑰《史少師賜第賞芍藥分韻得木字》
【第5句】:衡陽一帶飛清霜,梅李爭春開出墻。——出自胡宏《和王師中》
【第6句】:柴門一任風開閉,靜看爭春車馬塵。——出自陳著《交傍晚戴帥初除夕并寄弟觀二首》
【第7句】:爾之瑣細亦蒙被,盡使奮發爭春華。——出自文同《野花嘆》
【第8句】:只須浪作爭春態,留取孤芳殿后開。——出自李龍高《早梅》
【第9句】:抵死爭春如許急,有花畢竟待時來。——出自李龍高《催梅》
【第10句】:歸來作詩謝同列,句與桃李爭春榮。——出自北宋·黃庭堅《次韻晁補之廖正一贈答詩》
【第11句】:東風政搖蕩,百鳥爭春鳴。——出自李若水《次韻雍節夫留別》
【第12句】:今年寒氣爭春來,雪大如掌隨驚雷。——出自曾鞏《丁亥三月十五日》
【第13句】:輸囷正色根極香,桃李爭春笑人寂。——出自陳杰《林告院伯文送菊大如蓋予謂惟黃繖兩字可極形容遂賦》
【第14句】:滿城桃李爭春色,不許梅花不成雪。——出自南宋·陸游《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
【第15句】:桃李爭春事,梅花笑未休。——出自戴復古《元日二首呈永豐劉叔冶知縣》
【第16句】:應緣技癢爭春力,不待鉛華破晚風。——出自李彌遜《病中初見梅花馳送季申樞密并以二絕》
【第17句】:若非一鞭醒寒夢,梅柳爭春無了時。——出自仇遠《立春》
【第18句】:不是爭春逞年少,只嫌桃杏帶妖姿。——出自趙必象《李月野舍旁之李花於梅時郡齋有詩遂次其韻》
【第19句】:百物爭春竟可憐,清池綠凈但沉天。——出自李廳《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游許昌西湖十絕》
【第20句】:歲歲花時是病時,不爭春早與春遲。——出自方回《追用徐廉使參政子方申屠侍御致遠張御史鵬飛元日倡酬韻六首》
【第21句】:同來二三人,妙語爭春妍。——出自黃干《慶元已未冬至前二日訪林公度至栗山翌日同訪吳必大林季亨容之偕行》
【第22句】:群芳紅打圍,從渠爭春妍。——出自劉子翚《必源以古風見投詞意甚遠因為賦風吹原上苗勉其殖學待時也》
【第23句】:合同緘印一時畢,進奉飛馳爭春妍。——出自薛師石《寄謝黃元信惠茶》
【第24句】: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出自宋·盧梅坡《雪梅·其一》
【第25句】:丈人庭中開好花,更無凡木爭春華。——出自唐·韓愈《芍藥歌》
【第26句】:一時傾倒東風意,桃李爭春奈晚何。——出自宋·陳與義《梅花》
【第27句】: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出自宋·王禹偁《官舍竹》
【第28句】:惟公妙年少比肩,筆底詞藻爭春妍。——出自李若水《徐大宰生日》
【第29句】:誰與插斜紅,擁髻爭春好。——出自宋·王安中《卜算子》
【第30句】:何年丹杏此留種,小紅濈濈爭春華。——出自謝枋得《荊棘中杏花》
【第31句】:晚來天意欲晴寒,幽鳥爭春到舌端。——出自王之道《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第32句】:深叢茉莉香有余,濃李爭春俗不除。——出自李呂《和吳微明疏影橫斜水清淺七詠韻》
【第33句】:羞隨燕麥爭春色,故伴喬松棲敗籬。——出自張九成《再用前韻》
【第34句】:歲寒節操固自常,厭看花柳爭春忙。——出自元·王冕《題陳象賢竹素圖》
【第35句】:紅紫爭春觸處開,九衢終日犢車雷。——出自北宋·黃庭堅《寄杜家父二首》
【第36句】:漫山桃李爭春色,輸與寒梅一點酸。——出自戴復古《題姚顯叔南嶼書院》
【第37句】:青女剪刻了不睡,瑤草競秀爭春妍。——出自李彌遜《邵文伯得玉蘭於昭亭持以見遺因求詩為作長句》
【第38句】:洛陽奇卉兼四方,妖姿冶艷爭春陽。——出自韓維《謝元道惠桂樹子》
【第39句】:聊同蕖菊領秋色,不與桃李爭春妍。——出自胡榘《次忠定史越王丹桂韻》
【第40句】:未應力欲爭春巧,喜士深心庶可將。——出自吳頤《酥花韻》
【第41句】:穣雨前收獻至公,不爭春力避芳叢。——出自釋重顯《送山茶上知府郎給事》
【第42句】:大抵爭春花,柔弱忌寒冽。——出自王洋《和沈子美梅詩》
【第43句】:紅紫正爭春又半,斷崖荒塹草芊芊。——出自鄭俠《次韻春登樓》
【第44句】:道旁百金騎,俠氣爭春驍。——出自元·楊維楨《道旁騎》
【第45句】:昨日滿頭花,堂上爭春妍。——出自元·楊維楨《覽古四十二首 其四十》
【第46句】:摧傷雖多意愈厲,直與天地爭春回。——出自南宋·陸游《故蜀別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梅至多有兩大樹》
【第47句】:新篁抽筍添夏影,老◇亂發爭春妍。——出自歐陽修《滄浪亭》
【第48句】:鼓簫咽晚難無酒,花柳爭春別有亭。——出自董嗣杲《江湖偉觀》
【第49句】:偶逢白墮爭春手,遣入王孫玉斝飛。——出自宋·蘇軾《次韻趙德麟雪中惜梅且餉柑酒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