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杵磨針里面的好句子精選60句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還在為找閱讀答案而苦惱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鐵杵磨針》閱讀答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1
【甲】愚公移山(節(jié)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懲山北之塞( ) (2)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
(3)方磨鐵杵( ) (4)媼自言姓武( )
【第2句】: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年且九十 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 始一反焉
C. 雜然相許 吳廣以為然 D. 以君之力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第3句】:用現(xiàn)代漢語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第4句】: 【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_ ”(用原文回答)(2分)
【第5句】: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為______________。李白勤學(xué)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一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xué)事例。(2分)
【人物】______________【事例】______________
【第6句】:實現(xiàn)中國夢,任重而道遠(yuǎn)。從選文中愚公和李白的身上,我們可以汲取哪些精神營養(yǎng)?(2分)
參考答案:
【第1句】:(1)苦于(2)通“返”,往返(3)正在(4)說
【第2句】:D
【第3句】:(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學(xué)業(yè)。
【第4句】: 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第5句】: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 孔子/韋編三絕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0.5分)
【第6句】:有堅忍不拔的毅力;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2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宋.祝穆《方輿勝覽.卷五三.磨鍼溪》) 注:[媼](ǎo)年老的婦人。[杵](chǔ)棒槌。[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
【第1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去: 離開
方:正在
還:返回
卒: 完成,結(jié)束【第2句】:解釋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問之,曰:“欲作針。”(代老太太 )
2)學(xué)而時習(xí)之( 以前的知識) 3)一日曝書畫,牧童見之(代詞,指書畫 )
4)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它,指代前文“此正午牡丹也”這件事 ) 【第3句】: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答案: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
你從這則故事中得到哪些啟示?
答案: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只要有決心,肯下工夫,多么難的事也能夠成功。 ()
譯文: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xì),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zhuǎn)身跑回了學(xué)校。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fā)奮讀書,終于完成了學(xué)業(yè)。老婆婆說自己姓武,直到今天小溪的旁邊依然有一塊巖石叫武氏巖。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3
鐵杵磨針(8分)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注:[媼](ǎo)年老的婦人。[杵](chǔ)棒槌。[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
【第14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去: 方: 欲:
【第15句】: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答:
【第16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3分)
答:
鐵杵磨針
【第14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離開 ) 方:(正 ) 欲 ( 想要)
【第15句】:譯文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第16句】:持之以恒 啟示:只要有毅力,堅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4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乙】鐵杵磨針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第1句】: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鐵杵 ( )
(3)始一反焉( ) (4)媼自言姓武 ( )
【第2句】:【甲】文中下列幾組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無隴斷焉
B. 懼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D.操蛇之神聞之 告之于帝
【第3句】: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譯文】
(2)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
【譯文】
【第4句】:由【乙】文演變的民間俗語為(1分)
答:
【第5句】:這兩個故事,給你怎樣相同的啟示?(2分)
答:
【第6句】:李白勤學(xué)苦讀,終成詩仙。請再舉兩個我國古代名人的勤學(xué)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第7句】:【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第8句】:【甲】文寫山的高峻、遺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對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第1句】:(2分)(1)將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說 (各0.5分)
【第2句】:(2分)D
【第3句】:(2分)(1)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動,回去后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學(xué)業(yè)。(1分)
(注意譯準(zhǔn)“固” “徹” “感” “卒”,其余譯對大意即可給分)
【第4句】:(1分)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第5句】:(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這樣才能成功。(符合題意,語言簡明通順,言之成理,即可視情況給分)
【第6句】:(2分)【示例】匡衡 鑿壁偷光 / 孫康 映 雪照讀 / 車胤 囊螢讀書等。 (要求寫出真實姓名,事例言簡意賅。各1分)
【第7句】:(2分)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達于漢陰 (各1分)
【第8句】:(2分)從側(cè)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難的決心、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孫的宏愿。
《鐵杵磨針》的閱讀答案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注:[媼](ǎo)年老的'婦人。[杵](chǔ)棒槌。[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
【第14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去:方:欲:
【第15句】: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答:
【第16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3分)
答:。
參考答案:
【第14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離開)方:(正)欲(想要)
【第15句】:譯文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
【第16句】:持之以恒啟示:只要有毅力,堅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及翻譯
“鐵杵磨針”該典故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fù)有心人。
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①方磨鐵杵②,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③。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注:①[媼](ǎo):年老的婦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
【第9句】:解釋下面加點的詞。(3分)
(1)棄去( ) (2)老媼方磨鐵杵( ) (3) 欲作針( )
離開 正在 想要
【第10句】: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
答: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或被她的話感動),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
還,1分。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大意,1分。
【第11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3分)
成語:鐵杵磨針,鐵杵磨成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均可。(1分)
啟示 :只要有決心,肯下功夫,無論多么難的事情都會成功。(2分)
譯文:
磨針溪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學(xué)業(yè),就放棄學(xué)習(xí)離開了。他路過一條小溪,遇見一位老婦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鐵棒,李白問這位老婦人在干什么,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動,就回去完成學(xué)業(yè)。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xiàn)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
“鐵杵磨針”啟示:
【第1句】:只要堅持不懈就算是鐵杵,也能磨成針。
【第2句】:一個人,不管結(jié)果如何,只要堅持不懈,即可創(chuàng)佳績。
【第3句】:目標(biāo)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美好的理想。
【第4句】:如果有了目標(biāo)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xiàn)我們美好的理想。
【第5句】:要把鐵杵磨成細(xì)針,需要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們擁有這樣的'精神,還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第6句】:無論做什么事請,只要有恒心,就一定會成功,因為工夫不負(fù)有心人。重視生活細(xì)節(jié),那將影響你的一生,請牢記:世界上沒有你做不到的事,關(guān)鍵在于你的心態(tài)。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xué),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xué),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fēng)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里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xù)磨著。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dāng)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么時候能磨成細(xì)細(xì)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么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jì)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沒有逃過學(xué)。每天的學(xué)習(xí)也特別用功,終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更多相關(guān)文章推薦閱讀:
【第1句】:鐵杵磨針的故事
【第2句】:《愚公移山》《鐵杵磨針》比較閱讀及答案
【第3句】:鐵杵磨針閱讀答案
【第4句】:比較閱讀《愚公移山》《鐵杵磨針》
鐵杵磨針閱讀答案
《鐵杵磨針》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yè)。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巖。
【注釋】
1眉州:古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帶。
2世傳:世世代代相傳。
3成:完成。
4去:離開。
5逢:碰上。
6媼(ǎo):年老的婦人。
7方:正在。
8鐵杵(chǔ):鐵棍,鐵棒杵,壓米或捶衣用的棒,一頭粗一頭細(xì)的圓棒
9欲:想要
10感:被感動
11還:回去
12之:代詞,指代老婦人在做的事。
13卒業(yè):完成學(xué)業(yè)。
14今:現(xiàn)
15氏:姓…的人。
16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動了。
【第14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3分)
去:____方:_____欲:____
【第15句】:翻譯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
答:_______
【第16句】:用一個成語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說說本文給你的啟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第14句】: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去:(離開 ) 方:(正 ) 欲 ( 想要)
【第15句】:譯文李白被老婦人感動了,回去完成了學(xué)業(yè)。
【第16句】:持之以恒 啟示:只要有毅力,堅持不懈,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翻譯】
磨針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傳說李白在山中讀書的時候,沒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課就出去玩了。他路過一條小溪,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里磨一根鐵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問這位老婦人在干什么。老婦人說:“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李白十分驚訝這位老婦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課完成了。那老婦人自稱姓武。現(xiàn)在那溪邊還有一塊武氏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