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明白道理的詞句 描寫道理的詞語
【第1句】:描寫道理的詞語
【不近道理】:不近人情,不講道理。
【不經之談】:不經:不合道理。荒誕無稽、沒有根據的話。
【不可理喻】:喻:開導,曉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
【不倫不類】:不倫:不同類。既非這一類,又非那一類,形容不成樣子或沒有道理。
【不明事理】:明:明白,懂得。不懂得事物的道理。
【不識大體】: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不通人情】:通:通曉,了解;人情:舊指人心、世情。不懂得人情世故。指不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
【不言而諭】:諭:舊時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不知大體】: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從大局考慮。同“不識大體”。
【闡幽明微】:使幽深隱微的事物或道理顯露出來。
【闡幽探賾】:闡;闡明;賾:幽深莫測。闡明和探究深奧精微的道理。
【第2句】:形容“道理”的詞語有哪些
冰釋理順,辭順理正。
義正詞嚴
【拼音】yì zhèng cí yán
【解釋】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圣人復起,弗能易矣。”
豁然開朗
[ huò rán kāi lǎng ]
釋義
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詳細釋義
【解釋】:豁然:形容開闊;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出自】:晉·陶潛《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示例】:寶玉~笑道:“很是,很是。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大徹大悟
[ dà chè dà wù ]
釋義
徹:明白;悟:領會。形容徹底醒悟。
詳細釋義
【解釋】:徹:明白;悟:領會。形容徹底醒悟。
【出自】:元·鄭德輝《伊尹耕莘》楔子:“蓋凡升天之時,先參貧道,授與仙訣,大徹大悟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觀元始。”
【示例】:這一回,得看你是不是~,決心離開下流社會,邁步走進上流社會了。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指徹底明白。
茅塞頓開
[ máo sè dùn kāi ]
釋義
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 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詳細釋義
【解釋】: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原來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出自】:《孟子·盡心下》:“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醍醐灌頂
[ tí hú guàn dǐng ]
釋義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詳細釋義
【解釋】: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示例】: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第3句】:突然明白一些道理的句子
【第1句】:經歷了一些事,明白了一些道理,只愿自己成長為想成為的人。更希望自己,余生都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過。
【第2句】: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做事要踏實扎實,生活更要踏實扎實。我不是說道德品質方面的事情,只是覺得有些時候,在面臨一些選擇的時候,踏實一些,很可能會更好。
【第3句】: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找回一丁點初心。也突然對 哀莫大于心死,很有感觸。躺床休息時候,有些麻木,有些悵惘,有些希望,有些寒涼。
【第4句】:突然頓悟明白了一些道理看淡了,一些事簡單記錄下, 希望還可以時刻警醒自己。
【第5句】:感覺現在的有些想法特別成熟,也很容易明白一些道理,雖然不知道是對是錯,反正長大真的是比以前累了,不知不覺都長大了。
【第6句】:意外收獲寫東西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理清思路的方式,許多事情寫著寫著突然就理清了頭緒,還想明白了一些之前沒想明白的道理。
【第7句】: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好像又不明白許多道理。
【第8句】:明白一些道理是很突然的事情,比如搬了新的地方,家里的花灑突然就讓我明白了“忽冷忽熱”是什么意思。
【第9句】:不知怎的突然的就想明白了一個道理。在我們還沒在一起時,我喜歡他但不確定他心意的時候,他也會經常在一些小事上叮囑我。
【第10句】:你見我的時候我希望是用跑的,現在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終究是一個樣子。
【第11句】:突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別總是掏心掏肺的對一個人,總有一瞬間,讓你突然就死心了。
【第12句】:突然間就明白了一些道理: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善待自己,惠及他人,不枉人世一場。
【第13句】:不光小孩突然長大,大人也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經歷了一些事是能讓人變化。
【第14句】:好像突然明白了一些道理,以前發生過的,現在好像再也回不去了。
【第15句】:人好像有很多道理是一瞬間明白的。或者說,在那一瞬間突然想明白了,自己以前做過的一些事情是錯的,但是已經晚了。
【第16句】: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遇到的每個人都有他存在的意義,可能不會發生什么故事但一定能教給你一些道理,這是一個頭腦清晰豁然開朗的下午。
【第4句】:形容人生道理的詞語
形容人生道理的詞語:
毛遂自薦
洛陽紙貴
才高八斗
曲高和寡
開卷有益
臥薪嘗膽
投筆從戎
江郎才盡
按圖索驥
約法三章
三顧茅廬
望梅止渴
退避三舍
指鹿為馬
狗尾續貂
口蜜腹劍
涸轍之魚
請君入甕
唇亡齒寒
抱薪救火
草木皆兵
勢如破竹
九牛一毛
南柯一夢
一暴十寒
【第5句】:表示道理的詞語
不可理喻 喻:開導,曉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
出處:明·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褐蓋》:“此輩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詰也。”
不倫不類 不倫:不同類。既非這一類,又非那一類,形容成樣子或沒有道理。
出處:明·吳炳《療爐羹·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不識大體 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出處:《史記·平原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晉·袁宏《后漢記》卷一○:“臣愚淺,不識大體。”
不言而諭 諭:舊時指上對下的文告、指示。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出處:宋·蘇軾《卻鼠刀銘》:“嗚呼嗟夫,吾茍有之,不言而諭,是亦何勞。”
【第6句】:懂得做人的道理的句子
【第1句】:與其你死我活,不如你活我也活——這就是雙贏,是良性競爭。
【第2句】:只要毛錢,不要塊錢——拿一塊錢的機會只有一次。
【第3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4句】: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第5句】:怨言是上天得至人類最大的供物,也是人類禱告中最真誠的部分。
【第6句】: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占盡,聰明不可用盡。
【第7句】:忍得住耐得過,則得自在之境,寧為小人所殺,勿為君子所容;
【第8句】:每一片良辰美景總會有盡頭,回憶也有荒蕪的一天,只要曾經在場就好。
【第9句】:時間是最好的偏方,無論有什么樣的記憶,時間都會把回憶里的淚水風干。
【第10句】:在人之上,要把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
【第11句】:人后說你好話的人,那是真好;背后幫你的人,那是真幫。
【第12句】: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不要把學習當成功利的事,這樣會讓你學的很累。
【第13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千萬不能忽視細節,細節將決定成敗!
【第14句】:不要認為家庭是事業的累贅。家庭和事業同樣重要,也能夠同時兼顧。
【第15句】:始終相信陰霾會散盡,就算人生是場夢,也要有滋有味地把它做完。
【第16句】:你不快樂是因為你沒有好好愛自己,且常常因為別人而消耗著自己。
【第17句】:來來往往的皆是過客,相伴同行的才是真朋友。
【第18句】:忌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忌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
【第19句】:一只狗會十年如一日等候主人歸來,而貓會通過好好活著來懷念過去深愛的某個人。
【第20句】:這個社會只認第一不認第二,第一和第二的差距那叫做天壤之別,要做就做第一吧!
?
【第7句】:關于大道理的句子
【第1句】:曾經擁有的,不要忘記。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屬于自己的,不要放棄。已經失去的,留作回憶。
【第2句】:不要指望,麻雀會飛得很高。高處的天空,那是鷹的領地。麻雀如果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它照樣會過得很幸福!
【第3句】:學會愛自己,是源于對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它可以讓我們的生命更為豐滿更為健康,讓我們的靈魂更為自由更為強壯。
【第4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第5句】:我問上帝:怎樣才可以對悲傷的事情一邊笑一邊忘記?上帝回答:把自己弄的瘋掉。我就像那漂流瓶中的紙條,前途一片光明,只是沒有出路。
【第6句】: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
【第7句】:人生是一場漸行漸遠的跋涉,每一天都是這場跋涉中沿途路上的風景,不同的風景方能成就精彩的人生,一塵不變帶來的只能是一場無聊的旅行和一個不知終點的迷路。
【第8句】:愛情本是個不等式,沒有誰可以預見感情天平的哪一端會重些,哪一端又會輕些。但是愛情就是這樣,如果你沒有勇氣去嘗試,那就注定只有陪伴自己孤寂的靈魂。
【第9句】:大千世界,不會有兩張一模一樣的面孔,只要你仔細觀察,總會有細微的差別。同是走獸,兔子嬌小而青牛高大;同是飛禽,雄鷹高飛而紫燕低回。人,總會有智力、運氣的差別;總會受環境、現實的約束;總會有人在你切一盤水果時,秒殺一道數學題;總會有人在你熟睡時,回想一天的得失;總會有人比你跑的快。
【第10句】:愛情是一場美麗的意外,讓你在意料不到的時刻愛上一個意料不到的人。如果有一個人,你曾無數次想過要放手,卻最終仍是舍不得。這樣的感情,不要輕言放棄。但凡讓人割舍不下的,都會漸漸長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無法割離。
【第11句】: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第12句】:矛盾是無處不在的,有了矛盾,重要的是面對現實,化解矛盾。若只是一味斤斤計較,便會自尋煩惱,制造痛苦,徒傷感情,甚而結成冤仇。
【第13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第14句】:樂觀的人總是看到生活中的希望,悲觀的人卻總是把希望也看成失望,結果,希望總是眷顧樂觀之人,失望總是降臨到悲觀之人的身上。
【第15句】:走在生活的風雨旅程中,當你羨慕別人住著高樓大廈時,也許瑟縮在墻角的人,正羨慕你有一座可以遮風的草屋;當你羨慕別人坐在豪華車里,而失意于自己在地上行走時,也許躺在病床上的人,正羨慕你還可以自由行走。
【第8句】:表示道理的詩句
【第1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第2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第3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第4句】:沉舟側畔千帆過,并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第5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第6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第7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第8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第9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等飛來峰》)
【第10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第11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第12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第13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第14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第15句】:王之煥《登鸛雀樓》: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第16句】: 蘇軾 《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第17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第18句】: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第19句】: 杜甫《望岳》: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第20句】: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第21句】: 王安石《等飛來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第22句】: 朱熹《春日》: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第23句】:劉禹錫《烏衣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第24句】: 王灣《次北固山下》: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第25句】: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離別》: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