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鞋里的好句子匯編70條
青銅葵花里的好詞好句
《青銅葵花》是作家曹文軒在2005年激情奉獻、心愛備至的長篇小說。講述了一個男孩與一個女孩的故事。下面小編為大家搜索整理了青銅葵花里的好詞好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好詞:
月光似水 默不作聲 飄飄然 扶搖直上 一塵不染 無邊無際 一望無際 一眼望不到邊 波濤洶涌
一步不離 愜意 聰明絕頂 慢條斯理 浩瀚 成千上萬 朦朧 鴉雀無聲 顫抖 牽引 慈祥和藹
好句:
【第1句】:七歲女孩葵花走向大河邊時,雨季已經結束,多日不見的陽光,正像清澈的流水一樣,嘩啦啦漫瀉于天空。一直低垂而陰沉的天空,忽然飄飄然扶搖直上,變得高遠而明亮。
【第2句】:夜晚的大河,平靜地流淌著。月亮掛在天空,水面上猶如灑滿了細碎的銀子。幾只停泊水上過夜的漁船,晃動著漁火。你看著那漁火,看著看著,漁火不再晃動,卻覺得天與地、蘆蕩與大河在晃動。大麥地的夏夜,很夢幻。
【第3句】:那時,青銅很得意。他穩穩地騎在牛的背上,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那時,他的眼睛里只有天空,只有起伏如波浪的蘆葦,還有遠處高大的風車。然而,當所有的目光都不在時,青銅挺直的腰桿就會變軟,直到無力地將身體傾伏在牛的背上,任它將他隨便馱到什么地方。
【第4句】:這個女孩沒有媽媽。她媽媽兩年前得病死了。爸爸要到干校,只好將她帶在身邊,一同從城市來到大麥地。除了爸爸,她甚至沒有一個親戚,因為她的父母都是孤兒。爸爸無論走到哪,都得將她帶在身邊。
【第5句】:放牛的青銅,有時會聽到從學校傳來的朗朗的讀書聲。那時,他就會屏住呼吸諦聽。那讀書聲此起彼伏,在田野上飄蕩著。他會覺得,那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他會癡癡地朝學校的方向望著。
【第6句】:青銅的爸爸好不容易才將青銅的奶奶安排到一條船上,之后,將牛牽到水邊。那牛知道自己此時此刻該做些什么,也不用主人指點便走進水里。青銅的媽媽懷抱青銅,青銅的爸爸扶著她,讓她騎到牛背上,然后手握韁繩,與牛一起游向對岸。
【第7句】:草是潮濕的,花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房屋是潮濕的,牛是潮濕的,鳥是潮濕的世界萬物都還是潮濕的。
【第8句】:大蘆葦蕩,既吸引著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懼。她總是一步不離地跟隨著爸爸,生怕自己被蘆葦蕩吃掉似的,特別是大風天,四周的蘆葦波濤洶涌地涌向天邊,又從天邊涌向干校時,她就會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兩只烏黑的眼睛,滿是緊張。
【第9句】:青銅在媽媽的懷抱里先是發冷,等大火熄滅之后,就開始發熱發燒。此后,高燒一直持續了五天。等體溫恢復正常,青銅看上去,除了瘦了許多,本來就大的眼睛顯得更大外,其他倒也一切正常。但家里人很快發現,這個本來說話流利的孩子卻已成了一個啞巴。
【第10句】:夏天的夜晚,南風輕輕地吹著,葵花的爸爸聞到了一股葵花的香味。那香味是從大河那邊的大麥地飄來的。在所有的植物中,爸爸最喜歡的就是向日葵。他非常熟悉葵花的氣味。這種氣味是任何一種花卉都不具備的。這種含著陽光氣息的香味,使人感到溫暖,使人陶醉,并使人精神振奮。
【第11句】:這森林經過一夜的清露,在陽光還未普照大地之前,一株株都顯得濕漉漉的。心形的葉子與低垂的花盤,垂掛著晶瑩的露珠,使這一株株葵花顯得都十分的貴重。
【第12句】:這片葵花田,原是由一片蘆蕩開墾出來的,土地十分肥沃,那葵花一株株,長得皆很健壯。爸爸從未見過如此高又如此粗的稈兒,也從未見過如此大又如此富有韌性的花盤。它們一只只竟有臉盆大小。
【第13句】:一切都很順利,小船并沒有使他感到太擔憂,它載著他,載著他的畫夾與其他用物,很平穩地行駛在水面上。這是他第一次駕船,感覺很不錯。小船在水面上的滑行,幾乎毫無阻力。他雖然不會撐船,但也能勉強使用竹篙。
【第14句】:女兒有時會隨便在一個什么地方,玩著玩著就睡著了。他抱她的時候,就覺得她軟胳膊軟腿的,像一只小羊羔。他將她放到床上時,常常會看到她的嘴角綻放出一個甜甜的笑,那笑就像水波一般蕩漾開來。那時,他覺得女兒的臉,是一朵花,一朵安靜的花。
【第15句】:他們有自己的活動范圍,有自己的話,有自己的活,干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白天干活,夜晚開會。都到深夜了,大麥地人還能遠遠地看到這里依然亮著燈光。四周一片黑暗,這些燈光星星點點,像江上、海上的漁火,很神秘。
【第16句】:坐落在村子前面的房屋,被火光照成一座座金屋。秋后的蘆葦,干焦焦的,燃燒起來非常的瘋狂,四下里一片劈劈啪啪的聲音,像成千上萬串爆竹在炸響,響得人心里慌慌的。幾只雞飛進了火里,頓時燒成金色的一團,不一會兒就墜落在了灰燼里。一只兔子在火光前奔跑,火伸著長長的舌頭,一次又一次要將它卷進火中。它跳躍著,在火光的映照下,它的身影居然有馬那么大,在黑色的田野上閃動著。最終,它還是被大火吞沒了。人們并沒有聽到它痛苦的叫喊,但人們卻又仿佛聽到了,那是一種撕心裂肺的叫喊。只一剎那間,它便永遠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第17句】:干校的人全部行動起來,找遍了干校的每一個角落,也沒有找到她。他們又把尋找的范圍擴大到干校周圍兩里地,但也未能找到。有人說:是不是去了大麥地?于是就有人去了大麥地。大麥地的人聽說小女孩不見了,也都紛紛行動起來,幫著尋找。但找遍了村里村外,也還是沒有能夠找到她。
【第18句】:人們紛紛從家中跑出,正在向大河邊逃跑。大人抱著小孩、大孩子拉著小孩子、年輕人攙扶著或背著老年人,一路上跌跌撞撞。
【第19句】:旋風為一個巨大的錐形。它大約是從田野上旋轉到大河上的,因為在那個幾乎封閉的卻很透明的錐形中,有著許多枯枝敗葉與沙塵。這些東西,在錐形的中央急速地旋轉著。這個錐形的家伙好像有無比強大的吸力。一只正巧飛過的大鳥,一忽閃就被卷了進去,然后失去平衡,與那些枯枝敗葉旋轉在了一起。
【第20句】:葵花很孤獨,是那種一只鳥擁有萬里天空而卻看不見另外任何一只鳥的孤獨。這只鳥在空闊的天空下飛翔著,只聽見翅膀劃過氣流時發出的寂寞聲。蒼蒼茫茫,無邊無際。各種形狀的云彩,浮動在它的四周。有時,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沒有一絲痕跡,像巨大的青石板。實在寂寞時,它偶爾會鳴叫一聲,但這鳴叫聲,直襯得天空更加的空闊,它的心更加的孤寂。
【第21句】:一路的草,葉葉掛著水珠。她的褲管很快就被打濕了。路很泥濘,她的鞋幾次被粘住后,索性脫下,一手抓了一只,光著腳丫子,走在涼絲絲的爛泥里。
【第22句】:葵花穿過潮濕的空氣,不一會兒,從頭到腳都潮濕了。她的頭發本來就不濃密,潮濕后,薄薄地粘在頭皮上,人顯得更清瘦,而那張有點兒蒼白的小臉,卻因為潮濕,倒顯得比往日要有生氣。
【第23句】:草是潮濕的,花是潮濕的,風車是潮濕的,房屋是潮濕的,牛是潮濕的,鳥是潮濕的……世界萬物都還是潮濕的。
【相關閱讀】
后記
《青銅葵花》在享樂主義泛濫的今天,無疑是另一種聲音。它進行的是一種逆向的思考。它是對苦難與痛苦的確定,也是對苦難與痛苦的詮釋。
苦難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它包括了自然的突然襲擊、人類野蠻本性的發作、個人心靈世界的急風暴雨等。我們每天都在目睹與耳聞這些苦難。當非洲難民在塵土飛揚的荒原上一路倒斃一路遷徙的時候;當東南亞的海嘯在人們猝不及防的情況下,以十分短暫的時間吞噬了那么多的生命,將一個好端端的世界弄得面目全非的時候;當阿爾卑斯山發生大雪崩,將人的一片歡笑頓時掩埋于雪下的時候;當中國煤礦連連發生瓦斯爆炸,一團團生命之火消滅于數萬年的黑暗之中的時候……我們難道還會以為這個世界就只有歡樂與幸福嗎?其實,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那些零星的、瑣碎的卻又是無邊無際、無所不在的心靈痛苦,更是深入而持久的??部?、跌落、失落、波折、破滅、淪陷、被拋棄、被扼殺、雪上加霜、漏船偏遇頂風浪……這差不多是每一個人的一生寫照。
然而,我們卻要忘卻。
我們陷入了今朝有酒今朝醉、先樂呵樂呵再說的輕薄的享樂主義。
這種享樂主義,是我們在面對苦難、痛苦時的怯懦表現,是一種對生命缺乏深刻體驗與理解的必然選擇。而我們對此卻沒有絲毫的反思。不僅如此,我們還為這種享樂主義尋找到了許多借口。當下中國,在一片“苦啊”的嘆息聲中,人們開始了對快樂的瘋狂吮吸。我們看到的景象,大概是那個宣揚享樂主義的西方都望塵莫及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世界沉淪于一派輕飄的、浮泛的、沒有任何精神境界的歡愉之中。歡樂,歡樂,再歡樂,歡樂到死。
追求快樂,是無可非議的,更是無罪的。問題是';這種忘卻苦難的快樂,在苦難突然降臨之際,究竟有多大的對抗力量?它只是一種享樂主義,而不是一種樂觀主義——樂觀主義,是一種深刻認識苦難之后的快樂,那才是一種真正的、有質量的快樂。
由于我們忽視了苦難的必然性,忽視了苦難對于我們生命的價值,忽視了我們在面對苦難時的風度,忽視了我們對苦難的哲理性的理解,因此,當苦難來臨時,我們只能毫無風度地叫苦連天,我們只能手足無措、不堪一擊。有些苦難,其實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些無法回避的元素。我們要成長,就不能不與這些苦難結伴而行,就像美麗的寶石必經熔巖的冶煉與物質的爆炸一樣。
在這樣一個語境中,當一個孩子因為某種壓力而選擇輕生時,我們看到,這個看上去很深刻、很人性化的社會,急急忙忙地、毫不猶豫地從各個方面開始對造成這個孩子悲劇的社會進行檢討,甚至是譴責。我們從沒有看到過有一個人站出來對這個孩子承受苦難的`能力進行哪怕一點點的反思。我們無意為這個社會辯護,無意為這個教育制度辯護一這個社會、這個教育制度確實存在著許多問題,甚至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但將任何問題往社會身上一推,往教育制度上一推,難道就是完全合理的嗎?事實上,任何一個社會、任何一種教育制度,都不可能是盡善盡美的。檢討,不也應包括對這個孩子對苦難的理解與承受能力的培養的檢討嗎?
由于我們對民主、自由、快樂的褊狹理解,我們喜歡不分是非地充當“快樂人生”代言人的角色。我們為那些不能承擔正??嚯y的孩子鳴冤叫屈,然后一味地為他們制造快樂的天堂。當談到兒童文學時,我們說:兒童文學就是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文學。十多年前,我就糾正過這個顯然不怎么可靠的定義。我說:兒童文學是給孩子帶來快感的文學,這里的快感包括喜劇快感,也包括悲劇快感一——后者在有些時候甚至比前者還要重要。安徒生的作品,大部分是悲劇性的,是憂傷的,苦難的,痛苦的,但也是美的。由于一種不可靠的理念傳播于整個社會,導致了我們對安徒生當下意義的否定,甚至發展到有人要往安徒生的臉上吐口水。我在想:在紀念安徒生誕辰200周年的今天,我實在不知道全世界到底還有多少人要向安徒生的臉上吐口水?看樣子,這事情大概也就是發生在中國這個享樂主義風行的世界。殊不知,這正是我們對苦難缺乏認識而對快樂又抱了一種浮淺見解的有力證據??嚯y幾乎是永恒的。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苦難。苦難絕非是從今天才開始的。今天的孩子,用不著為自己的苦難大驚小怪,更不要以為只是從你們這里開始才有苦難與痛苦的。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苦難的歷史,而且這個歷史還將繼續延伸下去。我們需要的是面對苦難時的那種處變不驚的優雅風度。就在我寫完《青銅葵花》后不久,我讀到了羅曼·羅蘭的一段文字:我們應當敢于正視痛苦,尊敬痛苦!歡樂固然值得贊頌,痛苦又何嘗不值得贊頌!這兩位是姊妹,而且都是圣者。她們鍛煉人類伸展偉大的心魂。她們是力,是生,是神。凡是不能兼愛歡樂與痛苦的人,便是既不愛歡樂,亦不愛痛苦。凡能體味她們的,方懂得人生的價值和離開人生時的甜蜜?!肚嚆~葵花》要告訴孩子們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