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含義
在世俗化嚴重的今天,人們把過春節變成一個送禮、請客的饕餮盛宴,完全淡化了祭祀祖先,追思先德的精神內涵。中國人把所有節日都當成吃吃喝喝、請客送禮,搞腐敗的借口,完全失去節日的社會、歷史、宗教意義。中國人在物質欲壑中越陷越深,社會風氣每況愈下,社會道德嚴重流失。中國人該醒一醒啦!不要再沉湎于花天酒地、玩情人、包二奶的夢幻之中啊!
春節的意義在于歷史,追思祖先功德,不忘本;祭祀祖先神靈,不忘言傳身教。所以應把春節改稱為祖先節,以表達迎接列祖列宗團圓之意。應在除夕這一天舉行祭拜先賢儀式,表示注重歷史,尊重傳統的意愿。有過去,才有現在;有傳統,才有未來。注重傳統節日,應將春節的七天假期以法令形式確定下來。
春節的意義在于宗教,把春節當成祖先節才有教化意義,才能避免成為請客送禮的庸俗節日。傳統文化不只儒學,還應包括諸子百家,以及宗教。宗教節日也應重視,宗教習俗也應得到尊重。那種把禮拜日隨便調整的做法是對信仰自由極大踐踏,是對自然規律的背離。宇宙節律的基礎是七,萬物發展變化離不開以七為基數的周期律。比如:人的孕育周期為二百八十天,雞的孵化周期為二十一天等等。所以,人的工作節律應以接近七為標準,每周最合理的安排應是工作六天,休假一天,這樣才能合乎自然節律,使人以飽滿精神迎接下一周工作,避免出現周一綜合癥。將每周少休假的一天合并到法定帶薪年假之中,員工自由安排兩個月的帶薪年假,有利于遠游、探親,避免出現傳統節日世俗為旅游節日,交通出現井噴,景區變為動物園。在法定節日安排上也要調整,突出中國特色,突出宗教特色。將農歷雨水這一天定為迎水節,放假一天,洗滌污垢,增強水利意識。將春分定為太陽節,把太陽運行上升到赤道以上的這一天定為太陽神生日,放假兩天。將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定為休兵節,放假一天。
在萬物生長季節的這一天嚴禁殺戮,以艾蒿和蘋果表示愛好和平。將夏至這一天定為母親節,放假兩天。夏至時,陰火(熔巖)鼎盛,氣溫高,坤土之質(熔巖)盛而感生坤土之氣(引力場),所以這一天又是王母娘娘生日。將農歷七月初七定為嫦娥節,放假一天。這一天是月球女神嫦娥的生日,因嫦娥是月球內部的水神,所以應供奉西瓜以示祭祀。將中秋節定為閱兵節,放假一天,吃月餅,看閱兵,以壯國威。將秋分這一天定為月球節,這一天也是月球男神皋陶的生日,放假兩天。將冬至這一天定為父親節,放假兩天。冬至時,氣溫寒冷,陽金之質(冰、雪)盛而感生陽金之氣(電磁場),所以這一天也是玉皇大帝生日。其他有紀念意義的日子,比如國慶日不放假,勞動日更不應放假啦!
春節的社會意義在于趨利避害。春節與立春到春分的震季相重合,正是《新太極圖說》中揭示的自然規律:陰金(病菌)盛于陽木(東方、震季)的季節,病菌易大量爆發。人們選擇燃放鞭炮驅趕病菌這一惡魔,以順利度過險惡年關。人們貼春聯、穿紅衣、向大火以期鎮魔降妖(陽火盛于陰金,在這里陽火平衡陰金)。家人團聚,以家族力量應對自然災害,增強社會凝聚力。這一切具有種族延續的社會意義。由于陰金(病菌)盛于陽木(聲波),所以震季應嚴禁歌舞,選擇危害程度低的器樂、語言類節目進行娛樂,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春節的含義》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