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將迎來“雨水”節氣
2月19日00點42分50秒,農歷正月十九,星期六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2個節氣—“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后,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后“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
一侯水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侯草木萌動。
一候獺祭魚;
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后食的樣子;
二候鴻雁來;
五天過后,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勸;
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十四番花信風之雨水花信是: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古人有“望杏瞻榆”的習俗,望著杏花開,看著榆錢落。所謂“杏花春雨江南”,只寫了杏花開時的唯美,沒有寫杏花開后的繁忙春耕。中國現存最早的農學專著《氾勝之書》中說:“杏始華榮,輒耕輕土弱土,望杏花落,復耕。”
而當榆樹結莢時恰好趕上下雨,就可以開始忙著種豆子和谷子了:“三月榆莢時,有雨,高田可種大豆。”“三月榆莢時雨,高地強土可種禾。”
雨水習俗
占稻色
占稻色,流行于華南稻作地區的習俗。通過爆炒糯谷米花,來占卜當年稻谷收獲的豐歉。“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回娘屋
流行于川西一帶的另一項風俗。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制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盡快懷孕生子。
女婿送節
送節的禮品則通常是兩把藤椅,上面纏著一丈二尺長的紅帶,這稱為“接壽”,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長命百歲。
送節的另外一個典型禮品就是“罐罐肉”:用沙鍋燉了豬腳和雪山大豆,海帶,再用紅紙,紅繩封了罐口,給岳父岳母送去。這是對辛辛苦苦將女兒養育成人的岳父岳母表示感謝和敬意。
如果是新婚女婿送節,岳父岳母還要回贈雨傘,讓女婿出門奔波,能遮風擋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順利平安的意思。
拉干爹
雨水節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潤易生長”之意。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裝好酒菜香蠟紙錢的篼篼、帶著孩子在人群中穿來穿去找準干爹對象。而找干爹的目的,則是為了讓兒子或女兒順利、健康的成長。
如果希望孩子長大有知識就拉一個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體瘦弱就拉一個身材高大強壯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著當“干爹”,大多都會爽快的答應,也就認為這是別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運也會好起來的。
雨水養生
雨水節氣中,地濕之氣漸升,且早晨時有露、霜出現。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飲食調養應側重于調養脾胃和祛風除濕。又由于此時氣候較陰冷,可以適當地進補,如蜂蜜、大棗、山藥、銀耳等都是適合這一節氣的補品。
雨水后,春風送暖,致病的細菌、病毒易隨風傳播,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注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的發生。
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北方陰寒未盡,氣溫變化大,而此時人體皮膚腠理已變得相對疏松,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因而要注意“春捂”。
《本周五將迎來“雨水”節氣》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