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哪位人物
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病逝世。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1893年,孫中山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此后,孫中山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北洋政府正式確定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學校等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并進行植樹活動,但當時的日期是每年的清明節。
孫中山先生逝世后,國民政府于1928年通電全國:因追念國父“特定每歲三月十二日,全國各地一致舉行植樹典禮”。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倡導植樹造林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1894年,他在《上李鴻章書》中就強調“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農商部呈準大總統,以每年清明節(每年4月5日前后)為植樹節,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指定地點、選擇樹種舉行植樹節典禮,并從事植樹活動。該決議于同年7月21日獲批準,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執行。自此,中國正式有了自己的植樹節日。
1928年4月7日,民國政府通令全國:“嗣后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紀念植樹式”。1929年2月,農礦部為遵照孫中山先生遺訓,積極提倡造林,于1930年2月呈準行政院,規定自3月9日至15日一周間為“造林運動宣傳周”,并于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舉行植樹式。
北方地區則出于三月初旬寒氣未消,不適于栽樹的緣故,將造林宣傳運動周延至清明節左右。而后,行政院院會通過了《植樹節舉行造林運動辦法》,通令全國實施。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逐漸加深了對植樹造林重要性的理解。1979年2月23日,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林業總局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
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于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中國的植樹節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我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我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我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愿將在新中國實現并且要實現得更好。
《植樹節是為了紀念哪位人物》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