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語復習完形填空:考點解析記敘文5(課件)
第1講
記敘文
記敘文的完形填空是我們平時經常訓練的一種文體。記敘文是借助敘述、描寫、抒情等手段記敘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及其發展過程,用以表達作者思想、抒發作者某種情感的文章形式。記人、記事、日記、游記、人物傳記、傳說、資訊、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記敘文一般從交代故事背景開始,漸次推進,環環相扣,條理清楚。記敘文的語言一般以過去時為主,各種時態為輔。英語動詞具有時態、語態、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等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的謂語動詞時態是記敘文的首要的語言特征。
它使記敘文所記敘的動作有了層次感和立體感。多用動詞特別是動態強的行為動詞是記敘文的又一個明顯的語言特點,因此針對動詞的考查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點。記敘文完形填空多以時間、地點、故事情節的發展或其他線索展開,內容邏輯性強,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考生可以通過觀察文章的結構特點,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把握主題思想和篇章結構。
記敘文體的完形填空的解答方法:
1. 明確文章信息的分布,重視短文的首句,把握全篇,揣測文章的主旨。短文的第一句是未被挖空的句子,因此信息相對比較完整,它往往會提示這篇文章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對文章大意及主題思想的整體理解。明確作者的寫作視角、寫作人稱,理解作者的寫作視角所展開的對所敘事件的態度和感情,有助于我們理解作者的思維、深入理解文章的意義。
2. 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根據人物的語言、行為及心理活動等去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文章的主線,對故事的發展和結局作出合理的預測。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關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通過人物的活動、語言等反映人們對事件的看法,事件的敘述方式多采用直敘的方式,記敘多以時間、地點為線索。
3. 通讀全文,掌握大意,理清文章中人物、事件發生的順序、事件脈絡,讀懂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態度,把握上下文之間的照應關系。上下文的照應關系是高考完形填空最常見的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的設題內容。正確把握了記敘文的寫作特點,理清了上下文的照應關系,弄清了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物的思想態度,抓住了記敘文的時間主線,就能較好地完成記敘文體的完形填空。 26. D 只有富人才能設法做到而沒有“問題”。 27. B 從緊接的句子when they came to a very __28__village. 可知他們是travel。 28. B 從文章的第一句話可知是一個“窮”的地方。 29. C 因為無法容忍所看到的貧窮,“所以”他從車上拿下金銀財寶…… 30. A 把“它們”(金銀財寶)分給村民…… 31. B 第二個富人看到這種“令人擔憂的” (貧困)情形。 32. A 第二個富人把他的所有食物和飲料分發給“村民”。 33. A 因為他“能”看出錢對這些貧困的村民“用處”不大。 34. C 同上。 35. D 他確信他們每個人能“獲得”平均的份額。 36. B 有這些食物他們就能“維持”一段時間。 37. D 從下文另外的兩個富人所評論的“the third rich man lacked sympathy”可知第三個富人沒有提供任何同情的幫助,因此陳述他看到貧窮時,是“快步”的走過這個(貧窮的)“村子”的。 38. A 同上。 39. B “第三個富人是‘多么’缺乏同情心啊”,表示感嘆。 40. A 他們親自去提供幫助是“有道德的”。 41. B 他們“遇到”第三個富人正從對面的方向走來。 42. A 從文章的第四段The third rich man, …went straight through the __38__ without stopping,可知此時的 __42__ travelling quickly是still。 43. B 他的馬車上“不是”他們所“運”的金銀財寶,而是勞動工具和裝滿了“種子”的袋子。 44. C 同上。 45. D 同上。
第1講
記敘文
記敘文的完形填空是我們平時經常訓練的一種文體。記敘文是借助敘述、描寫、抒情等手段記敘社會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態及其發展過程,用以表達作者思想、抒發作者某種情感的文章形式。記人、記事、日記、游記、人物傳記、傳說、資訊、通訊、小說等都屬于記敘文。記敘文一般從交代故事背景開始,漸次推進,環環相扣,條理清楚。記敘文的語言一般以過去時為主,各種時態為輔。英語動詞具有時態、語態、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等表現形式,豐富多彩的謂語動詞時態是記敘文的首要的語言特征。
它使記敘文所記敘的動作有了層次感和立體感。多用動詞特別是動態強的行為動詞是記敘文的又一個明顯的語言特點,因此針對動詞的考查是完形填空考查的重點。記敘文完形填空多以時間、地點、故事情節的發展或其他線索展開,內容邏輯性強,層次分明,結構嚴謹。考生可以通過觀察文章的結構特點,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把握主題思想和篇章結構。
記敘文體的完形填空的解答方法:
1. 明確文章信息的分布,重視短文的首句,把握全篇,揣測文章的主旨。短文的第一句是未被挖空的句子,因此信息相對比較完整,它往往會提示這篇文章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對文章大意及主題思想的整體理解。明確作者的寫作視角、寫作人稱,理解作者的寫作視角所展開的對所敘事件的態度和感情,有助于我們理解作者的思維、深入理解文章的意義。
2. 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根據人物的語言、行為及心理活動等去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抓住文章的主線,對故事的發展和結局作出合理的預測。雖然觀察的角度、記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應當有一條關聯材料、統貫全篇的中心線索,通過人物的活動、語言等反映人們對事件的看法,事件的敘述方式多采用直敘的方式,記敘多以時間、地點為線索。
3. 通讀全文,掌握大意,理清文章中人物、事件發生的順序、事件脈絡,讀懂作者對人物、事件的態度,把握上下文之間的照應關系。上下文的照應關系是高考完形填空最常見的考查學生理解能力的設題內容。正確把握了記敘文的寫作特點,理清了上下文的照應關系,弄清了人物之間的關系以及人物的思想態度,抓住了記敘文的時間主線,就能較好地完成記敘文體的完形填空。 26. D 只有富人才能設法做到而沒有“問題”。 27. B 從緊接的句子when they came to a very __28__village. 可知他們是travel。 28. B 從文章的第一句話可知是一個“窮”的地方。 29. C 因為無法容忍所看到的貧窮,“所以”他從車上拿下金銀財寶…… 30. A 把“它們”(金銀財寶)分給村民…… 31. B 第二個富人看到這種“令人擔憂的” (貧困)情形。 32. A 第二個富人把他的所有食物和飲料分發給“村民”。 33. A 因為他“能”看出錢對這些貧困的村民“用處”不大。 34. C 同上。 35. D 他確信他們每個人能“獲得”平均的份額。 36. B 有這些食物他們就能“維持”一段時間。 37. D 從下文另外的兩個富人所評論的“the third rich man lacked sympathy”可知第三個富人沒有提供任何同情的幫助,因此陳述他看到貧窮時,是“快步”的走過這個(貧窮的)“村子”的。 38. A 同上。 39. B “第三個富人是‘多么’缺乏同情心啊”,表示感嘆。 40. A 他們親自去提供幫助是“有道德的”。 41. B 他們“遇到”第三個富人正從對面的方向走來。 42. A 從文章的第四段The third rich man, …went straight through the __38__ without stopping,可知此時的 __42__ travelling quickly是still。 43. B 他的馬車上“不是”他們所“運”的金銀財寶,而是勞動工具和裝滿了“種子”的袋子。 44. C 同上。 45. D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