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的愛國事跡有哪些700字錦集三篇
【篇一】魯迅的愛國事跡有哪些700字
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文學家魯迅,非常珍惜時間。他有一句至理名言:"時間就是生命,無端的空耗別人的時間,其實無異于謀財害命"。
魯迅確實惜時如命,他把別人喝咖啡、談空天的時間都用在工作和學習上。魯迅還以各種形式來鞭策自己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和工作。在北京時,他的臥室兼書房里,掛著一副對聯,集錄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兩句詩,上聯是"望崦嵫而勿迫"(看見太陽落山了還不心里焦急),下聯為"恐鵜鶘之先鳴"(怕的是一年又去,報春的杜鵑又早早啼叫)。書房墻上還掛著一張魯迅最崇敬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的照片。
魯迅在《朝花夕拾》中寫道:"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魯迅用這朝夕相處的對聯和照片督促自己抓緊時間。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惜時如命的精神,魯迅在他56歲的生命旅途中,廣泛涉及到自然、社會科學的許多領域,一生著譯一千多萬字,留給后人一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篇二】魯迅的愛國事跡有哪些700字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可在我沒學過關于魯迅先生文章的時候,我只是認為他是一個大文豪,沒有什么再過人之處,學過課本上的文章后,我對他又有了更多的了解。
魯迅先生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他一生都以筆為武器,去抨擊國民黨反動派,同時,他也非常關心勞苦大眾的生活。有一次,一戶窮人由于家中實在困難沒辦法了,便去求富人借點錢,這個富人不但不借還讓家丁將他毒打一頓,當魯迅見到他那副悲慘模樣后很痛心,便將身上帶的所有錢都給了那個窮人,那人聽了魯迅說的一句話后,頓時樹立起了信心,努力地工作起來。大家知道魯迅說了怎樣的一句話嗎?他說:“朋友,若不想過苦日子,就要靠自己的雙手!”這句話雖說平凡,但對一個窮人說“朋友”可以撫平他心靈上的創傷。那人最后參加了起義軍,和別的勞苦大眾一起推翻了舊社會那國民黨的黑暗統治。
魯迅先生也是一位愛惜時間的人。他不但節約自己的時間,還珍惜他人的時間。別人與他約會,他從不遲到,總是比別人早到一些,他說:“我只是把別人休息的時間用在了寫作上?!彼谑攀赖那叭鞛閯e人的小說寫了序言,在逝世的前一天還寫了一篇日記,可以說他從出生到逝世還沒有浪費一點時間。
我心目中的魯迅先生的形象是高大、正義的。的確,魯迅先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篇三】魯迅的愛國事跡有哪些700字
我一直不敢談及魯迅先生,因為那深入骨髓與血液的敬畏,因為慚愧于自己內心的荒涼和粗糙。但讀了他的諸多文章,又不得不令我想談談他。于是,我要寫寫心目中的魯迅先生,是謂此文緣起。
初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在上小學時學他寫的《三味書屋》一文,他的“時時早,事事早”,已根深蒂固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再后來,學了他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等一系列文章之后,更加深了對他的理解。
再后來,讀了他的《朝花夕拾》《吶喊》《彷徨》《野草》,讓我感受深刻的,是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操和民族氣節。讀完之后,總有一種憂郁,憤懣的心情和一籌莫展的情懷。
他的憂國憂民之心,可謂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真讓我發自心底的佩服。不管身處何地,都不忘忠心報國。他棄醫從文,想用文章喚醒中國人,可當時腐敗的中國,已完全麻木,誰還會從他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一絲絲愛國的氣息呢?
肖邦曾說:“愛祖國高于一切!”這句話充分印證在了魯迅先生身上,在他的字典中,“愛國”是頭等重要之事,先把這件事做好,再考慮其它的事也不遲。
最終,在五十多歲時,因終日積慮而得了不治之癥,與世長辭了。從他的文章中,總能讀出一些飽經風霜,看透世俗的味道,但也不乏抱有一絲希望,盡管是如此渺茫,盡管很難實現。
我讀了《朝花夕拾》的時候,便這樣想過:那里是寫著先生的成長史的,從少年到青年,重要的片斷,差不多都留在了那里,然而他卻未寫那些慘烈的生活,如故土的灰色,雖筆下不乏沉重的影子,但依稀可以感到先生對鄉俗中野性的力量的依戀。
但也絲毫沒有放棄他那沉悶的風格,魯迅先生打量舊我的時候,好像也有一點無奈,但他坦然直視自我,不乏也看看其中之“美”:長媽媽的憨態,藤野的慈悲,范愛農的耿介,都是人間少有的閃光。長夜漫漫,在冷冷的人世間上,假使僅存有這微茫的光點,那也是一種幸福了。而現代社會,無法說,也不知從何說起。
魯迅先生對經歷過的生活,是持一種超然的,反諷的目光,有時雖說記得都是一些瑣碎之事,并無宏大存在,但我卻窺見出了諸種切實的東西,雖說年少時的歡樂中還夾雜著絲絲隱痛,但即便存有痛感,也彌散了多半吧!這畢竟不如中年時的傷痛打擊大,先生的傲骨之中透著一骨剛毅之氣,有著人本的魅力。
心中的魯迅先生,大抵就如上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