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大年初一的作文三篇
實用的大年初一的作文三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大年初一的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年初一的作文 篇1
今年寒假里的一件事情,讓我體會了一下農村生活。
大年初一,整個村莊被皚皚白雪裝扮成銀色的世界。外公,外婆都出去串門了。家里只剩下我們一家。爸爸提議我和爸爸一起煮飯,當然我只能當一個小幫手。農村里用的都是大柴灶, 所以首先要把火點上。
只見爸爸卷起雙繡,拿了一把樹枝,用打火機一點放進爐膛,可剛剛還熊熊燃燒的大火一下就變成了灰燼了我趕緊又拿了一把小樹枝,這回先把它放進爐膛再點火,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這樣試了一次又一次,弄得兩人灰頭土都沒把火生起來,看來這小事里面還真有大學問啊!
最后我們是用火炭把爐子給點著了,雖然有點
大年初一的作文 篇2
眼睛一閉一睜,一天就過去了;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
一早睜開眼睛,一束陽光已經俏皮的繞過窗簾舞動在我的枕邊,叫嚷著“新年快樂”。揉揉睡眼,趿拉著棉布紅拖鞋,踩著木樓梯,咯吱咯吱的下樓,然后洗手間便傳出一陣霹靂扒拉的聲響……
這時候,奶奶來到樓梯門口,叫道:“嘯嘯,起來了么?”“恩——起了。”我滿嘴泡沫昏昏的答道。“早點下樓,喝棗子茶,今天是大年初一,非說不吉利的話,還有,不要沖抽水馬桶,會把喜氣沖走的。”“切……年年這樣,都沒見喜氣過。”“剛說過,不要講不吉利的話!”奶奶提高了一個分貝,一雙小腳騰騰的往前挪了好幾步。“曉得在……”“恩,那我下去了噢——快點下來,聽見沒?!”看著奶奶轉身下樓的背影,消失在樓梯口,心中突然升起一陣傷心:每年的這個時候奶奶總是嘮叨著相同的話,用相同的口氣,只是一年比一年憔悴的面容,一年比一年白的頭發,一年比一年蹣跚的`下樓,便會突然害怕有一年會聽不到她的嘮叨聲。想想奶奶今年85歲了,早已經是耄耋之年了,本可以安安心心的享受兒孫繞膝的天倫之樂,可是她總是要一刻不停的為后代操勞,操完兒女操孫輩;想起她常在飯桌上說:你阿爺走的早,奶奶一個人把父親了五兄弟和兩姐妹拉扯大,天沒亮就去田里,挑四五十斤的貨色走十幾里路……想著,我打開窗戶,一道陽光跳躍在我的洗臉盆上,閃閃爍爍的喜悅一下子把我的傷感隱藏起來。對著鏡子里的那人做個大大的笑臉,每天都是新的一天,何必去傷感過去的日子和未來的事情呢……
穿著碎花棉衣下樓。樓下早是一片煙霧騰騰,陽光折射出點點黃暈,父親在裝煤餅爐,媽媽在洗菜,奶奶坐在桌子旁喝棗子茶——一片和氣融融的景象。我淡淡的笑著,奶奶見我,就端著一大搪瓷碗說:“嘯嘯,來,喝。”“太多了,我喝不下的。”“哪里多了!我象你這么大的時候每餐要吃一飯盒的飯類——慢慢喝就喝下了。”看看奶奶滿臉的笑容,再看看滿滿的一碗,媽媽笑著說:“現在時代不同了么。以前象嘯嘯這么大的女小孩早就嫁人帶小孩了,現在看看她個人,每天睡到大中午,洗張手帕都不會!”我撇撇嘴巴,端著碗,一口一口的喝著,在陽光下瞇著眼睛。呵呵,現在真的是不同了呀!
“來,奶奶眼睛不亮,幫我貼下春聯。”奶奶拿著折疊整齊的兩張紅紙春聯跟我說到。我放下碗,接過來,展開,輕輕念道:“牛耕沃野千畦綠,鵲鬧紅梅萬朵紅。”“眼睛亮真好。你奶奶認識的字沒幾個——你要好好讀書啊……”看著她老人家一眼的期盼,覺得肩膀沉甸甸的,簡簡單單幾個字卻是千斤壓在了心頭。其實,奶奶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頭牛呢?勤勤懇懇本本分分任勞任怨的做了一輩子,風也好,雨也罷,她都默默的過來了。站在板凳上,聽著媽媽在一旁說“左邊低了,右邊下面點……”,眼角看到奶奶笑瞇瞇的看著我們母女倆,陽光在她那雙瞇起來的小眼睛里,閃亮閃亮的,我想:奶奶此刻是開心的。
大年初一,陽光很明媚,一改年三十那天冷的連自來水都放不出來的面目。在這樣溫和的冬日里,是應該好好陪陪家人的。
大年初一的作文 篇3
春節最主要活動就是去親戚與本家拜年。年初一就在村里給直系親屬拜年,一大早起來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還要帶上禮品,精果、紅糖什么,都可以;接著是其他長輩家拜年,也要帶上禮品。初二就要到母親娘家拜年,包括外公哥哥弟弟、侄子家等。
每去一家,首先得受鞭炮。大方人家就放長一點鞭炮,要不就放短一點,意思一下。鞭炮放完了,拜年人還得高喊:“拜年了,恭喜發財!”對老人要說:“恭喜您哪,越活越鮮健!”老人家會親昵地在頭上摸一下,回應道:“也恭喜你越來越聰明,將來考上大學!”接著就到一杯糖水;走時候當然還會給一點壓歲錢,或者五毛,或者一塊,兩塊。一般會在祖父祖母家吃一頓團圓飯,這頓飯叫做喝年酒。擺了一桌豐盛菜,魚圓子、肉圓子、紅燒肉、海帶、合菜(是用蓮藕絲、豆腐絲、芹菜絲、肉絲、黃花),魚圓子一般是所有人都愛吃菜。一般一大碗是不夠,所以會盛上兩碗。看廚藝水平,主要就是看魚圓子做得好不好吃。我們都喜歡吃嫩脆,那證明魚含量比較多;如果有些粉,就是兌淀粉較多,我們都叫這種圓子為“做得太假了。”
舅公在家里地位極高,父親、叔父、姑姑們還有我們晚輩都要先給他老人家拜年。從記事起,直到上初中,每年初一一大早,我就要起很早,和父親、叔叔、大姑和小姑到幾十里外舅公(也就是父親舅父家)拜年。
記憶中初一早晨總是籠罩著迷朦輕霧,父親帶著我們一大幫人長途跋涉去舅公家拜年。據祖母說,她父親,也就是父親外祖父是很有錢地主,后來打牌全輸了,幸虧如此后來才沒有被化成地主富農。但是,她父親并不主張孩子們讀書,雖然舅公貴為獨子,但卻是文盲。
舅公一般并不理會我們,大約父親會和他進行一些交流與溝通。舅婆據說年輕時是個美人,即便老了,依然干凈清爽。舅婆對我們卻很熱情,滿口“兒呀,兒”叫個不停。這是我們家那邊是少有,父母自然不會這樣親昵地稱呼我們,祖父母也不會這樣稱呼我們,他們只是喊我們名字,有時候甚至是我綽號“太陽”,或者很正規地“新梅大姐”。僅僅如此,我們都覺得舅婆非常和藹。臨走時,她還塞給我們每個小孩兩毛錢壓歲錢,說是買鞭炮放著玩。
大姨婆,祖母姐姐很能干。大姨婆有兩個孩子,大是女兒后來嫁到了甘肅,做了工人,是我們這個家族唯一吃商品糧人,總給大姨婆寄藥什么,母親總是羨慕極了。小是兒子,我們叫表叔,卻也是讀書人,在一所中學里教書。娶太太是極厲害角色,大姨婆老和她吵架,偶爾也住到我們家。
細姨婆是祖母妹妹。她總是最歡迎我們到她家拜年。小姨婆有四個孩子,大是個女兒,跟大姑姑一樣大年紀,長得也很漂亮,人更是機靈,大約是外祖父做媒吧,后來嫁了外祖父家里一個親戚家兒子,后來成為一個非常有錢男人。大兒子二兒子卻跟小姑姑差不多大,小女兒秋芝則比我只大一歲。我還得稱呼她“秋芝姨”。
聲勢浩大遠來親戚,其實宣示了某種地位。村里人總是很羨慕小姨婆家有這么多親戚。小姨婆總要招呼我們一頓年酒,想來對她那并不富裕家來說,是一個不小負擔。可是,我們卻渾然不覺,直到我自己獨自一個人生活,發現招待一大批客人是多么辛苦事情時才理解她那熱情可貴。
我最喜歡小姨婆是她大方。每年到她家拜年,她總是給我們嶄新一塊錢鈔票,比祖母給五毛錢自然要大方多了。只是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其實小姨婆也是家境艱辛。后來她病入膏肓時,我也曾到她家給她拜年,她拉著我手,熱情地說著話,那么慈祥和藹。我那時沒有掙多少錢,給了她50塊錢,她執意不要,在我堅持下,她接受了,口里直念叨我好,依然滿口“兒呀,兒”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