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預測“文化自信”,以及滿分范文一篇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題基本沒有設置審題障礙,學生只要著眼于材料本身,認真審題,一般也不會偏題,但總有不少學生抓不住重點。比如下面這個題。
第一句話中的“我們走自己的路”是因,“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是果,說明“自信”有必要,也很重要。注意這里的“自信”是有所指的。
第二句從側面說明“我們要有文化自信”,不必妄自菲薄,也不必盲目崇拜他人。
第三句說明對青少年進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任重而道遠。
立意時,不能斷章取義,也不能另起爐灶,要揣摩三句話的共同點,揣摩出題者的用意。
這些審題立意就不夠準確:“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材料的主體其實不是“傳統文化”,而是“人”,且側重于青少年;“用自信開創未來”,此立意沒有問題,如果文章拋開大環境大背景而去單純寫個人的學習與成長,那就可能會偏題;“文化交流很重要”,只著眼于第二句話,沒有整體把握材料;“學會選擇”,架空了材料,相當于沒有審題;“走自己的路”,斷章取義,曲解了題意。
可以這樣立意:堅定文化自信,構筑文化認同;認同傳統文化,構筑強國夢想;讓文化自信,助力中國夢。
審題立意沒有問題,不代表文章能寫好。學生最大的問題在于不會布局謀篇。
現在來看一篇考場滿分作文。
一篇考場作文800字,一個老師一個小時要看很多個800字,所以,書寫和層次很重要,就是書寫要工整,層次要清晰。本文最大的亮點就是布局合理、層次清晰。
全文內容可用三句話概括:
表明觀點,我們要傳承好中華文化,樹立民族自信;為什么傳承?因為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前行的精神動力、是探尋并解決世界難題的法寶;怎么傳承?樹立自信,創新形式,擴大影響力。
先擺觀點,再談原因,再談實施方案,井井有條,逐層深入。閱卷老師看一眼就知道文章寫了什么,是怎么寫的,也看得到作者架構文章的能力。注意,不要讓老師猜你寫了什么,不要讓老師看了半天也不知道你在寫什么。
很多人不喜歡寫這種模式化的作文,覺得比較死板,沒有發揮的空間,可事實上,寫不出這種文章的人,往往也寫不出更好的像樣的作文來。
說實話,老師也不喜歡讀這樣的作文,沒有靈氣,不能打動人,那老師為什么要給這樣的作文以高分呢?因為老師看重的不是“模式”,而是“能力”。
你也可以不寫這樣的作文,但你要問問自己:我的素材新穎嗎?素材和觀點契合嗎?我的語言干凈利落或者清新優美嗎?我的標題、開頭、過渡、結尾有優勢嗎?我把心里所想的表達出來了嗎?我作文的亮點是什么?
很多高考滿分作文并沒有按照議論文常有的模式來,但依然得到了認可,比如上面這篇《從“崇洋媚外”到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