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作文:考的是家國情懷
原標題:浙江高考作文:考的是家國情懷
來源:求智巷 作者:程振偉
熱 點 聚 焦
浙江大地,歷史上孕育過務實、知行合一、經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
在與時俱進的浙江文化滋養下,代代浙江人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浙江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浙江傳奇。
作為浙江學子,站在人生新起點,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這是2023浙江高考作文題,有人說“像是在考申論”,還有人說“作文題是不是離政治太近了”,其實不然,浙江題考的是“家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做人的底線,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考家國情懷“合適而且有必要”。
那么,這個作文該怎么寫?首先我們看命題者的出題意圖。浙江是中國文明起源地之一,江浙人創造了燦爛的文明,近代現代當代的浙江人都“領時代之先”,特別是當代,浙江在中國夢實現過程中,被定位為“模范生”,是要“站在實處,走在前列”的,當然事實確實如此。
了解浙江,也是在了解中國的未來,解讀浙江,其實具有國家民族普適意義。從這一層面來說,浙江卷“考浙江精神”,一定也沒有一些人想的狹隘,其實也是在“考你對國家民族未來的思考”。
所以說,答題中,不妨由小到大,從家到地區到省,到國家民族世界。否則,作文格局不高,因為這也是命題者想看到的。
因為考的是浙江精神,考生答題時容易過于寬泛。
其實,一個熱愛生活習慣思考的考生,是很容易抓住精髓內容的。浙江精神,未必是官方話語圈定的,可以是“開風氣之先”,可以是“沒有條件創造條件的敢闖精神”,可以是“踏踏實實求成效的務實精神”,我們這么一說,考生可舉的例子就多了,比如溫州人精神、義烏人精神、比如蕭山人精神,稍微留意浙江改革開放發展軌跡,都能舉出好多生動活潑的例子。在這里我想說這個關鍵詞——“創新”和“奮斗”。
浙江資源稟賦一般,沒有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根本就沒有今日的浙江。浙江人的創新,是以實干為地盤的,這才是“奮斗”的真實內涵。敢干會干能干,這就是今天社會最大價值觀“奮斗”的固有元素,在這方面浙江可謂做得最好。
浙江作文題,哪個學生都能寫,但要寫的好,就看內功了。不會出現審題偏差,但是誰能把握住出題者的意圖,可能就有額外加分。
從技術層面來說,筆者認為,考場題不能大而不當,說一些眾人都知道的,動輒馬云宗慶后啥的,或者喊口號,沒有自己深刻領悟,情感也不來,這樣分數肯定不理想。就事論事也不行,光說浙江省層面的,把自己夾在中間,還是沒領會出題者意圖。一定要由小到大,由此及彼,放出去又要收回來。
筆者看來,浙江卷高分作文的必備元素是:從家庭身邊人或者自己所在地區談起,到省級社會層面,再到國家民族層面。要有故事,這些故事最好是身邊看到經歷過的,其實對浙江學生而言,這樣的故事積累并不難,關鍵是平常有情懷善于消化。當然,外面大路貨的故事也可以,馬云宗慶后魯冠球可以拿來使用,但要有具體語境顯得貼切。還有,浙江發源的“八八戰略”“紅船精神”“兩山理論”,用的好也會帶來加分,但最怕太突兀的使用缺乏分析和感受。
有人說,浙江卷是在考政治,其實不然,浙江卷是在靠思考能力和人文精神。最大的得分點,筆者認為就是“家國情懷”。考的是,公民個體如何思考自己和家鄉國家民族的關系,講道理還要回歸到出感情上。所以,我想,次好的作文,是把浙江精神講的透徹,有個人有社會,有小我有大我,有家鄉有國家,但感情投入不足。最好的考場作文應該是,道理講的好,有故事有代入,然后,情感自然而然隨道理滲透,上升到愛國愛社會愛自然的高度,這樣的學生,不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力圖形塑的?歸根到底,還是家國情懷。
浙江高考作文題,水平很高,放到哪里考都合適,拿到外國去考也行,愛家愛家鄉有問題嗎?沒問題,這關系到基本價值觀問題和做人底線,考慮到浙江的模范省身份,這樣考更加有道理。
老師們要反思了,你講了那么多作文技巧,但沒有花心思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或者連你自己都投入不了感情,你怎么應對新時代高考作文呢?讓涵養家國情懷的學生在高考中受益,浙江高考給出了新導向,這種新導向沒問題。
作者 | 程振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宣傳部教師,教育之江評論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