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的阿房宮高一作文
不存在的阿房宮高一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不存在的阿房宮高一作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阿房宮因杜牧的《阿房宮賦》而聞名,火燒阿房宮也成為暴政專制、奢華腐敗而亡國的警鐘。但是有史學家考證,歷史上其實從未存在過這樣的一座宮殿。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曾經這樣描寫這座華美無匹的宮殿:“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三百余里無論作為是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都已經遠遠超過了一個普通的住宅區,倘若真的存在過如此雄壯宏偉的建筑,即使是在被焚燒之后又經歷了漫長的時光,在今天我們也應該能夠找到相應的'歷史遺跡。但是,考古資料中沒有信息顯示,當地曾經存在過這樣規模巨大的建筑。
歷史往往會在后人的傳唱中變了樣子,就像“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本來指的是結婚要稟告父母,后來卻變成了一定要繁衍子孫后代。因此,想要了解一段歷史的本來面目,最好的辦法是找接近當時的史實資料記載,如果不能,那么當時的文學作品也比后代的更具有鑒定意義。在史書記載中,當地只有大興土木的記載,但是沒有提到過這樣一座已經建成的宏偉宮殿。而在此時間上更具接近性的賈誼《過秦論》之中,盡管非常詳細地敘述了秦的歷史地位和所處環境,分析了秦從興起到衰落的幾乎全部過程及其原因,卻也沒有提到火燒阿房宮的事件。
由此歷史學家推斷,阿房宮從未被建成過,在當時最多進行了局部地區的修筑。早在完工之前,秦朝就已經覆滅,工程也因此停工,因此這夢幻一般的華麗宮殿也只能存在于后人的想象之中。
《阿房宮賦》中有這樣的句子:“楚人一炬,可憐焦土。”歷史學家認為,秦朝滅亡時宮殿被燒,可能是在后世的流傳過程中,把皇宮當成了阿房宮。
即使阿房宮沒有被修筑成功,它與《阿房宮賦》的警示意義也極其深遠。從古至今,歷史都告訴我們,奢侈之風如果不能得到抑制,就將成為一個國家走向衰敗的開始。可悲可嘆的是,盡管阿房宮沒有完整地存在于歷史上,我國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卻仿佛讓《阿房宮賦》一語成讖。清朝是一個服富裕的國家,但是巨大的財富沒有多少被用于發展科學技術和軍事力量,卻大部分被用在修建空前絕后的圓明園,后來八國聯軍入侵,圓明園毀于戰火之中。今天的人不能在現實中復原它,只能站在殘垣斷壁前哀嘆一個王朝的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