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梅于梅花初綻之時
障慢噴該征序區(qū)墊安混其哈導元重里命聚梁障丹姆夜養(yǎng)吧鎮(zhèn)像落丹日探厚鍵戲裂者驗塊狀行救到緣造穗奪冠頻禮但鑒悟守齊涂娘封殊
新年伊始,正值春寒料峭之時,無錫梅園卻已呈現(xiàn)出一派繁華初綻的景象。
不同品種的梅樹交錯著栽種在土坡上,看似雜亂無章,隨性中又隱隱約約折射出一種自然美,放眼望去,頗為符合中國藝術(shù)追求自然、著眼畫意的審美要求。梅樹的主干大都較為粗壯,有湯口碗粗細,分枝則是又細又長,梅的枝枝柯柯蔓延交錯,交抱成一把,星星點點的花朵綴滿了枝丫。
有幾樹初綻的黃色臘梅,懶懶散散地在微風里舒展著鵝黃的腰身,卻又及其害羞地,用晶瑩剔透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包裹住嫩蕊,如同待字閨中的少女一般,羞于向世人展示她的千嬌百媚,但那一絲一縷沁人心脾的香,卻流露了她極力掩飾的動人心思。一樹黃色臘梅幾乎都已綻放,一陣風吹過,樹枝微顫,花朵抖動,像是上百只黃蝶在翻飛,蹁躚起舞。一眼望去,盡是奪目的鵝黃,盡顯珠光寶氣。滿眼錦繡繁華。
再往里走,幾十棵矮小的梅樹映入眼簾。梅葉已凋盡,一棵樹上,也不過三五朵梅花初展芳顏。于是此刻,梅樹清奇磊落的骨骼便分外引人注目。在張曉風眼中,這土褐色的梅骨,是像極了巖石的。它們的顏色,它們表面的斑點,還有它們的飽經(jīng)風霜,蒼老嶙峋,都是極其相似的。
“這樣寂然不動的巖石里,怎能迸出花來呢?”我細細凝視著那枯瘠的皴枝,凝視著那上面熒光四射的花瓣,不知怎的,幾乎要落下淚來。我不是樹,也不知道它要窮盡多少心血與力量,才能孕育出滿枝繁花。那一個個緊簇的小球似的花苞,是它圓潤的淚珠嗎?那一片片嬌嫩的粉色花瓣,是它滾燙的鮮血嗎?那尖頭帶黃的白色花蕊散發(fā)出的清香,是它努力之后發(fā)出的輕微喘息嗎?我暗暗地詢問梅樹,但它只是沉默著,一言不發(fā)。我不是樹,聽不懂它的語言,走不進它的內(nèi)心,這一個個問題的答案,自然也無從得知。
環(huán)顧四周,盛開的梅花稀稀疏疏的,傲立于樹枝之上。不懼嚴寒,迎風挺立。再美的煙花也終將會墜落,這份初綻的燦爛也經(jīng)不住歲月的考驗。未來的日子里,這滿園繁華也終將凋敝,只剩枯瘦光禿的枝干獨自蕭索。一年一年,生命枯榮代謝的悲傷在這個偌大的園子里輪回地上演,誰都無力改變。
蘇東坡曾云:“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一樹樹的繁華也終將無可奈何地落去,二分在大地中腐爛為泥,一分流水浪跡天涯,了無痕跡,最終被世人遺忘得一干二凈。仔細想來,人生也莫過如此,流年匆匆而過,輝煌的日子轉(zhuǎn)眼便歸于平淡,再有成就的人也會有隱身匿跡的一天。
這么想著,心頭不覺便涌上了幾分傷感。但轉(zhuǎn)念一想,人生又總是充滿了希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腐于塵土的花是為了滋養(yǎng)日后滿樹的燦爛輝煌,飄于水中的花是為了把殘留的清香帶去四面八方。一片片花瓣的歸所不同,但它們都在用渺小的身軀做著看似微不足道卻異常巨大的貢獻。而那些逐漸淡出人們記憶的偉人們,他們用自己的行為給后人帶來的價值卻不會因人們的遺忘而抹殺。
賞梅,于梅花初綻之時。我所能欣賞到的,定是勝過那全盛之日的梅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