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八月話肥桃記敘文
金秋八月話肥桃記敘文
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義的記敘文,記敘文根據寫作內容與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兩類:簡單的記敘文和復雜的記敘文。那么寫這類作文時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金秋八月話肥桃記敘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幼小的時候,只知我們家鄉出產的肥桃香甜可口,人們愛吃它。至于肥桃的營養價值,生長特點,即使知道點也說不清楚,成熟期、開花期、貯藏期更是無法解釋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對肥桃開始有了一點初步的了解。
肥桃的外表有一層絨毛,成熟的肥桃大多呈淡白色或淡黃色,也有一些事微帶點紅色,從遠處看當然看不出表皮這層絨毛,只有黃白色映入人們的眼簾,至于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桃林,更是絢麗多姿了。
肥桃的成熟期是金秋八月。肥桃呈圓形,通常是蒂部很大,頂端很小,周圍突起,叫果肩,有的果肩一邊高一邊低,也有偏扁的。繞桃從頂端到蒂部有一條溝,深淺隨品種而不同,叫做“縫合線”。關于“縫合線”的傳說,小時候我聽大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一群仙女下凡到桃園,當她們來到桃林時,正趕上肥桃大豐收,便親口稱之為“佛桃”,并用細長的指甲在每個桃上劃了半圈留作紀念,這就是“縫合線”。最后,她們摘了一些帶回天宮,作為最貴重的“壽桃”獻給了玉皇大帝。
肥桃的大小通常是直徑十厘米多,重一市斤左右,有的竟達二市斤,稱之為“桃王”。肥桃汁水多,內含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入口一般都不留渣滓。有的味微酸,有的純甜,宜于生食。熟透了的發軟,桃肉竟變成濃乳汁,適于老年人吃,欠熟的發硬而脆,適于青年吃。剝掉肥桃的皮,削成塊狀,做成桃罐頭,桃塊仍保持它原來黃白的顏色。
桃的貯藏期在十天左右,熟好的'更不耐貯藏,五六天就變壞,只能供應當地人吃或短途運輸出去;略生點,就易放,十五天不遜色;需要長途運輸的,通常熟到七八成就摘下來。歷年來到金秋八月,人們都根據運輸的遠近,把一個個大肥桃先后請下樹,裝在特制的箱子里,讓它們坐上汽年,爬上火車,擠上輪船,運往全國各地,特需的乘上機,運往國外。
肥桃樹都是嫁接成的,用毛桃的種子下種,成幼樹時作為母本,再用優良的肥桃樹枝作為父本,嫁接成桃樹。不經過嫁接的桃樹,果肉和核能分開,人們稱“能離骨”,而肥桃的果肉和核是不能分離的,人們稱“不離骨”。
肥桃花期是三月,早晚隨品種而有所不同,花形小,粉紅色,芳香濃郁,是一種蜜源植物,曾有“三月桃花勝仙花”之美稱。
肥桃,是我省的恃產,歷史悠久,聞名中外,曾有“山東大肥桃”的美稱,多年來一直被人們重視,桃樹的壽命較短,結果期只有十年左右,所以,桃農們要不斷更新桃林。近年來,技術人員正在科研部門領導下研究培植長壽的桃樹,又因它適于溫帶,人們也在搞移植試驗,隨著科學的發展,將來也有可能培育出適應熱帶和寒帶種植的新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