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匯編七篇
關于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匯編七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1
春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里是最熱鬧的了。春節是合家團聚的的曰子,它象征著團結、興旺。然而,潮汕的春節卻有著與別的地區不同的習俗,那是真是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呀!
潮汕地區的春節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開始了,據說臘月二十四這天是“神明上天述職“的日子。家家戶戶幾乎都會在這一天對家里進行一次“掃舍“,這不是像平時一樣擦擦桌子,掃掃地那樣。而是對家里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大掃除。這樣做預示著一個“辭舊迎新“的好兆頭
接下來的幾天,大人們開始忙著購置年貨了。街上出現了花市,這個時候的花要比平時的鮮艷,花盆也比平時的更精致、漂亮。但是價格也會上升,人們不為此而吝嗇,購置新的年貨也好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氣象。除此之外,大人們還得趕著購買年糕、紅桃果、鼠殼果以及祭祖用的祭品等。
除夕是最熱鬧的一天了!早上,媽咪跑去市場買食物,以備晚上的年夜飯所用。家家戶戶都要貼上新對聯。午后,每家每戶都要祭天地、拜祖宗,是為了緬懷逝去的先人,并且弘揚了中華民族孝敬的傳統美德。祭桌的祭品各式各樣,有年糕、雞、鴨、豬、魚、酒、煙……家里的長輩先嗑頭跪拜,晚輩們才能隨之拜之。祭祖后,家人們沐浴更衣,換上了漂亮的新衣裳,一家人坐在一起談著新鮮事。
除夕這一天晚上還要吃年夜飯,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年夜飯。全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一起吃火鍋,這就是“圍爐“。年夜飯上準備了許多寓意深刻的食物,吃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代表“步步高升“……除此之外,年夜飯桌上還擺上了平時媽咪舍不得買的食品呢!如:大蚱蟹、鮑魚、鰻魚、海參、龍蝦……這真是一場美食盛宴啊!吃過年夜飯,家人們便坐在一起守歲了。我們會泡上一壺醇香的潮汕功夫茶,看上一出精彩的春節聯歡晚會。大人們會給小孩子發豐厚的“利是“,以驅除新一年的邪氣。小孩子們在外面放鞭炮,放煙花,噼里啪啦好不熱鬧!春節的鐘聲在零點敲響,但人們絲毫不覺得疲倦。就這樣,大家其樂融融地度過了除夕夜。此時此刻,大街小巷樂火通宵、張燈結彩,處處顯示出春節的喜氣!
俗話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初一這不天早上,老人在家里接待客人,我們和家長一起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大家一見面,不免說上一兩句吉利話,每家每戶的茶幾都會擺上糖果,到親戚家還能拿紅包。臨走時,雙方還得互贈一對大桔以示兩方“大吉大利“。這幾天,小孩子們可以盡情地玩耍,不時拿出口袋里的幾個零花錢買些新玩意,就算是做錯了什么事,家長也不會責備我們,因為這一天不能罵人,不然這一整年都會倒霉。所以家長也不會追究。
到了正月初七。潮汕地區的人都得吃上一頓“七樣羹“。七樣羹是由七種不同的蔬菜熬成一鍋的。由于之前吃了太多的大魚大肉,所以這一天得吃七樣羹,目的是為了調理腸胃。常吃七樣羹還可以延年益壽呢!過了正月十五,我們這兒的春節便漸漸拉下帷幕了。這就是我們潮汕地區的春節,你喜歡嗎?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2
春節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張燈結彩,貼紅對聯,大街小巷都掛起了紅燈籠,到處呈現出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節日景象.
除夕那天,我們每個小朋友早早穿上了新衣服,顯得精神煥發,奶奶夸我真帥氣,媽媽準備了一桌美味可口的年夜飯,有我最愛吃的紅燒肉,大龍蝦,小炒魚……我們一家人坐在大圓桌四周,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我端起酒杯祝爺爺奶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爸爸媽媽工作勝利,萬事如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祝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他們還給了我好多壓歲錢,我的心樂開了花,感謝他們給了我一個幸福的家。
吃完晚飯,我們一家人一起到院子里放煙花,我一手拿點燃的線香,和爸爸一起點燃著煙花的導火線,頓時只聽到一聲“嗖——”煙花飛上天空炸開了,有的綻放出五彩繽紛的花朵,有的拼寫成各式各樣的美麗的圖案,還有的像一個個漂亮的降落傘,絢麗多彩的煙花照亮了天空,我們興高采烈地喊著,歡笑著……
放完煙花,我們回到屋里,坐在沙發上收看中央電視臺播放的《春節聯歡晚會》精彩的節目逗得哈哈大笑。
擴展閱讀:
沅江風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那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地方,聽爸爸說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就是我的家鄉。家鄉的美景很多,讓我最難忘的還是沅江。
小時候,外公外婆和鄰居家的奶奶爺爺經常帶我到沅江邊散步,江邊的風撫摸著我的臉,涼爽極了!沅江又寬又大,看上去一望無邊;沅江的水好深啊,深得連底都看不著;沅江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見小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
我最喜歡的還是沅江邊的碼頭,每當夏天來臨時,這里就成了人們玩耍的天堂,爺爺們在這里垂釣,等待魚兒的上鉤。叔叔阿姨們站在水里捉魚摸蝦,弄得滿頭大汗。小朋友們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水邊嬉水。
如今,沅江上修起一座大橋,它像一架彩虹橫跨整個沅江,氣勢雄偉。當我每次從大橋上走過,都為家鄉的美感到自豪。現在我在廣州,經常會想念家鄉的沅江,我真想回去看看。
沅江風俗作文
我的家鄉在常德,這兒有許許多多的名勝古跡。有逶迤的太陽山;有云霧繚繞的桃花源;有高聳的孤峰塔。然而,這些都不足以讓我流連忘返,唯獨只有哺育我們常德人的沅江,才讓我朝思暮想。
記得小時候,我都會跟著做生意的父母早早地起床,來到副食城——一條甜蜜溫馨的好吃街,等父母出攤了,我就一個人在周圍玩耍。這時,經過一夜的沉淀,原本寧靜的副食城就變得熱鬧起來了。
我總會穿過副食城,上到江畔閣樓,站在高處眺望遠方。站在閣樓上,可以看到整個江面。清晨的江面上飄著一層薄霧,就像那害羞的少女籠罩著面紗似的,若有如無。隨著太陽緩緩升起,薄霧漸漸散去,沅江終于露出了她的真面目。美麗的沅江穿城而過,白云的倒影跌落在江中,讓整個天空顯得更加明凈。江邊的小漁船,正在收網,漁民們摘下那些小魚小蝦,用個竹籃放在旁邊,等著買主自己挑選。還有的三五成群,在江邊清洗著剛從岸邊采集來的泥蒿,扎成小把,賣給過渡的市民……
如今的沅江,江面上游走著鳴著汽笛的挖沙船,看了不覺讓人生厭。每到漲水時節,上游飄來的枯枝敗葉,裹著那些生活垃圾,鬧得我們都不敢喝自來水了。
看著這一幕,不覺更加懷念昔日的沅江。我想我們應該愛護自己的生命,保護好自己的環境。多么希望,世世代代哺育著我們常德人的沅江恢復昔日風采啊!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3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大包小包地往家里提,小販們也掛出了紅紅的春聯和福字,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過年前夕,許多人都十分忙。許多去外地打工的人都帶著大包小包的年貨,向家走去。
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就在廚房做著香噴噴的年夜飯。而我卻守候著電視機前,等待著春節聯歡晚會的開始。
我喜愛的春晚終于開始了,媽媽的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哇!這一天終于來了!我們立刻開始吃飯了。我先夾了一個白菜餡的餃子,特別好吃,接著媽媽給我夾了一個海鮮味的,我搖搖頭:“媽媽,我不喜歡這個味道!”媽媽非讓我吃,還笑著說:“這個餃子最甜!”我咬了一口,見一塊水果糖在口中,酸甜可口,好吃極了!原來如果吃到了帶糖的餃子,這一年都會幸福甜蜜的。在不知不覺中新年到了,我們歡呼起來。
初一的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吵醒了。 鞭炮四響,禮花沖天,大家的歡聲笑語增添了過年的`氣氛,本是熱鬧的街道變得冷清,傳統的春節就這樣年復一年,一代人傳一代人的延續著……
最值得我高興的不僅僅是在過年的時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為重要的是能夠收到家人給的壓歲錢,收壓歲錢也可以說是收紅包,因為紅色象征活力、愉快與好運。
燈火通明的居民區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請來了門神和財神以求全家人幸福安康,也寄予了新年的希望。
在我的記憶中,每年的春節都是差不多的,熱鬧、喜慶而祥和,中學生作文《關于春節習俗的作文》。
春節的前幾天,是大人們最忙的時候,張羅這張羅那,但是,卻是我們小孩子最憧憬的時候。爸爸媽媽買了許多好吃的,而臥卻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便急切地盼望著春節的到來。
除夕那一天晚上,當然也是我家最開心的時候,全家三口人一齊靜靜地看著春節聯歡晚會,偶爾外面傳來幾聲鞭炮聲,也會覺得特別有趣。電視里搞笑的小品,優美的舞蹈常常逗得我們哈哈大笑,這笑聲伴隨著窗外的鞭炮聲,顯得氣氛愈加歡樂。
終于要正式過年了,拜年就是我們一家首要的任務了。每到一家,我都要說上一句吉祥話,如:“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等等,而爸爸媽媽則送上一份拜年時必備的禮品,主人則會拿出一個紅包遞給我,這是我最高興的事了,于是心里盤算著這錢該怎么用,買些零食?或是文具?買點玩的也不錯,誰知一回到家就被“無情”的媽媽給收了去,我只好無奈地把這些個幻想的泡泡給吹滅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就到處做客,豐盛的飯菜,炫麗的燈光,大人們喝酒時的祝福包圍住了我,而我呢?則和哥哥一人拿來一大瓶飲料,東東快快地喝了個夠,哪曉得一會兒我的肚子便疼的厲害,難受極了,后悔啊。
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元宵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
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是,總會不禁笑出聲來……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4
春節是中國最傳統、隆重的節日,也是歷時最久的。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爺直到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地讓人熱鬧了一個月。
老北京愛說臘七、臘八兒,凍死寒鴉兒。清代,雍和宮內就有熬制臘八粥敬獻佛、皇室權貴的傳統,謂之佛粥,目的是與佛結緣,寓意像佛祖一樣,喝了牧女施舍的雜豆粥而得道成佛。
農歷二十三,傳說灶王爺第二天就要上天奏明玉帝人間善惡,玉帝依此降福禍,家家忙著祭灶。這天晚上,供上關東糖、糖瓜(意在粘住灶王爺的口)等,由家長主祭上香行禮,而后連將灶神連龕帶像放在松柏枝、芝麻秸架上點火焚化,謂之送祭。這天晚上,鞭炮齊鳴,北京人說是過小年除夕是全中國的狂歡夜,一切的辭舊迎新、祈福迎祥都在這一夜。全家團團圍坐舉行家宴,互相祝福盡享天倫,稱之為圍爐。飯后,小孩會把芝麻秸撒在庭子里,人行其上,稱之踩歲。老北京有守歲至午夜時分,鳴放鞭炮,互道新禧,晚輩要給長輩叩首拜年,討要壓歲錢,全家再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說是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一年諸事順遂。
現在北京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加上豐富多彩文藝節目,喜慶氣氛更加濃郁。1994年,北京禁放煙花、爆竹后,北京人只能到郊區的幾個定點地方去看喜慶的新年煙花,但越來越多的北京人在嘗試以越來越新鮮的方式來渡過這中國人的新年。
承德一帶的春節實際上是從臘月開始的。臘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戶戶均要熬粥,稱臘八粥,一來紀念釋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來喜慶五俗谷豐登,這天市場上開始上市年畫、爆竹、肉類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家戶戶要掃庭院,這一天被稱為過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擺酒宴,祭灶王爺。臘月二十五開始張貼春聯,喜慶氣氛越來越濃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團圓飯、包水餃,備冷拼,到凌晨12點時,鞭炮齊響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歡同樂,初二請姑爺、姑娘回門、初三會親家,初四會朋友,初五春節高潮結束。正月十五上元節,也稱元宵節,人們耍龍燈、舞秧歌、踩高蹺、玩獅子、晝夜盡歡。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業開始按部就班,恢復營業,春節至此結束。
閩南一帶鄉村過年習俗顯得與城市不盡相同。鄉村農家,房多門多,除了貼春聯外,房門兩側還要擱置兩株圈貼紅紙的連根甘蔗,叫“門蔗”,方言“蔗”與“佳”近音,寓意進入佳境。廳堂中案桌擺有隔年飯、長年菜、發糕,并插上用紅、黃兩色紙扎的“春枝”,寓意飯菜長年豐足,吉祥發財。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門外,點燃待其煙繞火旺,男人依輩分跳過這堆火焰,邊跳邊念:“跳入來,年年大發財;跳出去,無憂共無慮;跳過東,五谷吃不空;跳過西,錢銀滾滾來。”這叫“過火群”,象征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干干凈凈、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掃帚打掃廳堂,掃完后掃帚畚斗擱在一起,垃圾堆放門邊,希望如愿再從畚帚中走出來,幫助發家致富。同時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爐中,叫“添旺”,象征更加興旺。家長率子女圍坐爐旁,叫“圍爐守歲”,最好通宵達旦守著,據說這是為父母添壽。此時,長輩給晚輩分壓歲錢,叫“分圓”。隨著社會進步,生活節奏加快,閩南鄉村一些繁瑣的習俗已逐漸被廢止了,但農家企盼好年景的風俗仍保留下來。特別是“圍爐”在臘月寒冬,全家人圍在暖烘烘的小爐旁痛飲暢談,述舊歲展望未來,那是多么溫馨,多么幸福。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5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我們的祖輩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民族文化傳統,今天在這里想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們鎮里最盛大的一個節日,過節的形式遠遠超出端午和中秋,春節的持續時間達半個多月。
春節前是過小年和過大年,這是冬季里特別忙的時候。我們村里的人家家戶戶都會留有“過年豬”,到了臘月二十左右的日子,是殺豬的高峰期了,連續四五天你都會斷斷續續聽到豬的犧牲發出的聲音。
殺完了豬就要打豆腐,用豬血和豆腐混合在一起,擠碎在揉成一個圓形,再是烘烤就做成了“血粑豆腐”,用來招待客人這是上好的菜。
打完豆腐就會把腌過兩三天的豬肉串起來做臘肉、灌香腸等。再是一些自家男人愛喝酒的家庭這時候就要忙著烤酒了,這也是一項非常繁雜的工作,往往需要一整天的時間。酒的原料是自己家用的發酵了的米飯,所以釀出酒特別香特別純。
大約到了二十八、二十九,鄉親們又興起打糍粑。打糍粑場面非常熱鬧,往往一家人打糍粑,鄰里幾家來幫忙,你幫完我,我再來幫你,只要糯米煮熟了,半個小時,幾百個糍粑就像藝術品從大家的手里生產出來。在打糍粑的家里,人人都可以隨意的想拿著吃就吃,主人反會覺得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即使對于一般的熟人,主人老大遠的也會喊別人來吃“粑粑”。
事情忙地差不多了,也幾乎到了過年了。過年了,在外打工的一般都會在三十號前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吃“團年飯”。“團年飯”只限于一家人之間,滿桌子美味佳肴,一家人團團圓圓的聚在一起吃。在“團年飯”的桌子上,你每年都可以看到這樣一種菜“香菜燉魚”,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菜,魚代表“年年有余”。這里還有雞肉鴨肉等,但我們有些很鐵的規矩,就是不能把“雞腦殼”叫做“雞頭”,而是應該稱它為“鳳頭”,也不能直接稱呼“雞腿”“雞爪”,而應該是“金爪”或“抓錢手”,這些都是帶有吉祥之意。
在除夕之夜也有許多的規矩,平時童言無忌的小孩子,在這個晚上大人就會進行“刮嘴”,在新春里就會不亂說話。當除夕的交接處到了,大人即使睡了,也要在這個時刻起來在屋內放鞭炮迎新春。
新春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月初一,凌晨五點到七點,每家每戶都至少要起來放一次鞭炮。通常這段時候還要到院子里放大炮,表示新的一年真正來臨了。在這天還有一個習俗就是絕對不能在上午掃垃圾出門,鞭炮的殘渣,我們磕的瓜子殼、糖果皮,這些都是象征著財富,把它掃出去了,就暗含這一年將不會積財。
新春一直會延續到元宵節鬧完元宵,這又有著很多的風俗習慣。很小的時候,我們那里特別流行在元宵的晚上舞龍燈,三五年耍一次大的龍燈,十幾個村里去鬧元宵,看過《紅樓夢》的,就知道那活動的排場又多大。只可惜我那時太小,沒能趕上親身去耍燈籠,只能看著別人舞龍燈。我呢,也幸運,親手舞過兩次草龍燈。舞燈時,每到一家門前,主人就會給你龍燈上插點著的香,再給大家打發一些新春的甜餅、喜糖奶糖,再放放鞭炮,這就走完一個過場了。
在現在,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這些習俗基本上已經退出它的生活舞臺了,它們的地位和價值也在不經意間就成為歷史了。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6
剛剛過了世界公歷的新年,又迎來了中國農歷的春節。世界各國年的味道截然不同,過年的感受千差萬別。過了一年,我又長了一歲,我對中國春節風俗的感受更加深刻了。
進入農歷的臘月,歡度春節的氣氛就越來越濃厚了,我的心情也越來越興奮了。考完試,放了假,安排好寒假計劃,完成了部分作業,我也融入了紅紅火火的過年氣氛。臘月的節點太多了。首先是臘七臘八凍壞腳丫、泡臘八蒜、喝臘八粥等等,老人說這就是過年的開始。
很快到了臘月二十三“糖瓜兒粘”,人稱小年,要祭灶,要吃一種乳白色、味很甜、還粘牙的東西,叫“糖瓜兒”。大人問我“粘不粘?”我說“粘(年)!”這是提醒大家要過年了!長輩要講許多過年的趣事和囑咐許多過年的忌諱。真好玩!有的我懂,有的我不懂,我總是好奇的聽不夠,問不夠。接著臘月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吃谷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這段時間每天都有很多說法,我可長見識了。現在急著過年,今天賣個關子,以后我可以仔細說說。
臘月三十,也叫除夕,是辭舊迎新、繼往開來的吉祥時刻,此時進入春節的高潮,也是我最期盼、最快樂的時候。白天大人們都忙著過年的各種事情,放松了對我的管束,我就徹底自由了,吃我愛吃的食品,喝我愛喝的飲料,玩我愛玩的游戲。開心極了!晚上全家歡聚一堂。大家從廚房里端出美味佳肴放在桌上。煎炒烹炸、雞鴨魚肉、特色食品、各種飲料。媽媽端來燉魚,說這是“年年有余”;爸爸端來餃子,說這是“交子元寶”;姑姑端來拼盤,說這是“全家福”;姑夫端來米飯,說這是“團圓飯”;奶奶端來一盤水果,有柿子、蘋果、桔子、香梨,說取它們的諧音:“事事平安、人人吉利”;爺爺端來一盤年糕,有白米、黃面、雙喜、八寶,說借它們的字音“添歲增福、年年提高”,人的歲數和身體要長高、知識也要提高。哈哈!我靈機一動,端來一摞獎狀說這叫:“辛兔祥瑞、龍騰虎躍”(我屬虎)。全家人說這是一道最豐盛、最如意的大菜。
全家人說說笑笑,盡享天倫之樂,盡嘗美味佳肴。我不斷舉杯,給各位長輩敬酒并針對每人說上幾句不同的祝福話,大家再次夸我懂事,給我加菜,有時還給我鼓掌,我心里美滋滋的,那個興奮勁兒就別提了!
酒足飯飽,全家人看春晚、包餃子、侃大山。零點整,電視里的新春鐘聲敲響了,房間外的迎春鞭炮響成一片,我迫不及待地拉著家人下樓放炮。姑姑和媽媽提著一大包鞭炮,姑父和奶奶提著一大捆煙花一起下樓了。樓外的鞭炮已是震耳欲聾、煙云翻滾。開始我有點害怕,爸爸拿著鞭炮,爺爺領著我去點,鄰居說:“這叫雙保險”。我們幾人合作先后放了“一千響”、“坐地炮”、“竄天猴”、“夜明珠”。后來我膽子大了,也想過把真癮,讓爸爸放好花炮,爺爺護著我去點,點著了我就跑,在我哈哈大笑中花炮竄上了夜空,隨著一聲聲巨響,綻放出五光十色的禮花,有“百鳥爭鳴”、“吉祥如意”、“火樹銀花”、“萬紫千紅”,我高興地手舞足蹈、心花怒放。
“炮竹聲中一歲除”,我又長大了一歲。回到樓上在一片歡聲笑語中,我給長輩一一磕頭拜年,他們給了我很多壓歲錢。我在興奮中一點睡意都沒有了!“無邊光景一時新”,新的一年開始了。龍年春節這是時間最長,內容最多,也是我最快樂的節日。我的感受很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龍的傳人在龍年將會更加的幸福、美好。
春節風俗作文1000字 篇7
過年到了,大家都回家過年了,我們坐時光機和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為什么過年不叫“過日”或是“過喜”?也許,大家頭上都滿頭問號。
這也是由一個故事引起的,不,應該說是一個傳說。從前,天庭有一只怪物,有鹿角、蝦須、鷹爪、蛇身、魚鰭,這只怪物到處興風作怪,吃人、吃獸,人見人怕,獸見獸躲,天庭把它鎖在囚房,除夕之夜可以放它出來,神仙們叫它“年”。每除夕之夜“年”就出去吃人吃獸,誰見了它就倒。終于有一天,人們發明了煙花,紅對聯,紅紙。除夕之夜,人們放著煙花點著火把,把房子添上了紅家具,紅對聯。這時,“年”來了。可是,紅色刺的它睜不開眼睛,火把烤著了它的尾巴,對聯搞的它滿身都是,人們見它怕紅色,使用紅家具扔它,小孩子用火在它身上點煙花,搞的它頭咬尾巴轉圈。年氣憤的回到了天庭,人們就叫這一天過年,有時也叫過年。
過年大家都會包餃子,吃年飯,有時,一些較有錢的人家里,還會回老家。
我現在在湖南過春,湖南都是一些唱戲的人來表演的。湖南人都是去賣對聯,對聯也是象征幸福美好。過年大家都去看過年聯歡晚會,大家也會去包餃子。
東北,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辭歲,隨后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上了首,晚輩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飯后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最后全家吃餃子,百十個餃子中,只有一個餃子有硬幣,吃到的諸事順遂。
河北: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家里小狗過生日;初三初四,走親訪友,媳婦回娘家;初五,“破五”祭財神;年初六,百無禁忌,出門活動筋骨;年初七,吃面條;年初八祭玉皇大帝;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年初十四,準備鬧元宵;年初十五,吃元宵,看燈火;年初十六,回歸清淡;年初十七,過年落幕。
我們湖南人,先是去先輩墳上祭祖。除夕,一定會吃雞魚肉三樣,而且得是大魚,大肉!雞要整只的清燉,要選公雞,燉到后,雞頭立起來放,魚蒸到后,上面撒滿紅辣椒,而且,三十晚的魚千萬千萬不能吃完,要留到初一吃,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辣椒當然是紅紅火火了,初一早上吃點東西后,就可以做米酒了,也叫甜酒。
對了,過年父母親朋友家人都會給小孩子紅包,壓歲錢,傳說是除夕絡繹年的,年就不吃小孩子了。
除夕家宴菜都有自己的特色,舊時北京天津人一般人家家做大米干飯,燉豬肉,牛羊肉,燉雞,再做幾個炒菜,陜西家宴一般為:四大盤,八大碗,四大盤為炒菜和涼菜,八大碗以燴菜,燒菜為主。安徽南部僅肉類就有紅燒肉,虎皮肉,肉圓子,木須肉,粉蒸肉,燉肉,豬肝,豬心,豬肚制品,還有各種炒肉片,炒肉絲等,湖北東部為三蒸,三糕,三丸。
占歲。舊時民間進入新日初幾日的天氣占本年年成。謂歲后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八日為谷,當日晴,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陽,所主之物不昌。
過年一般以吃年糕,餃子,糍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花生,蘋果,瓜子,糖為主。
過年,你快樂嗎?總之我很快樂。我們要把過年傳下來,它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