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故事演講稿小故事演講稿(合集四篇)
第一篇: 黃河文化故事演講稿小故事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評委們,大家好!
我是叢臺區實驗中學初三二班的徐舒揚。站在這里,我感到非常榮幸。今天,我給大家講講《邯鄲學步》這個成語故事,希望大家能喜歡!
《邯鄲學步》這個成語典故對于我們來說都不陌生。下面,我就來跟大家講講這個成語的由來。
相傳在兩千多年前,燕國壽陵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壽陵少年吧!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但始終沒有一件事能做好。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像現在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聽到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一個美。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勤于向別人學習是應該肯定的,但是,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絕對不能像燕國壽陵人那樣,盲目貶低自己,一味崇拜別人,生搬硬套,亦步亦趨,結果必然是人家的優點沒學來,自己的長處卻丟光了。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第二篇: 黃河文化故事演講稿小故事演講稿
弟子規演講稿的作用
一、培養我們良好行為習慣的規范。
美國作家薩克雷說:“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可以收獲命運。”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但平時的學習中我們經常會有些小問題出現:比如:坐不端,立不正,有的動作磨蹭,一點作業寫半天,邊寫邊玩,有的字寫得很不規范,這些都不利于我們的成長,《弟子規》讓我們從最基本的“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屢、俱緊切”做起,告訴我們首先有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結合學校的要求:戴干凈整潔的紅領巾,行標準的隊禮,有學習的目標,也以此來規范我們的學習行為。
二、教育我們學會做人。
《弟子規》將學會做人放在了第一位,主張有余力再去學習其他的學問。還規范了我們的思想,行為,對我們價值觀念的形成、人格的確立起著關鍵的作用。
1、事雖小,勿擅為
老師在指導我們背誦《弟子規》時強調,一個人可以不成材,但是必須學會做人。老師經常鼓勵我們樂觀向上,向我們講好學生的標準首先就是有高尚的品質。另外要有關愛他人,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2、父母教,須靜聽
《弟子規》中也特別強調做人首先要“孝”,一個對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果說他能夠干成大事業,那也許是一種巧合;一個不懂得禮節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價也是很大的。特別是現在的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外界的誘惑越來越多,好多同學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對父母頤指氣使,丟失了傳統的仁義、禮孝,變得以自我為中心,目無尊長,缺乏感恩之心,若父母稍有不從,便大發脾氣,指責父母,好想父母成了他們的奴仆,父母應該為他們干這干那,就連作業忘帶也是說,父母忘了給他裝書包里了,自從讀了《弟子規》我們懂得了知恩、感恩、報恩,每天回家給父母倒一杯水,為爸媽捶捶背,幫他們做做家務,成了我們作業以外的必修課。
3、愛學習 勤思考
《弟子規》中的《余力學文》篇是如何教育我們從小要愛學習,勤思考的。例如: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告訴我們,讀書有三個要領,這三個要領都要同時具足,就是‘心眼口’。但是我們看這三點,眼睛在看,口也在讀,但是心如果沒有專注在課業上,也是白看白讀。所以即使“心眼口”這么重要,最主要的還是在你的心。心如果沒有專注,心里頭想著其他的事情,這些都會妨礙我們讀書的效果。“勿自暴勿自棄 圣與賢 可馴致”教育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不能夠對自己沒有信心,一定要堅定自己有能力。不要輕易地說我不行,不能對自己沒有信心。
小小的一本《弟子規》,讓我們距離形成良好的習慣,形成良好的品德越來越近了,我們爭取通過學習和力行《弟子規》,能健康快樂成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繼而有良好的品行,《弟子規》也讓我們對國學經典越來越喜歡,它已經成為我們的行為規范。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第三篇: 黃河文化故事演講稿小故事演講稿
我叫,來自新疆有色地勘局;今天我為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滴滴雨露滋潤心田》。
五月的新疆,微風拂面,細雨潤物,到處充滿了無限生機與活力,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活躍著這樣一支地質勘探隊伍,那就是新疆有色地勘局。它下屬的地質隊,分布于全疆各地,找礦的足跡遍布天山南北。50多年來,新疆有色地勘人發揚“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斗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光榮傳統,各族職工團結和諧,共謀發展,譜寫出一曲曲民族團結的感人樂章,那份民族情、那份民族愛,如滴滴雨露,滋潤了各族職工的心田。
在我們有色地勘局,每個地質隊都是由多民族組成的,日常生活中你幫我助,這都是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了。在這里我要給大家講述的是這樣幾個故事。 20xx年2月,位于新疆庫車縣的705隊來了一個漢族隊長,他的名字叫陳智;在有著三百多職工家屬的705隊,只有他一個漢族。遠離家鄉,遠離親人,語言不通,生活習俗不同,一個個貧困的家庭,一個個失學的孩子,各種困難擺在他的眼前。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單位的困難局面,上任之初,他跑市場、找項目,建產業、抓發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和為職工群眾的服務中。去年6月,庫車縣連降暴雨,屋外 的傾盆大雨頃刻間匯成洪水四處橫流,他顧不上自己的屋子正在漏雨,扛起鐵鍬向單位 200米 防洪壩沖去,暴雨沖垮了防洪壩,水已淹進了十幾戶居民家。在暴雨中隱約聽到婦女和孩子的哭聲,他尋著聲音奔了過去,雨中他看到維吾爾大媽摟著兩個小孩在無助的哭喊,他顧不上脫鞋,跳進水里,幫助大媽清除流進屋子的泥水;隨后,又帶領紛紛趕來的職工,冒著暴雨投入到加固堤壩的工作中故事。事后,維吾爾族老大媽拉著他的手,流著眼淚說:“你真是我們的好巴郎,”樸實的話語道出濃濃的民族情。
20xx年的一個晚上,他正在辦公室值班,退休職工麻木提的老伴哭著進了辦公室,哽咽著說:“麻木提快不行了,兒女又不在身邊我怎么辦?”陳智一邊安慰焦急的老人,一邊打電話叫來另一位同志,兩人一起把70多歲癱瘓臥床的麻木提架到車上,送到了縣人民醫院。當交住院押金時,麻木提的老伴低下了頭,陳智心里清楚她沒錢交住院費,便將身上僅有的1500多元錢交給了醫院。在醫院里,他忙前忙后,掛號、聯系病房、找醫生,推麻木提做各項檢查,看著眼前近似父子關系的民漢兩家人,感動了當晚所有值班醫生。當做完這一切已是深夜,他拖著疲憊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在705隊工作的兩年里,隊就是他的家,職工群眾就是他的親人。職工遺孀生活困難,他慷慨解囊;下崗職工自謀職業缺乏資金,他鼎力相助;職工子女找不到工作,他四處聯絡;鄰里之間發生糾紛,他主動調解。這兩年,他幫助了多少人?掏出去多少錢?調解了多少矛盾?他早已不記得了。他默默無聞地做著這一切,是因為他珍視這份難能可貴的民族情,更因為是責任,對黨的事業、群眾的冷暖強烈的責任感。他用一點一滴的言行詮釋著一個共產黨員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熱愛,對民族情誼的珍視。
如今的705隊無論是經濟狀況、民生改善、庭院建設、職工面貌、還是團結穩定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提起這個漢族隊長,全隊維吾爾族職工群眾沒有不豎大拇指的,他們越來越離不開這個他們眼中的“少數民族”隊長。
在局屬701隊,一提起地勘院的 “助學幫困”活動,各族職工群眾無不交口稱贊。自 20xxx年起,701隊地勘院發起了一項由職工自愿捐款,成立《助學幫困基金會》,對家庭困難的民族職工“助學幫困”的活動。幾年來,“助學幫困”活動已捐助少數民族學生36人次,古努爾是701隊退休職工,丈夫去世,每月的退休工資僅有千元,家里有三個孩子,20xxx年,已上了兩年衛校的大女兒,因交不起學費中途輟學,當女兒離開心愛的學校時,難過的泣不成聲,做母親的也淚流滿面,她又何嘗不想讓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呢,做一個白衣天使是女兒的夢想啊,可她實在無力供養三個孩子上學,去年九月,二女兒高中畢業考上大學,眼看要重蹈大女兒的覆轍,她心如刀絞;地勘院《助學幫困基金會》得知這一情況后,如及時雨般將助學資金送到這個困難家庭的手中,將資助孩子完成學業,直至大學畢業。當這個飽經風霜的母親手捧助學資金時,她熱淚盈眶。是啊!她捧著的是一顆顆滾燙的心,一顆顆期望能以知識改變貧困面貌的愛心。701隊各族職工在多年互幫互助的相處中,建立了割舍不斷的濃濃民族情。
在你的身邊,在我的身邊,到處都有民族團結的感人故事,它們也許不是驚天動地,但卻溫暖人心,猶如那涓涓細流,卻能匯成愛的海洋!滴滴雨露,滋潤心田!
第四篇: 黃河文化故事演講稿小故事演講稿
你看校園里:操場上干干凈凈無紙屑,四周圍綠樹草皮話爛漫,樓房整齊一排排,同學們穿紅著綠好漂亮,外面還有綠水青山來擁抱,誰敢說我們的校園不美嗎啊?可是今天,老師要實話實說:我們的校園里還有美中的不足,還存在著"丑"的東西。
那么這個"丑"到底藏在哪里呢?
下面還有更難聽的,我也不好意思給大家再背下去了。當時,我心情沉重地回到了辦公室,跟老師聊起這樣的事情。老師們在生氣之余告訴我,前些時候還流傳過這樣一個順口溜:(什么)一年級是小偷二年級是賊,三年級的美女沒人追,四年級的帥哥排成對,五年級的情書滿天飛,六年級的鴛鴦成雙對。
這是什么話?是怎樣的人編造的?其編造的目的又在哪里呢?同學們對這樣的一些問題思考過嗎?昨天,老師對這些問題,思考了一個晚上,現在我的回答是很肯定的,對于第一個問題--這是些什么話?我說是瞎話瞎講,以為根本沒有這個事實,純屬胡編亂造。第二個問題--是些怎樣的人胡編亂造的?我的回答是:是一些胸無大志,不愿學習,只貪圖眼前舒服與享受的,又別有用心的人編造的。他們的別有用心又再哪里呢?--他們學壞了,還想讓更多的人也跟著學壞。打個比方,他們已經落水了,快要淹死了,還想多找幾個人下水陪他們一起淹死,這就是他們的目的。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小心啊!
古人說:"言為心聲",就是說,一個人的語言直接反映了他的思想。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說,語言是心靈的一面鏡子,什么樣的語言就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想做一個文明的學生,首先應該從學會說文明的語言開始。
讓我們行動起來,自覺地抵制這些不文明語言的傳播。 讓我們行動起來,人人都來自覺地使用文明禮貌語言。
讓我們人人都來用美麗的語言,給我們的校園再添一份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