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場面作文燒立夏飯片段范文(精選4篇)
【篇1】描寫場面作文燒立夏飯片段
夏滿芒夏暑相連。每年燒立夏飯,是我最期盼的時刻。這天一大早,爸爸在室外選一處空曠的地方,用磚頭搭一個簡易的灶頭,在上面支起一口鍋。媽媽早已從菜場上買來最香的咸肉和最嫩的鮮筍,淘好糯米,等著到時間下鍋煮飯。而我呢,和小伙伴一起,去鄰居家
地里拔青菜,摘豆子,光明正大地“偷”。
當我們“偷”了足夠的豆子和青菜后,就各自忙著回家剝豆:圓圓的豌豆,扁扁的蠶豆,散發出甜甜的清香。洗干凈的青菜,更是碧綠鮮嫩。
材料備齊,大人們施展手藝的時候到了。媽媽先把咸肉切成細細的條兒,把鮮筍和土豆切成一個個小丁。再把糯米倒入鍋里,接著放入咸肉、筍丁、土豆塊、豌豆和蠶豆,然后放適量的水,加入一勺鹽,又倒了一點鮮醬油。蓋上鍋蓋,趕緊點火,火點著了,不斷地往灶里添加柴火,火苗在灶里跳動,就像我激動的心情。大約煮了十多分鐘,誘人的香味隨著蒸汽從鍋里飄出來,聞到香氣的我饞得口水在嘴邊打轉,圍在灶臺邊舍不得走開。又過了十多分鐘,等到鍋蓋掀開,還沒等媽媽宣布開飯,我就迫不及待地用勺子舀起一勺,開始品嘗立夏飯的美味。
老人們說,吃了立夏飯,一年四季身強體壯,不會生病,在我看來,立夏飯,吃的不僅僅是飯,還有童年的樂趣與情懷。
【篇2】描寫場面作文燒立夏飯片段
今天是立夏,我高興極了,由于又能夠燒野火飯了。
接著,我和哥哥再籌議了一下也分了分工:他擔任買工具,我擔任切,然后兩小我一路剝和清洗。分工竣事,大師就各自步履起來。
相關保舉:
所有的工具全都預備好了,我們就起頭燒野火飯了。小吳的燒火手藝比力高,所以她一會兒就把火給燒了起來??墒?,這一次野炊不是很成功。燒了紛歧會兒,奶奶來到我們燒野火飯的處所,拿了一塊板。她把這一塊板放在鍋子下面。沒有放好,竟然把鍋子給弄倒了,里邊的工具也倒了出來,還好沒有燒開,不然弄到手上后果不勝設想。我們很快收拾了一下,從頭燒了起來。這一次燒火我們接管了上一次的教訓,所以比力小心,飯也就燒得比力成功。沒有顛末多久,飯就燒好了,我們就讓它燜了一會兒。然后,我們端著鍋子回到房間里吃了起來。
哥哥騎著自行車敏捷地跑到菜市場去買來了豌豆、咸肉和筍,還有臘腸、飲料。然后,他頓時騎車回家,把工具給了我。我接過物品,拿起臘腸把它的外套給撕去,然后切成一片一片的。這時,哥哥也不閑著。他拿起豌豆莢放在桌子上剝了起來。妹妹去衡宇后面的地里揀柴火。她揀了很多,足夠燒一次野火飯了。小吳沒有什么工作能夠提前做,由于她擔任燒火。此刻她也沒有閑著,自動到我哥哥何處剝豆子。接著,我切咸肉,剝筍,然后切筍……
【篇3】描寫場面作文燒立夏飯片段
今天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立夏。杭州人每到立夏都會吃立夏飯,奶奶告訴我,吃立夏飯有“不疰夏,不瘦夏”的說法呢。
我們杭州的特色立夏飯有兩種,一種是烏糯米飯,另一種就是豌豆糯米飯了。因為我非常喜歡吃烏糯米飯,平常只能到知味觀里去買一塊嘗嘗味兒,所以奶奶今天奶奶特地起了個大早,給我做烏糯米飯。菜場里本來是不賣烏飯樹葉的,因為立夏到了,所以這兩天菜場里就有了它的身影。奶奶買回烏飯樹葉,就開始做烏米飯了。我好奇的在一旁看著,奶奶先把烏飯樹的嫩葉使勁用雙手揉搓后放到清水里浸泡,然后過濾掉葉子,再把糯米和葉子的汁混合后就能放入鍋里開始蒸了……過了一會兒,烏米飯燒熟了,那烏紫色的糯米飯清香撲鼻,讓人一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嘗。
奶奶做的烏米飯比買來的好吃多了。吃著奶奶做的烏米飯,感覺真是幸福呀!
【篇4】描寫場面作文燒立夏飯片段
立夏飯里加有雷筍、豌豆、蠶豆、莧菜等佐料,含有“五谷豐登”的意思,立夏吃五色飯,還有一年到頭身體健康的寓意
立夏飯做法:
1、糯米洗過瀝干
2、起油鍋炒咸肉丁,出香味后放筍丁和豌豆一起炒
3、放少許料酒,炒到料大概五成熟,把洗好的糯米放進去一起炒,至米微黃,放水,口味重的可以放點鹽
4、大火煮開后小火煮大概40~50分鐘。
“拄”意支撐。蘇軾《試院煎茶》有“不用撐腸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無恙,防止生病,順利度過炎夏的愿望。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后演變改為倭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莧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用紅茶或胡桃殼煮蛋,稱“立夏蛋”,相互饋送。用彩線編織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p>
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是日,寧波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相同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再是吃軟菜(君踏菜),說吃后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立夏過后,便是炎熱的夏天,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著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如浙江嵊州人認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民諺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坨“),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比,身輕如燕;
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制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作為一個重要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入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后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為對夏季之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