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親情的作文10篇
在各色各樣的真情中最令人刻骨銘心的還是那血濃于水的親情,是血濃于水的真愛伴著孩子們的幸福成長,是血濃于水的反哺,讓花甲老人安度晚年。下面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親情的作文,歡迎參考借鑒!
親情
風,無聲,吹綠了大地;愛,無言,滋潤了心田。
曾經(jīng)認為,父親是個感情遲鈍的人。
小時候放風箏,陪我的是我的母親,撿風箏的是我的父親。
學習騎自行車,扶起摔倒的我的是母親,站在一旁喊著讓我爬起來繼續(xù)的是父親。
小時候闖了禍,打我的是我的父親,給我上藥的是我的母親。
舉辦生日聚會,陪我吹蠟燭的,是我的母親。替我吹氣球的,是我的父親。
手指感染,上醫(yī)院摘除壞指甲時微微顫抖地攥著我且反復告訴我別害怕的,是母親,被我緊緊攥著且一聲不吭的,是我的父親。
……莫非是父親不會表達感情,還是……
我開始用心去尋找答案。
每次,我的自行車出了小毛病,第二天,它卻被修好了,并且被擦得锃亮,事后,才知道是父親做的。
每次考試前一天早上,我的寫字臺上都會擺好削好的鉛筆,事后,才知道,是父親做的。
每次當我為突然的跳閘而氣憤時,電視屏幕總會刷地一亮,我知道,是父親做的。
每次我放學回家,幾乎都能吃上熱乎乎的飯菜,我知道,是父親做的。
寫字臺上整理好的卷子,是父親擺的。
床頭上那心愛的鬧表,是父親修好的。
小屋墻上的印記,是父親抹沒的。
……
猛地,我察覺到:不是父親“遲鈍”,而是我的愚笨,是我沒有體會到那沉默背后迸發(fā)出來的溫暖啊!
光無聲,照亮了大地;愛無言,溫暖了心田。
父愛,無言。
親情頌
記得意大利的薄伽丘說過,友誼是一種最神圣的東西。我看不然,人世間最無私、最珍貴的莫過于親情,親情比友誼重要得多,而人的親情更是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什么樣的人都有,什么樣的事都會發(fā)生,但唯一不變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經(jīng)讀過的一篇文章,故事發(fā)生在大興安嶺的一次大火中,一只母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它們送到樹下,壓到自己的身子下面。雖然母鳥被活活燒死了,但它的孩子卻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體現(xiàn)著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都是以一種無私的情懷面對我們,他們情愿自己餓著,也要我們吃飽、穿暖。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孤兒,沒有父母,哪來的親情?可你小時候在孤兒院受到的資助,不也洋溢著親情嗎?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親情重如千鈞。可如今有些人認為,親情一文不值。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好多小孩越來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了,往往只把父母當成一個取之不勁用之不竭的金庫。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嘮叨,總是愛理不理的,好像與己無關。我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天天都會和父母發(fā)生矛盾,只有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才會想到父母。我還看過一本雜志,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竟然連自己孩子家的門都進不了,更別想在孩子家吃頓飯了。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現(xiàn)在也好像司空見慣了。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儒家學派曾經(jīng)說過,百義孝為先;《讀者》雜志也報道過,養(yǎng)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只有人類才會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在萬物中唯有我們?nèi)祟惒庞械拿赖拢y道也要放棄嗎?也要從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消失嗎?不,我們決不能放棄,我們要贊頌親情!否則,我們還有何顏面自稱為萬物之靈呢?
難忘的親情
難忘的親情我的腦海里有許多小魚,這些小魚構成了我難忘的親情,但我最難忘的親情是那一條金色的小金魚……
記得我讀三年級的時候,剛過完年去上學,同學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春暖花開的美好,可是,我不覺得有什么好。因我在料峭春寒中上學,早晨我冷得牙齒打顫。班上的同學說“你看,她的嘴唇發(fā)青。”過了幾節(jié)課,我回到家里很是不舒服,并躺倒床上睡著了。
在睡覺中聽到一種熟悉的聲音,“快起來!小琬!”醒來一看是媽媽。我說:“我好象有點發(fā)燒。”媽媽趕緊給我用體溫表一量,“體溫四十度”媽媽立刻緊張起來。給我的班主任打電話請假,接著,媽媽手忙腳亂拿起杯子到水給我喝退燒藥,我仔細的發(fā)現(xiàn)媽媽的額頭上有豆大的汗珠子直往下滾。我想,媽媽這肯定是急出來的,我一定要病好早點。
我不知怎么高燒不退,喝了藥汗流浹背,媽媽忙著換毛巾給我擦背,一直忙了個中午,連飯顧不及吃,我又睡了……我感覺到媽媽背著我上醫(yī)院。沒想到我就在醫(yī)院住了一星期零四天。
每天我掙開眼睛都看見媽媽守在我的身旁。我的病好了,我又發(fā)現(xiàn)媽媽黑了一圈眼圈,多了一絲銀發(fā)……
親情的力量
一個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業(yè)做完了,閑來無聊,便找弟弟一起玩電腦小游戲。一開始,他就認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許耍賴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著,弟弟玩完了一局,輪到我了,大概覺得我沒有打游戲的細胞,看我打十分無聊,便到外面玩去了。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會兒工夫,就敗下陣來。我正準備再玩一局,又想起了與弟弟的約定,覺得不太應該,就大聲喊:“弟弟,我玩了一局,你快進來吧!”沒有人回應,我又叫了幾聲,弟弟還是沒進來。“哎,不打白不打,再玩幾局吧!”我自言自語道。當我正玩得興致時,弟弟進來了,見我還在玩,氣不打一處來:“你怎么還在玩,是不是多玩了?”“是呀!”我并沒有觀察到他生氣了,突然,他罵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們對罵不久,他罵了句十分難聽的,“你……”我氣得說不出話來,淚水不禁奪眶而出:“我怎么會有你這樣的弟弟?”他見我哭,心虛了,不敢說什么。我轉身跑了。
我撲在床上,不停地哭。不就是為了玩游戲嘛,用得著這樣嗎?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進來的嘛!再仔細一想,其實我也有錯,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會這樣呀!想到這里,我又有些后悔了。
到了吃午飯的時候,媽媽叫我下樓吃飯。我只好把眼淚擦干。廚房里就媽媽一人,她一見我,不解地問:“你怎么哭了?”“哪有?”媽媽笑了,“你滿臉淚痕,最明顯的是你一哭鼻子就紅,你現(xiàn)在鼻子不是紅紅的嗎?到底怎么了?”我沒想到媽媽會這么了解我,但我還是沒說。在媽媽再三追問下,我如實說了。媽媽并沒有生氣,親切地說:“這沒什么關系,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對方道歉。走,我們把弟弟找來。”弟弟過來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媽媽說:“好啦!你們快互相道歉吧!”“對不起,我不該偷玩游戲的。”“姐姐,對不起,我不該罵你。”“沒關系!”就這樣,一嘲家庭風波”平息了。
是親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誤會化解了。媽媽說得對,一家和睦才最重要。沒有親情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們應該去珍惜。
家庭親情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yǎng)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云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題記
從嬰兒的“哇哇”墜地到哺育他長大成人,父母們花去了多少的心血與汗水,編織了多少個日日夜夜;從上小學到初中,乃至大學,又有多少老師為他嘔心瀝血,默默奉獻著光和熱,燃燒著自己,點亮著他人。
感恩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更何況父母,親友為你付出的不僅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否你在父母勞累后遞上一杯暖茶,在他們生日時遞上一張卡片,在他們失落時奉上一番問候與安慰,他們往往為我們傾注了心血、精力,而我們又何曾記得他們的生日,體會他們的勞累,又是否察覺到那縷縷銀絲,那一絲絲皺紋。感恩需要你用心去體會,去報答。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為有名的科學家,曾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但她在會上看見自己的小學老師,用一束鮮花表達她的感激之情;偉人毛澤東也同樣在佳節(jié)送上對老師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來的偉人無不有著一顆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驚天動地,只需要你的一句問候,一聲呼喚,一絲感慨。
感恩是有意義的。愛讓這個世界不停旋轉。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條隔離帶,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jīng)父母的付出,忘記了那一聲聲快樂,學會去感激別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為如此才會有和睦,有快樂,有彼此間的敬重。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社會,看待父母,看待親朋,你將會發(fā)現(xiàn)自己是多么快樂,放開你的胸懷,讓霏霏細雨洗刷你心靈的污染。學會感恩,因為這會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實。
親情相伴,滋味更長
一顆嫩芽,現(xiàn)在終于長成一株茂盛的小樹,其中少不了父母的濃濃親情。
——題記
放學回家,媽媽和我談起了小時候的趣事,不一會兒,房間里就傳出一陣歡樂的笑聲。原來,是我在剛學會走路的時候時,便想跳起來,卻怎么也跳不起來了。媽媽臉上泛起微微紅潤,我說:“快別笑了。”看著不懂事的弟弟也在為我氣急敗壞的樣子笑,我說:“哼,別笑。”但我內(nèi)心很快樂,甜的滋味讓我欣喜。
媽媽派我去朋友家,拿練習題。晚上涼颼颼的,我內(nèi)心也在發(fā)毛,心里做了思想準備,呼氣吸氣,說道:出發(fā)。”腳步快速的前進,心里想我才不怕什么鬼,加油。看了看茭白的月亮,心里似乎有一輪安慰。但又有一絲安慰,只有我一個人……一路上的驚心膽顫,不知多久,仿佛一個世紀,終于到達目的地,甜甜的嗓音喊起:“阿姨,我拿練習題了。”阿姨拿起練習題,親切的問,“吃飯了嗎”。“吃了,阿姨,我回去了,再見。”阿姨說“路上小心。”心里默嘆一聲,又開始心驚膽戰(zhàn)了。“小穎,小穎。”一個熟悉的聲音在我背后響起,我心里不住地提醒自己千萬別回頭,一道狹長的白光照亮我的前方,我往后方一看,怪不得熟悉,原來是爸爸。爸爸拉著我的小手,在蔥蘢的樹叢,皎潔的月光下,折射出一大一小的身影。我緊緊握著爸爸的手,問:“爸爸,你怎么接我呢。”爸爸說:“聽你媽媽說你去朋友家拿練習題,我就趕來接你了。”我的心似是為剛才的驚心膽顫而久久不能忘懷。父親就像一座高大的山峰,讓我仰望依靠。
親情相伴,滋味更長。
意到深處顯親情
親情,是一鳴悠遠清揚的笛聲,越到情深處,越能波撼你的心靈;親情,是一淺明朗柔和的陽光,不管你身在何方,它總是緊緊牽著你的手;親情,是一串掛于心間鑰匙,打開的是一扇扇憂郁的門窗。親情,就在眉眼顧盼間,無意的電話里,點燃的卻是你內(nèi)心久違卻不可觸及的溫暖。
一直覺得父親是個若有若無的人,他不冷不熱的語言將我們將我們父女完美的隔閡,我也從不期盼我的父親會呵護我,鼓勵我,支持我。他也從不顧及這些:當我考試失意失魂落魄備受打擊時,他只是淡淡地說一句“下次努點力”;當我真正通過自己不懈努力死追猛趕終于爬上了目標時,換來的只是‘不要驕傲’。我們在生活中幾乎沒有太多交流,我也似乎不需要那么多語言。我自我安慰著,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這樣的日子平凡簡單,似緩緩淌過的澄澈溪水般悄無聲息的循環(huán)著。終于,一場爭執(zhí)忍不住竄出來打破這平靜。我和妹妹因為一件小事起了爭執(zhí),妹妹就氣勢洶洶地跑到奶奶那里告我一狀,說什么我以大欺小,成績好了不起啊之類的話。于是大家以至于父親都認為我不對,不該斥責妹妹。那一刻,我內(nèi)心深處那根隱秘的弦,被彈的嗡嗡作響。自尊心極強的我哪能聽的住這話,當場就奪門而去。在陌生的街道里蹲坐了幾個小時,我不欠你們的,我一直固守在我的世界里,小心翼翼從不越界,靈敏避開不傷害任何人,同樣,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溫暖我的世界。肆虐的寒風無情地撞來,無情的虐奪著我內(nèi)心的溫度。思緒像一頭失控的小野獸橫沖直撞,反復思索過后,還是決定回家。
沒進家門,就被父親的一只手緊緊攥住,他那凌亂的發(fā)梢,若隱若現(xiàn)的銀絲,倍感滄桑的面容,我頓時曉悟。父親已經(jīng)為這個家付出的太多太多,而我只是一直在忙著我的生活,從未關心過家人,是我用自己的冷漠換來了孤獨,自作自受!父親充滿血絲的眼睛視著我,沙啞的嗓子說,‘你去哪里了,知不知道我們有多擔心你,這么大個人了,真是的!’這是我非常驚訝的,一向不善言辭的父親今天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話。那晚,和父親談了很久,頓時覺得父親仿佛蒼老了一個世紀……有些人,只是嘴上不說,然而他身上的某種細節(jié),深深顯現(xiàn)出柔暖的親情,能夠感動天地。
生活因親情而精彩
親情是荒寂沙漠中的綠洲,看一眼已是滿目生輝;親情是黑夜中的北極星,微微抬頭便指引我們邁出腳步;親情是航行中的一道港灣,可以在此稍作停留,修補創(chuàng)傷后,再次揚帆起航……
親情,是無私的,偉大的,令人難忘的。——題記那年冬天的晚上,母親上夜班,我在姥姥家等著媽媽來接我。窗外是烏黑的天,紛飛的白雪,猛烈的寒風。我心中急切渴望著媽媽快些下班。“叮咚……”門鈴響了,我立刻沖出去,撲向媽媽的懷抱。媽媽說:“急什么,先穿好衣服,外面很冷的。”“嗯。”我穿好衣服,跑上了車。大雪并不減退,凍得我渾身發(fā)抖。媽媽感覺到了我的異常,把她的棉手套摘下來給我套上,溫柔地說:“再堅持一會兒,馬上就到家了。”手套上的溫暖涌入我的心田,我把頭靠在靠背上,恍惚地進入了夢鄉(xiāng)。“到家了。”我驚了下,跳下車子,奔上樓,等著媽媽開門。
媽媽那凍得通紅的手費力地在兜里摸索。霎時,一股暖流在體內(nèi)涌動。我趕忙摘下手套,把媽媽冰涼的手小心地套進棉手套中。媽媽不說話,只是欣慰的看著我,好像在無聲地說:我寧愿冷,也不愿讓孩子受凍。她的手凍得通紅,上面的血管清晰可見。我連忙搶過媽媽手里的鑰匙,可媽媽又把它搶了回去,小心翼翼的開了門。
門開了,媽媽示意我進門去。我躺在床上,呆呆的望著窗外紛紛的大雪,迷迷糊糊的睡了。什么是親情?親情不是一個偉大的話題,也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親情就蘊含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蘊含在平凡的世界里,蘊含在每個人的身邊。仔細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親情無處不在。親情,因生活而偉大;生活,因親情而精彩!
親情在我身邊
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可它也希望孩子能駛向那茫茫大海,有一番自己的作為。家中有親情,它可以使勞累的身體得以休息,讓緊張的精神得以放松,給脆弱的心靈得以安撫。
當我看見那雙疲憊的眼睛時,又一次感受到了親情。它包容了所有的寬容和關愛。
那天上午陽光明媚,一縷縷陽光使人感到溫暖,一陣陣鳥叫聲清脆悅耳。我正和同學們一起出去玩,享受友誼的沐浴,歌頌青春的美好。可不料下午卻下起了傾盆大雨,讓我們一個個成了落湯雞。我們先找了處地方避雨,再給爸爸撥通了電話。
爸爸平時經(jīng)常要出門,我們見面的時間也不多,沒有經(jīng)常溝通,久而久之,我們之間就被架起了一層無形的隔膜。電話通了,那頭先是傳來了聲音,問清狀況后又飛速地開著車子趕過來。他不一會兒就到了,穿著單薄樸素的上衣,望了我們一眼,露出欣喜的神情。爸爸先把他們送回了家,再送我回家。他拿起車上備用的外套讓我穿上,還指了指紙巾示意我把頭發(fā)擦干。車子到家了,可停車的位置離家還有些距離,他便撐起傘,走過來摟起我往雨傘了躲,就這樣,我占了雨傘的三分之二。到家門口時,他合上了傘,跟我叮囑著什么,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忘記了。接著,又撐起傘奔向雨中,我只看到了濕了大半的衣服和頭發(fā),背景逐漸消失在大雨中。我在那里等他,他帶著一雙疲憊的眼睛,緩緩地向這邊走來。
那天夜里,我們進行了自我懂事以來的第一次長談。
風兒涼涼的,卻吹不散我心中的溫暖和愧疚。我乘載著這份親情,這份充滿父愛的親情,駛向茫茫大海。
道不盡的親情
外公是個淳樸的農(nóng)民,一輩子和黃土交往,與黃牛為友,土里土氣的,汗腥味滿身。
然而,我愛外公。每次去老家看望她,總是老遠的就能看見他在門口蹲著抽煙鍋。我對他的愛意是無法說出口的,只能深深地叫一聲“外公”。還記得那一次放暑假,回到家鄉(xiāng),一進門,外公就那起我的獎狀左看右看,喜滋滋的吸著煙鍋。盡管我想提醒他煙鍋里已經(jīng)沒有火了,但看他還是一個勁的吸著,無奈笑著放棄了這個念頭。看著他放下獎狀說到“你啊,跟我說說你學習上還差些什么東西,我盡量滿足你。”聽到這話,我有點著急了“爺爺,我什么也不差。我家里的文具都多得塞不下了。”我說的確實是實話,馬大哈的我總是忘帶筆袋,哪一次不是去學校附近買新的。看著外公沒有說話,一個人慢慢的離開了。
第二天,外公專程進了縣里給我買了兩支鋼筆。剛回到家,就叫我來試一試筆好不好寫。那粗糙的手把筆輕放在了我的手中。眼睛濕潤了,我知道這筆錢對于外公來說來之不易。看著外公那憨厚的臉,我的嘴動了兩下,愣是半天沒有吐出一個字來。
外公明白我的想法,掏出了煙鍋,又“吧唧”了幾下,說“沒啦樣,這點錢我還是有哩!要再加把勁,努力學習哈!”我點點頭,大量起了外公,看著他打滿補丁的衣裳,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要離開了,外公看著我,好像有一大堆話要對我說,可是等了好久,她卻只是從我手里放了個蘋果,說“下一次還要來玩哈”。目送我進了轎車,遍轉身離去了。聽著引擎發(fā)動的聲音,透過迷糊的車窗,看著外公那遠去背影,我再次不爭氣的眼紅了。在看看手中那還飽有余溫的蘋果,我很感動,但更多的的高興:我是個幸福的孩子,我在愛中長大。外公將永遠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憶。
記憶如酒,存放的時間長了,就如同經(jīng)歷了一場美妙的發(fā)酵,愈發(fā)香醇可口、芳香四溢。煙鍋、鋼筆、蘋果……太多太多的鄉(xiāng)情縈繞在腦海里,叫我如何道得盡這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