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游記作文4篇
【精華】蘭亭游記作文4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蘭亭游記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蘭亭游記作文 篇1
初春的一天,陽光明媚,春風吹在臉上,沒有了剌骨的感覺,仿佛媽媽的手輕輕地拂在臉上,感覺舒服極了。這么好的天氣,可不能錯過。于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中國書法圣地——蘭亭游玩。到了蘭亭,遠處傳來一陣陣“鵝、鵝、鵝”的叫聲,我走近一看,原來在一個小池里游著五只大白鵝,它們正在悠然嬉戲,歡快地歌唱著,全然不顧人們的靠近。原來這就是“鵝池”。在池邊我看到一個三角亭,亭中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面刻著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鵞池”。
傳說石碑上的“鵞”字出自王羲之親筆,“池”字是他兒子王獻之所寫。沿著幽靜的小道向前走,兩旁都是郁郁郁蔥蔥的翠竹。一會兒,我們就走到了“蘭亭碑”前,內有康熙親筆書寫的“蘭亭”兩個引人注目的大寫,這塊碑曾經被人砸斷過,所以在“蘭”字下面留著一條痕跡,真使人遺憾!我們接著往前走,又到了新的`景點“蘭亭御碑”,御碑亭八角重檐,氣勢雄偉,內有康熙手書《蘭亭集序》和乾隆《蘭亭即事》詩。走下御碑亭,我發現有一塊可以練習寫毛筆的好地方,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毛筆,蘸了點水,像模像樣地寫下了《蘭亭集序》的第一個字“永”。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潑墨揮毫的小書法家啦。當完了“書法家”,我們接著往回走,來到了右軍祠,這個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內有許多碑刻,刻的都是歷代書法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字帖,雖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跡,但也寫得龍飛鳳舞,使我這個剛開始學寫《蘭亭集序》的人流連忘返。墻角邊有兩棵盛開著無數臘梅花的臘梅樹,散發著清香,引來了不少蜜蜂。祠堂中間是墨池,相傳,王獻之為了學好書法,寫完了八大缸水,為了洗筆,把池水也染黑了??梢?,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最后,我們來到了“曲水流觴”,小溪清澈見底,溪水緩緩地流動,溪邊擺放著軟軟的座墊,好像是在叫我們在這里停一停,學學王羲之飲酒、吟詩……蘭亭的景色是秀美的,竹木蔥郁,群山環抱,溪水清澈。
但是這次游蘭亭給我的最大的收獲是增長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學習應該刻苦的道理。
蘭亭游記作文 篇2
大年初五的早晨,大街小巷都掛著紅紅的燈籠,家家戶戶都貼著對聯,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來到了書法圣地——蘭亭。
蘭亭位于紹興市區西南十三公里的蘭渚山麓,因越王勾踐種蘭與此,漢代在此設有驛亭,故名蘭亭。公元353年,王羲之邀集摯友四十一人在此修禊,飲酒賦詩,并寫下被后人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蘭亭由此成為著名的書法圣地。
我們買票進入了蘭亭,剛走過一條彎彎的小路,前面出現了一群鵝引吭高歌,四、五只大白鵝站在池邊的石頭上,伸長了頭頸,左右右盼,抖擻著羽毛,拍打著碩大的翅膀,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過了一會兒,鵝群便排隊下水,領頭的嘎嘎兩聲,似乎在說:“可以下水了!”鵝群便亂了套似的爭先恐后地撲入水中,揚起一大片水花,我被它們逗得哈哈大笑,向左一看,亭子里大石碑上兩個筆酣墨飽的.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原來這就是“鵝池”??!我不禁驚呼道。
走過鵝池,再往前又來到一個亭,亭子里有一塊巨大的石碑,走進一看上面寫著兩個斑駁的大字——蘭亭,石碑上這兩個字的某些筆劃已經無法辨認,仿佛在向我訴說著它經歷了多少風雨;目睹了多少朝代的變遷。
走過碑亭,就來到了大名鼎鼎的曲水流觴。相傳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偕親朋謝安、孫綽等41人在蘭亭修禊后,舉行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引為千古佳話。大家坐在清溪兩旁,在上流放置盛酒的小木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到誰的面前,誰就得飲完杯中酒并即興作詩一首。在紹興,這一儒風雅俗歷經千年,一直盛傳不衰。
走過“曲水流觴”,迎面是一座祠堂——右軍祠,里面是回廊形的建筑,剛好把墨池圍在中間,墨池的頂端是王羲之的雕像,回廊的四周掛滿了歷代名家大師臨摹的《蘭亭序》。我放慢了腳步,細細品味著這些書法名家寫的作品,想:如果我也能寫出他們一樣的字就好了,回去我一定要好好練字。
游玩過蘭亭,我一直都有種依依不舍的感覺。這里雖然地方不大,景點也不多,但每一個地方都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蘭亭游記作文 篇3
10月3日,天氣晴朗,太陽公公終于收斂了暴脾氣,溫柔地撫照著我們。媽媽說,這樣的好天氣正適合出游。于是,我們一家人來到了書法圣地——蘭亭,這曾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園林住所。
一下車,我就迫不及待地往里走,入了大門,看到兩邊都是粗壯的大樹,挺直了腰,仿佛在歡迎我們。再進去些,還有大片的竹林散發著淡淡的清香,這里的環境十分幽靜。我想:這果然是一個靜心練字的好地方!
我們順著鵝卵石鋪成的小道,來到了“鵝池”,小池中,幾只大白鵝正在盡情嬉戲,有的伸著脖子歡快地叫喊,有的游到岸邊好奇地瞧著游客,有的則把長長的頸項埋進水里尋找食物,還有的.拍打著翅膀,仿佛下一秒就要飛起來了。
我們繼續前行,來到了“臨池十八缸”,這可是最吸引我的一個景點。只見池前豎著一塊大石碑,碑上刻著一個大大的“太”字。相傳書法家王獻之從小練字,八歲那年,用完了院子里的三缸水,自以為寫得跟父親一樣好了,就將一疊字拿給父親看,誰知王羲之只從里面挑出一個“大”字,在下面加了一個點。王獻之不明白父親的意思,就將這個字拿給母親看,她母親看了就說:“吾兒磨盡三缸水,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聽后非常羞愧,從此更加刻苦練字,把院里剩下的十五缸水也用完了,最終也成了像他父親一樣的大書法家!我告訴自己,我也要學習王獻之,做事應該精益求精,堅持到底!
最后,我們還游覽了“流觴亭”、“石碑亭”,參觀了“書法博物館”,見識到了著名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雖然我還不懂得欣賞書法作品,但蘭亭里的美景和故事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快樂又難忘的一天!
蘭亭游記作文 篇4
小隊活動通知的是7點50分,可是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一大早7點鐘,就到了學校門口,一個同學都沒來。我等了40分鐘,才來了第一位小組成員,這時的我早已在烈日的暴曬下汗流浹背了。到了約定的時間7點50分,“德國人”薛睿晗還沒到,直到了8點20分我們的小組成員才到齊。這下,我們的旅程終于可以開始了!
我們分兩輛車從杭州來到了紹興蘭亭,但是“德國人”薛睿晗他們那輛車慢了整整30分鐘。我們一到那兒就買好了票,可是為了等他們,我們錯過了講座的時間。人齊后我們一起進了蘭亭游覽區,我們先去了一家工藝品店,在那兒我們領到了兩個葉脈書簽,可漂亮了,然后便去了蘭亭博物館。
博物館是由一個導游阿姨帶我們參觀的。剛開始,我們去看了王羲之和衛夫人學練字的故事。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是《蘭亭序》的故事,聽說王羲之寫了《蘭亭序》以后,先是在唐初的時候傳到了辨才和尚手中,后來又被唐太宗李世民奪走了。當時,唐太宗李世民派了一名叫蕭翼的御史去奪,蕭翼扮成了一位書生,在寺廟里住下了,通過各種打探,知道了《蘭亭序》放在哪兒,便在一個深夜搶走,送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成為皇家收藏。最終《蘭亭序》被放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棺材里一起隨葬。
聽完了故事,我們去了-1樓,在那兒,我們體驗了印畫和描扇。我先體驗了印畫,其實是用稻草捆沾些墨水,在石板上均勻地上墨,再把宣紙蓋上去,用東西壓幾下,就拓印成功了。之后的`項目是描扇,我用毛筆仔細地描摹扇子上的蘭亭二字,可真不容易啊,描摹了好長一段時間,扇子才做成了,我還在扇子上寫下了孫丞睦三個大字,哈哈,真的很有成就感。
這次蘭亭的行程,讓我了解了《蘭亭序》的由來和流傳故事。讓我知道了書圣王羲之的生平,讓我懂得了如果像王羲之這樣勤學苦練,將來才能學成一位有用的人才。這次小隊活動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