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作文
孩子需要的并不多作文
“老師,××的作業又沒寫完!”“老師,××的故事又沒讀!”“老師,××偷我的魔尺!”“老師,××拿我的鉛筆!”“老師……”每日孩子的報告幾乎都與他有關,很多時候我也會因為氣極而大聲呵斥他,甚至把書扔向他。然而結果呢,剛開始大哭,久了只是落淚,后來便低頭不語,再后來便是冷漠,那目光冷的讓人心寒。
這是個怎樣的孩子?爸爸媽媽離婚,媽媽遠走,爸爸在家每日喝酒鬧事,不做一點正事,爺爺奶奶還要每日操心大的,這個小的在他們的眼里幾乎不存在,一身衣服穿一個星期,小手小臉每日都是臟兮兮的,每天的書包里一片狼籍,剛發的新書本幾日便沒了封皮,總是捏著一寸長的小鉛筆頭寫字,寫的字歪歪扭扭,幾乎沒有一個認識,每日家庭作業無人管……這么小的孩子,正是在爸爸媽媽懷里撒嬌歡笑的時候,正是需要爸爸媽媽陪伴的時候,很多習慣與做人的.道理也極其需要做家長的扶持,而這個孩子,每次的家長會,他的座位總是空空。每天晚上和家長的親子共讀,需要家長簽字,并寫出共讀感受,而他又是搖頭。每個星期布置的親子作業,他也總是一個理由,沒人陪而不去做……日積月累,字不成字,作業不像作業,不好的習慣逐漸滋生,孩子逐漸不像孩子,沒有愿意和他一起的玩伴,獨自站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落寞的神情,黯淡的目光。
如此長久下去,孩子的心必定會變得冷漠,沒有夢想,沒有快樂,沒有七彩的童年,沒有期望,該怎樣去溫暖這樣的孩子,拿什么來融化孩子的心?
每日看著他疲憊地奔走在學校與家庭之間,孩子的臉上幾乎看不見笑容,我的心里總是一陣陣地疼,和家長溝通已經沒有任何效果,和孩子商量:“每天晚上的讀故事,你想怎樣來完成?”孩子低頭不語。“讀給爺爺奶奶聽好嗎?”“他們不聽。”“自己讀給自己聽好嗎?”“我堅持不下來,總是想看電視。”“那你說怎么辦?”“不知道。”長久沉默無語,茫然的眼神,直盯著地面。“在學校讀給班上的同學聽好嗎?”他抬起頭來,眼睛里露出期盼的光,突然又低下頭去,眼淚簌簌滑落下來:“不會有人愿意聽我讀的!”我的心猛得一揪。
這日晨誦開始讀《三字經》,第一節很多孩子都朗朗上口,他也很是興奮,說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曾給自己買過一本《三字經》,自己都能背十幾節了。于是,便讓他站講臺上背給大家聽。他很樂意,也很開心,走上講臺,聲音洪亮,咬字很準。“人之初,性本善……”流暢地背了十幾節,孩子們都興奮地鼓起掌來,向他投去了羨慕、崇拜的目光,我也看到,這孩子因為興奮,小臉通紅,露出了孩子特有的那種笑容。
“告訴大家,你是怎么背會這么多的,還背得這么熟練?”我開口道。
“在幼兒園的時候,我和媽媽每天一起背,我一背得好,媽媽就笑得好甜。”孩子說著,突然閉上了嘴。
“孩子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是說人在最初的時候,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人的性情本來是相近的,因為環境養成的習慣不同,便相距遙遠了。所以,我們每個人從小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就像我們每天晚上和爸爸媽媽一起的親子共讀,堅持下來,你就不僅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學到了很多課本以外的知識。可是,××的爸爸媽媽因為出遠門打工,每天晚上沒有人陪著他讀故事了,誰愿意在學校聽他讀故事啊?”
我話音剛落,便小手如林,爭著搶著愿意聽他讀故事。這孩子站在講臺上,抽泣起來。孩子需要的是關愛啊!于是我請孩子自己選一個同學,那個被選到的孩子很熱情,還專門拿出了自己的一個新本子,說:“這個本子就做你的‘閱讀儲蓄卡’吧,我們一起往里面存入好多好多的書!”兩個孩子握住了手,掌聲響起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洪亮的聲音響徹教室,傳入校園,在校園里歡快的蕩漾。雖然,這個孩子每天還會完不成作業,寫的字仍然不成樣子,還有很多不好的習慣,可是,我懂得了,呵斥,懲罰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他們只會在孩子的心里蒙上一層厚厚的堅冰,越來越厚,最終想融化也是枉然。其實,孩子需要的僅僅是關愛,家長的陪伴,同伴的微笑,朋友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