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實現自己理想的事跡精選4篇
【篇1】偉人實現自己理想的事跡
90后大學生農村莊稼地里的創業夢
在匯川區泗渡鎮觀壩村,有個農場讓當地農民都很羨慕,原來,這個農場是由一名大學生經營的。
這名大學生叫馮運,今年23歲,在福建某高校讀連鎖經營專業。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業夢,他放棄了常人眼里優越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遵義,開始了創業歷程。
“這個年輕人勇氣可嘉,還是學生就開始創業,除草施肥一點不差莊稼漢,是個種植的好手。”半年前馮運來到觀壩后,當地村民就開始默默關注這個定下志向要發展現代農業的大學生。他的種植過程和莊稼長勢也成了當地村民熱議的話題。
大學生樂當“農場主”
近日,記者來到觀壩,剛下車就飄來一陣糞臭味,遠遠望去,一個身穿黑色衣服的小伙正在地里忙著給辣椒施農家肥,駐村干部梁小建告訴記者,他就是馮運。
順著馮運所在的方向,記者沿著田埂走過去,只見地里綠油油的一片,果蔬長勢良好。見記者拿起相機照相,當地一位路過的村民說:“無法想象,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幾個月的時間就被這位大學生折騰出這樣一番天地來。”
走到馮運身邊,他似乎沒有注意到有人靠近,仍然埋著頭一個勁兒施肥,額頭掛滿了汗珠。直到梁
小建叫他,他才抬起頭來。
瘦小的個子,黑黝黝的皮膚,大家很難把眼前的這個小伙子和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聯系在一起。
“我一直以來就有一個愿望,搞一個農場,自己當個農場主。去年從學校回來時,看到這個地方不錯,正好附近都是大棚蔬菜基地,所以就把它租下來了。”馮運說。
創業需要資金,他想到了在外打工的父親馮修堂。經過多次做思想工作,最終說服了父親給他投資。
馮修堂說,兒子剛開始要搞蔬菜基地時,他并不同意,因為需要一筆不小投資,而且他還是個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經驗,也沒有
技術,不放心把多年來辛辛苦苦打工掙來的積蓄拿給他。
但后來看到兒子的堅持,馮修堂同意了,并放棄了在外面每個月5000多元的收入,回來協助兒子辦農場。
目前,馮運的菜地里已經種植了白菜、辣椒、豇豆、白瓜等近10種蔬菜。
有夢想就有收獲
“剛剛開始,什么都不懂,由于對品種和季節等因素掌握不好,所以導致了辣椒和豇豆長勢不太好。”對此馮運非常擔心。
“我很需要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面對當前的困境,馮運非常
希望政府及相關部門能給予支持,修建大棚。了解到他的困難后,匯川區農牧局駐村干部梁小建很支持,他幫馮運聘請專家和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培訓和指導,并組織馮運與當地的種植大戶們互動溝通,為他提供幫助。目前,地里的白瓜和白菜已經可以上市了。
跟其他“90后”大學生一樣,空閑時,馮運最大的愛好是上網、刷微博。但跟別人有所不同的是,馮運會有意識地關注和收集農業方面的信息。
前幾天,他在網上看到一段話,很有同感,于是寫成微博發給了大學同學:“農村猶如一片沃土,我就是一棵小小的種子,只要在農村這片沃土里扎根,就一樣會開
花,結出豐碩的果實,一樣能體現我們年輕人的價值,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創業的路并非一帆風順,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是馮運的50畝蔬菜基地仍然干得風風火火,有模有樣。他說,認準了,就不要怕困難,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今后還要擴大生產規模,打響自己的品牌。
【篇2】偉人實現自己理想的事跡
暑假里,我看了中外名人故事,讓我知道了許多名人間的故事。
這些的名人故事是從古代到現代的名人故事,里面還說了這些名人出生的地方,幾年幾月幾日出生到幾年幾月幾日去世。
這些當中有兩個我最喜歡,是大唐“詩仙”——李白和無私仁慈的修女——特里薩。
你們別看李白是位才子,其實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差,天天逃學,直到有一次,李白又從課堂上逃課,出去玩,李白忽然看到一位老奶奶在磨鐵棒,便問,老奶奶你干什么呀,磨繡花針啊!奶奶說,那什么時候磨成針呢,李白又問。老奶奶說“孩子,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呀!今天不行,還有明天呢!明天不行還有往后的日子呢!”李白聽后恍然大悟,天下書多,但是總有一天能看完。后來,李白認真讀書,成了一位大才子。
還有一個就是讓我倍分感動的修女——特里薩。她小時候就想當修女,去幫助那些窮苦的人,而這一件事她的哥哥、爸爸、媽媽知道后,就說:“你這樣就等于毀了你的一生嗎”?而特里薩卻不顧家中的百般阻撓,意志堅決。她17歲那年,她加入了“洛雷托修女團”在洛雷托修道院學習。在大吉嶺山習期滿后,她就去了一個小山村子,那兒很骯臟,而她卻不在意,一心一意為著窮人,就是因為這樣的努力,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也有了圣女的稱號。
李白的故事讓我知道了只要你努力、認真就一定能有成就;而特里薩的故事讓我知道了要努力的幫助你身邊的人,也要幫助一些窮人,讓他們也能獲得溫暖。
【篇3】偉人實現自己理想的事跡
英格麗褒曼18歲的時候,夢想在戲劇界成名。但是,她的監護人奧圖叔叔卻要她當一名售貨員或者什么人的秘書。為此兩人爭執不下,奧圖叔叔答應給她一次參加皇家戲劇學校考試的機會。如果考不上的話就必須服從他的安排。
為了能考上皇家戲劇學校,英格麗褒曼還頗費了一番心思。一方面,她為自己精心準備了一個小品,表演一個快樂的農家少女,逗弄一個農村小伙子。她反復認真地排練這個小品。另一方面,在考試的前幾天,她給皇家劇院寄去一個棕色的信封,如果失敗了,棕色信封就退回來,如果通過了,就給她寄來一個白色信封,告訴她下次考試的日期。考試的時候,英格麗褒曼跑兩步在空中一跳就到了舞臺的正中,歡樂地大笑,接著說出第一句臺詞。這時,她很快地瞥了評判員一眼,驚奇地發現評判員們正在聊天,相互大聲談論著,并且比劃著。見此情景,英格麗褒曼非常失望,連臺詞也忘掉了。她還聽到裁判團主席對她說:“停止吧!謝謝你……小姐,下一個,下一個請開始。”英格麗褒曼聽到這話后徹底失望了,她好像什么人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在舞臺上待了三十秒就匆匆下臺。她感到自己唯一能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投河自殺。她站在河邊,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當她的目光投到河面上時,發現水是暗黑色的,發著油光,骯臟得很。此時她猛然想到的是,等她死了以后,別人把她拖上岸后身上會沾滿臟東西,還得咽下那些臟水。她又猶豫了:“唔!這樣不行。”于是就放棄了自殺的念頭,回家去了。第二天,有人給她送去了白信封。白信封?她有了白信封。她真的拿到了被錄取的白信封。多年后,已成為明星的英格麗褒曼碰見了那位評判員。閑聊之際,便問道:“請告訴我,為什么在初試時你們對我那么不好,就因為你們那么不喜歡我,我曾經想去自殺。”“不喜歡你?”那位評判員瞪大眼睛望著她,“親愛的.姑娘,你真是瘋了!就在你從舞臺側翼跳出來,一來到舞臺上的那個瞬間,而且站在那兒向著我們笑,我們就轉身彼此互相說著:“好了,她被選中了,看看她是多么自信!看看她的臺風!我們不需要再浪費一秒鐘了,還有十幾個人要測試吶!叫下一個吧!”
許多人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拆,首先放棄的往往總是夢想。其實,一個人的夢想是與自己共存亡的東西,千萬不可放棄。哪怕是置身于生死邊緣的汪徉之中,只要還能抓住一塊浮木,就在它上面寫上“夢想”二字,只要還有生的希望,就應該讓夢想和你生死與共。活著的話,夢想總有實現的時候。
【篇4】偉人實現自己理想的事跡
跛腳小男孩奧利佛在還沒有記憶的時候媽媽就過世了。當醫生的父親有做不完的手術,家倒像一個衣柜,常常是換了一件衣服就又趕回醫院。偶爾鄉下的姑姑過來照顧他,也是從姑姑那兒他知道了,媽媽原本是富家小姐,愛上父親一雙修長的手,與父親私奔到陌生的城市。奧利佛同樣長著一雙修長的手。他的父親時常端詳著奧利佛的小手,念著這是一雙完美的手,是專門為做出完美的手術而生的。而奧利佛卻暗自發誓,這一生,他不會做醫生。
15歲那年,奧利佛被父親送到了英國最著名的醫學院。第二天,奧利佛瞞著家里辦了退學手續。拿著昂貴的學費,只身到了法國。他要學繪畫,因為,在家里的墻壁上,掛著一幅他兒時的肖像,是他的媽媽為他畫的。
他在法國的藝術區租了間畫室,白天作畫,晚上流連于法國流浪藝人中間。
父親聽聞消息,只說了一句話:你可以去尋找,最終,你還是會回來。
不覺光陰,一晃十年。
奧利佛的畫懸掛在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畫廊里,很少人問津。有人說,他其實不是畫畫的料,畫里多是匠氣,他卻不以為然。
奧利佛25歲那年,父親病逝,他不得不回到英國繼承父親的醫務所。
他打算把這所醫院賣掉,然后再回巴黎畫畫。
當奧利佛踏進醫務所時,撲面而來的是久違了的消毒水的味道。也是父親的味道。
這一刻,他突然知道了自己尋找的是什么。
35歲,奧利佛成了英國著名的外科醫生。被皇家醫院譽為“完美的快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