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臘八粥的作文500字
有關臘八粥的作文500字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眼前……下面是有關臘八粥的作文500字的內容,歡迎閱讀!
【作文1】臘八粥
臘月初八是進入臘月的第一個農歷節日,在這一天,各地均有喝臘八粥的習俗。在我國,臘八節喝臘八粥和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是同等重要的風俗習慣,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代表著勞動人民對豐收的希冀與渴望,是我國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近年來,臘八正與其他許多民俗節日一樣,漸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成為遠去的記憶……
這天,以及這天的前前后后,都應該是雪花的節日。它們像少女一樣干凈質樸,在這個時候輕盈地飄落人間,來了就把一切抱在懷里:村莊、田野、小院、柴草堆、麥秸垛……
這天的炊煙是年底盛事開始的標志,裊裊地蜿蜒在房頂上的天空里,延續著幾千年的鄉俗。在醇香的氣息里,游子想起了母親的呼喚,想起了老屋的溫暖,泛起了歸家的情思。
鐵鍋下火苗跳躍,像一群好動的精靈拉扯著柴草,紅色的錦綢消解了鄉親們四季辛勞的酸痛,化作母親們臉上止不住的笑意。水花沸騰中,清香飄逸。陽光的味道被各樣雜糧吸收,又在氤氳的水汽中化作一縷清香,散發出來。
這清香帶給我們臘月里第一絲清清淡淡的幸福。鍋邊那口盛滿清清山泉水的石甕還笨重地立著嗎?大黑還在翹著尾巴繞著石甕打轉嗎?甕里那把厚厚實實的水瓢還悠閑地漂著嗎?那只陳舊的木盆還在工作嗎?木盆里還有五彩的糧食嗎?金黃的小米,鮮紅的大棗,白的蓮子,各色各樣的豆子,核桃仁,花生米……那么多的色彩,那么濃的甜香,吸引著孩子們熱切的目光,傳達著鄉親們對土地的感激。
那個臉蛋紅撲撲、扎著小辮的“愛哭蟲”哪兒去了?呼呼的風箱聲里還有媽媽那好聽的老故事嗎?還有媽媽那每年都說的話嗎?她說:過日子就像熬粥,總是要經過時間的煙熏火燎,香甜才會慢慢醞釀而成。收獲總需要用心情的水去浸潤,去蒸騰,去熬煮,才會在心中留下智慧的營養……
在臘八粥的醇香里,是趕赴新春的歡欣與忙碌。
在臘八節的記憶里,是家的溫暖與舒心。
進了臘月的門坎兒,年就越來越近了。在我的家鄉鄂東北,臘月初八是莊戶人家頭一個年節,稱之為“臘八節”。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煮臘八粥。
在所有的粥食中,鄉下孩子最盼望的便是香噴噴的臘八粥。之所以好吃,是因為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雜七雜八的有十多二十種,大多是我們平日里很少能吃到的`東西。干果類的有紅棗、杏干、花生米、香酥核桃仁、蓮子,鮮果片兒有鴨梨、山楂、橘子瓣兒,雜糧類的更齊全,有江米、大麥仁、豌豆、大刀豆,除了這些,還有秋日里晾曬的一些干菜,有白蘿卜干、胡蘿卜條、扁豆角兒,有的人家還會放上冰糖、青紅絲。
【作文2】臘八粥
記憶是一朵花,每年都會開得不同。臘八時節,家家都該吃上一碗粥吧。雖然,在我對粥的回憶里,這朵記憶之花起初是那么的孱弱而迷離,似乎一不小心,就會被迷霧給遮離住了。可是,再對往事的漸漸追溯過程中,它卻慢慢的盛開了。
確實,濕冷的寒夜,吃上一碗臘八粥是再好不過了,那溫暖,是會從心底篤篤實實的漾出來。
可,最初知道臘八粥,是從冰心的一篇懷人文章中。她說:臘八粥中須有十八種干果,代表十八羅漢,是紀念先人的一種祥和食品。她的母親是1930年臘八逝世的,所以,每年要熬臘八粥以示緬懷。從老人那冰清溫婉的筆調敘述中,我似乎能品咂出那份香甜與回憶之美。
其實,即使不用十八種干果,臘八粥的主料和輔料也甚為復雜,包括大米、糯米、小米、黃米,赤豆,粟子,紅棗,粥成后還需有染紅的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子、葡萄干,這樣豐富的搭配,在小時的家里,是無論如何也難以尋覓得到的。即使現在,做這樣一碗粥也常需費一番心力。
當我提起臘八粥時,是站在一種別致的角度,置身于一個完全篤實的環境之中。于是,一時間,我的記憶里彌漫著一股甜糯的香味。其實,印象中,家境清寒,似乎從沒有過過臘八節的。所謂的粥,就是最簡單的白米粥,而那米,過來人都知道,得經過好一陣挑揀,慢慢挑去里面的砂子、石子,洗凈,才會上鍋。所就菜,不過是一些咸菜、醬菜之類的。再好一些,不過是粥里加些紅豆、赤豆之類的輔料,調節一下。但是這種簡單,卻是能見出寒苦度日的功力。
【作文3】臘八粥
笑聲是生命的點綴,而美食是點綴的色彩。豐衣足食的人一般都是身心健康的,因為廚房里鍋碗盆吹成了一首洗滌心靈的交響曲。我今天要講述的就是令人飛流直下三千尺的一絕——臘八粥。
許多的食品做法都很令人惱火,因為太煩了。奇異的美味臘八粥卻是個例外,它的味道香甜可口,令人陶醉。做法卻極為簡單,只要把小米、飯豆、棗、栗、白糖、花生、杏仁、桂圓合并在一起,煮成一鍋,讓它們在鍋中嘆氣似的沸騰著,單看它那嘆氣樣兒,聞聞那股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碗大碗地裝著,大勺大勺朝口里灌呢!
所謂的人靠衣裝,樹靠皮,現在應該添上一句“食靠相”了。臘八粥的樣子就好似一個粗魯的大漢,臉上長滿了大豆子,這有白色的斑點,那有黑色的大豆,這樣子的確使人不堪入目啊!
雖然做法簡單,一看就會。可吃起來時,還是有點講究。我的吃法主要是先吃棗。那大的棗的樣子可不怎么樣,想想都知道,在鍋里泡了那么久,又嘆息了那么久,能不大嗎?但吃法講究的就是棗越大越好。因為這樣一來,棗子里面的甜水也越多,輕輕咬上一口,香甜的口感快速充滿你的味蕾,濃郁的氣味在口中久久不舍散去。再狠狠地吸一口,溫暖的汁水緩緩從咽喉里劃過,靈動得像朵花兒,優雅得像只蝴蝶......
關于臘八粥還有一個遙遠的傳說。在安徽鳳陽,小時候的朱元璋家境非常貧窮,為了維持生計,到富裕人家放牛,卻因犯了錯,被關到了一間小破屋里,還被打了一頓。當被關了兩天兩夜時,朱元璋非常絕望。忽然,有一只老鼠跑了出來,鉆進了一個洞里。朱元璋心想:抓只鮮?充饑。他找來一個破鏟子,順著老鼠洞往里掏,卻發現老鼠沒了,卻又大米、豆子、栗米、紅棗、芋艿,這應該是老鼠的糧食包。朱元璋喜出望外,連忙捧起來,裝在破鍋里,又想法子弄了些水放進去一鍋煮。結果煮成了一鍋亂七八雜的粥。朱元璋一口吃下一碗,味道香極了!覺得從來沒有吃過這么有味道的東西,并呼呼大睡了起來,并在心里將粥取名為“臘八粥”。
我愛你,甜美的臘八粥!你是我國從古至今的“活化石”。我愛你,簡易的臘八粥!你的身體已融入我的心扉。我愛你,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