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憶江南寫作背景(憶江南注釋和譯文)
弘賢作文網“憶江南的寫作背景”相關憶江南,譯文作文內容:
憶江南(其一)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①。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②。能不憶江南?
【注釋】
①諳(ān):熟悉。②藍:藍草,其葉可制青綠染料。
【譯文】
江南多么美好,那里的風景很早就已熟悉。太陽升起時,江畔的鮮花紅得勝過火焰;春天到來時,澄澈的江水碧綠如藍草。叫人怎能不追憶江南?
【賞析】
白居易早年曾游江南,后因目疾回到洛陽,因而寫下兩首《憶江南》。晚年的白居易已經厭倦仕宦生涯,因此對秀麗的江南懷有特殊好感。
這首詞首句以一個既淺刻又圓活的“好”字總括江南的種種佳處,作者的贊賞之意與向往之情已盡皆寓于其中。
整首詞以詞藻明艷的色彩取勝,作者別出心裁地以“江”為中心下筆,不遺余力地以濃墨重彩渲染江南風景:“日出江花紅勝火”一句表現出春天花卉的生機勃勃之態,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濃艷、熱烈之美;“春來江水綠如藍”則描繪出春水蕩漾,碧波千里的景象。作者敷彩設色,采用異色相襯的手法,使“紅勝火”、“綠如藍”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區區十幾個字,完美勾勒出一幅絢麗耀眼、層次豐富的江南春景。這種高度的藝術提煉,千百年來讓人們永憶這勝似畫圖的江南春。
整組詞受民歌的影響,既具有回環復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潑的情調。
⊙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貞元十六年(800)進士。元和年間任左拾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緝拿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通俗易懂,相傳其詩作要老嫗聽懂為止。與元稹并稱“元白”。與劉禹錫首開中唐文人倚聲填詞之風,今存《憶江南》、《長相思》等詞尤有盛名。有《白氏長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