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主題研討材料【四篇】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主題研討材料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社會的意義。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樹立“矢志愛國,報效社會;博學篤行,傳承文明;求真創新,奮發有為;明禮修身,自立自強”的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
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我們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德內容,最突出的就是體現了大學生對真善美理想人格的追求。使自己的人格完滿,就要不斷的加強自我修養: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其次,要做到胸懷磊落,謙虛誠實,這是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美德。再次,大學生還應當做到儀表端莊,服飾適當,舉止得體,禮貌待人,語言文明,談吐優雅。
社會主義價值觀為兩類,一是社會主義一般價值觀,二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強調以人為本,是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基本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構建和諧企業的根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凝聚人心。也就是只有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做,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我們廣大師生作為充滿理想、活力和激情的群體,容易接受社會和諧必須共同遵守的價值目標和行為規范,不易全面理解和諧社會就是通過對各種利益關系、社會矛盾的調整和處理來實現社會和諧與融洽。事實上,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只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以科學發展觀和公平正義的原則去解決市場經濟帶來的矛盾,才能以對人類未來文明和后人負責的態度去解決人與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發展要求,去解決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會的文明道德風尚,同心協力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實現任何遠大的理想都如滴水穿石非朝夕之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定是一個長期而又曲折的過程。在此期間,我們必將遭遇一個又一個難以預料的困難和挑戰,需要一代又一代勤勞、勇敢、智慧的中國人付出艱辛的努力。在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要動員鼓舞廣大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而持續團結奮斗,尤其離不開強大的思想保證和堅實的精神支撐。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主題研討材料2
縱觀歷史五千載,華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東方,猶如一條巨龍,山石可移,海河可枯,唯有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時間吞噬,匯聚成一股如同長江綿延萬里,奔騰不息的中國力量。
由于閉關鎖國,近代以來,中國這頭曾經讓世界為之嘆服的雄獅,一度沉睡不醒。得意忘形的中國國人固守陳規,與世界先進文化的脫離導致我們幾個世紀的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八國列強的侵略下,我們中華兒女自強不息,讓中國這頭雄獅再次蘇醒。而這時,我們是否應該讓中國文化也再次站在巔峰,引領世界,是的,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在各種場合提到文化自信,明確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何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司馬遷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這也是文化自信繼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成為第四大自信的原因。
想到做到文化自信,首先我們要自信,對自己所堅定的理念有足夠的信心。回望歷史,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三國的英雄,魏晉的文人,唐朝的極樂盛世,成吉思汗的封疆擴土,再到近現代的孫中山偉大的辛亥革命,毛澤東的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每一件都展現了中華的生命力和創造力。而作為一名學生,當我們懂事開始,在家時家長會教我們對自己自信,抬頭做人,低頭做事。在學校老師教我們文化,讓我們對文化自信,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思想政治,去觸摸那些國家大事與各類原則宗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深深地融入進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春節會闔家團圓吃餃子看春晚,清明節祭祖,中秋節賞月,每一個節日我們每一個人都參與其中,而正因為我們的延續才讓我們的文化顯得格外濃厚,久遠。所以每一個人對文化與傳統的認同都是自己充分自信與對傳統尊敬的表現,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巨大的文化自信也便是由每一個個體的自信堆積起來的。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站立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我們一定要相信在黨的帶領下,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堅持文化自信,一定能建設社會主義強國!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主題研討材料3
文化自信是跨越時空的傳睛之筆,它自古歌向今調創新衍變,蛻變出無限的文化魅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李太白的飄逸灑脫;“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王勃的才高八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杜子美的兼濟天下。在粗布黔首間亦能“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當下,我認為挺直中華民族的脊梁骨,吟所感即為詩,正是不一般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新時代的創新歷史方位,它為“應無羌”的神女譜出一出出“當鳴世界殊”的“中國奇跡”,將航天事x業與文化結下紐帶,讓學習強國成為一種新興時代風尚。我們曾被唱衰“被智能產品毀掉的一代”已能毅然肩負后浪的職責,拼搏出中國文化更為靚麗多姿的底色。
余xx先生寫道:“學術無邊,文化無疆,永遠不能畫地為牢。”復興之路仍遙,文化自信勿忘,壯哉我大美中國鄉—愿吾輩青年無需在暗夜吶喊彷徨,在迎光奔跑之時,挺立中華文化之脊梁,以在不遠的美好未來抵達華夏人民的詩與遠方。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主題研討材料4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盛國運才能興盛,文化強大民族才能夠強大。文化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盛、強大至關重要。
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是這一時代義不容辭的使命。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覺。文化自覺,是一個民族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是對歷史文化的深刻認識,是對文化發展責任和擔當。保持文化自覺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礎。了解中華傳統文化,是文化自覺的第一步,是文化自信的基礎。這需要我們積極主動地擔當起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將優良的傳統文化傳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不斷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從而建設文化強國。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寬容。文化寬容,是在堅持主流文化的同時,積極適應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交融。弘揚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著眼于中華文化的長遠發展,以更加更加開闊的視野、自信的心態,吸納各國文化之長,使中華文化不僅植根于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而且符合世界發展進步的潮流。世界文化是由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共同構成的,我們應始終以一種從容大氣的態度對待,尊重各民族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文化的靈魂和生命,是發展先進文化的不竭動力和因素。文化創新是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總量不斷增加,文化需求個性化、多樣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只有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才能牢牢占領思想文化陣地,發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創造出體現中國風格的中國文化。文化創新為人們提供新的價值觀念、思想信仰、行為規范和科學知識,調節和引導人們的行為,豐富人們的智慧,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只有不斷推進文化創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使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才能更好的建設文化強國,實現偉大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