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游記作文
陜西游記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鄲腊桑韵率切【幘恼淼年兾饔斡涀魑模瑑H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陜西游記作文1
我的西北之行的第一站——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建筑外觀像是一座唐朝宮殿,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所以“陜博”的文物不僅數量多,而且品位高,價值廣。進入主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陜西的地形圖,你瞧!它就像一個跪著的兵馬俑——跪射俑。
陜西歷史博物館中最精華,也是最吸引我的是國家寶藏中介紹的“十大鎮館之寶”。今天我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皇后之璽”,它是漢皇后呂雉之物,是漢代皇后璽的唯一實物,非常珍貴。它的發現,是被一個孩子在無意中踢出來的。
我要介紹的第二件寶物是“獨孤信的多面球體印”,它有26個印面,18個正方形,8個三角形構成。當時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么他的印有那么多的印面呢?”聽導游介紹后我才明白:原來他擔任的官職非常多,每次批公文都需要蓋印,但身上帶那么多印又很不方便,所以才想出來把很多印集合在一個多面體中,古人多聰明??!它也是被一名叫做宋清的中學生在回家的路上發現的,當時,他以為撿到的是一塊奇怪的石頭,沒想到竟然是件稀世珍寶。難怪導游開玩笑說:“走在西安的路上,你要注意腳下,說不定也能踢出個文物來呢?!笨梢娢靼驳奈奈镏?。
還有國之重寶的“鑲金獸首瑪瑙杯”“青釉提梁倒注瓷壺”“杜虎符”等等,每一件國寶背后都有一個故事,對于今天的我們有重要的意義。就如國家寶藏中所說的每一件國寶都有它的“前世今生”,等著大家走進博物館來靜靜地聆聽呢。
陜西游記作文2
今天,我來到了十三朝古都陜西的西安。
走出了火車站,我們跟隨著導游直接來到了西安的古城樓,現存的'古城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恒建筑。它有四個城門,分別是東城門長樂門、西城門安定門、南城門永寧門和北城門安遠門。
我們從東城門長樂門進,登上城樓,導游讓我們抬頭看,我看到將軍樓正門的匾上寫著四個大字:紫氣東來。導游說,紫氣東來這個成語故事就是在這里發生的:在某一天早上,有一個大將軍,出了他的將軍府,看到天空中有一絲紫色的云,就知道有貴人來了。
導游介紹,由于古代兵器非常落后,城門又是唯一的出入通道,因而這里是封建統治者苦心經營的防御重點。為了不讓敵人輕易地攻入古城樓,古人便在古城樓外挖了一條護城河,這條護城河又寬又深。古城樓內的士兵們可以乘敵人在過護城河的時候打擊。如果真有強兵渡過護城河進入閘樓時,在城門閘樓和箭樓之間有個很大類似天井的地方叫“甕城”,是屯兵之處,四周圍墻高聳,士兵就可以把城門全關上,來個甕中捉鱉。
古城樓最初由隋文帝修建,后經多個朝代精心修補和完善,但在唐朝末年由于戰爭受到了嚴重的破壞。經過明朝的擴建,使古城樓更為堅固。
現在的古城樓特別大,環城一周有11。9公里,我們走了好久才看完整個古城墻。如此壯觀、設計巧妙的古城樓,是古人聰明才智的表現。
陜西游記作文3
來到了西安,怎么可以不看兵馬俑呢?可不,我們今天去了位于臨潼的秦始皇兵馬俑。
來到了秦陵兵馬俑博物館,聽講解員說,1974年陜西臨潼干旱,國家號召村民打井取水,一個叫楊新滿的民兵帶領村民在打井時挖掘出來了第一個兵馬俑。那時,楊新滿挖到了一個兵馬俑的頭,他以為是一個瓦罐,于是朝別的農民大喊:“峨(我)挖出了瓦罐!”但他又仔細的看了看,發現上面有眼睛鼻子。一邊的村民說:“老楊,你把土地爺的頭給挖出來了啊!”于是,他們把這個俑頭送到了當地文物部門去檢驗,這才發現了兵馬俑。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我們來到1號俑坑,它是目前開放兵馬俑最多的一個俑坑。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11排整整齊齊的兵馬俑,共有1000多件兵馬俑,非常壯觀,令人震撼。但是往后看,我卻看到的是許多兵馬俑碎片堆積在坑內,講解員說,這些兵馬俑本來拿著真刀真槍,但是古人項羽奪走了這些真刀真槍,并放了一把火把本來完完整整的兵馬俑燒掉,變成了一堆碎片。于是考古學家們只能一塊一塊地把它們拼起來,拼一個兵馬俑時間就要長達6個月,可見十分的辛苦。接著,我們去看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尊跪射俑。因為它是所有兵馬俑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也是兵馬俑的形象大使。
我們走進了3號坑。三號坑呈“凹”字形,這個坑的兵馬俑比較少,講解員說,如果說1號坑的俑是士兵的營地,那3號坑就是司令部了,這里有很多馬俑,顯然這里有許多大將軍。
兵馬俑之旅很快結束了,兵馬俑的很多制作工藝、秦始皇馬車的金銀焊接技術,至今還是個謎。古人的智慧和能力讓我們所有人為之震撼,我想這也就是兵馬俑進入全球八大奇跡之一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