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自信的理解與感悟【3篇】
制度自信的理解與感悟1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以來,黨中央首次明確建成文化強國的具體時間表,標志著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地位及其規律認識的深化,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我們深刻認識新時代文化建設新使命、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明確了前進方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回望我國5000多年文明史不難發現,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將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不懈奮斗的重要目標。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不懈努力,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文化建設高度重視。“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將建成文化強國確立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之一,體現了我們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的信心和決心。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文化越來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影響因素,文化軟實力在國家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對我們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下更大氣力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出了更為緊迫的要求。只有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繼續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進發。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我們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建成文化強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在數十年實踐探索和理論探索的基礎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把文化建設提升到新的歷史高度,強調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制度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的一項根本制度,把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可以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正是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偉大征程上不斷邁進、全面展開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將建成文化強國確立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更為清晰地點明了建成文化強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重要意義。
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制定和實施三個五年規劃。在這一發展進程中,“十四五”時期尤為關鍵,直接關系到能否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直接影響能否如期建成文化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十四五’時期,我們要把文化建設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實抓緊抓好。”這一重要講話,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將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為在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吹響了努力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沖鋒號。
在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黨和國家事業全新局面提供了強大正能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并對如何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新的謀劃和部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遠景目標的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領域的主要目標作出具體闡述:“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這充分體現了堅持遠景目標與近期目標的辯證統一、有機銜接:一方面,遠景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點;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遠景目標的階段性細化,是為實現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所進行的扎實準備。關于“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并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些具體要求,勾繪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和發力重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這些是我們在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必須深刻把握的戰略判斷和方法論原則。
制度自信的理解與感悟2
回顧我國發展史,歷盡滄桑,回顧我國的經濟發展史,日益進步,國家的強大,源于制度的健全,經濟的發展,源于制度的更新,人民生活的提高,源于制度的優越,通過發展史,更能體現出我國的優越性,也更加堅定了我對制度自信的信心。我認為,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一是制度的自信是用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質文化生活來體現的。體現一個制度好不好,那就要看是不是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三步走”戰略,人民群眾不但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基本實現了全面小康,這是完善的制度帶來的結果。
二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國民生產總的數目來體現的。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在短短的幾十年里躍居世界第二位,成為璀璨的東方明珠,證明我國的制度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是促進社會發展的。
三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在世界地位的提高中來體現的。近年來,我國的國際地位逐步提高,在聯合國的話語權越來越重,一帶一路計劃穩步推進,體現了大國的風范,就是因為我們制定了合理的外交戰略,實施了有效的合作方略。
四是制度的自信是用國防實力的提高中體現出來的。建國70周年大閱兵時,我們的部隊使國人驕傲,世人驚嘆,我們武器裝備使國人興奮,世人震驚,有報道稱,這樣的國家不能惹、也惹不起,這是因為我們有強大的國防戰略,制定了一系列的國防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建設國防,這是強國之路,更是國強奠基。
我們要堅持制度自信,因為我們有偉大的祖國;我們要堅持制度自信,因為我們有先進的黨;我們要堅持制度自信,因為我們有勤勞智慧的人民。
制度自信的理解與感悟3
20--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回答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上,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完善和發展什么”這個重大的政治問題,充分體現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視野和高度自覺的歷史擔當。
全會第一次系統描繪**制度的“圖譜”,由“13個堅持和完善”組成,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體系、**行政體制、**基本經濟制度、繁榮發展**先進文化的制度、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制度、“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等方面,部署了需要深化的重大體制機制改革、需要推進的重點工作任務。這些重大部署,是*堅持和發展**在制度層面的具體展開,是發揮我國制度優勢、提高國家治理水平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是我們堅定**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強調:“我們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們說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把堅定制度自信和不斷改革創新統一起來,努力做到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守正,我們就一定能推動**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在堅持和完善**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使**制度更加鞏固,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