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午節和父親節為題寫篇作文(錦集3篇)
【篇1】以端午節和父親節為題寫篇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粽子飄香,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這是一個家庭氛圍濃重的節日。而每年6月的第三個周日,是西方的父親節,是感謝父親的節日。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之相應的,西方也有母親節、父親節,來表達對父母的感謝。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方式感謝父母,最為常見的便是送禮了。送禮不是目的,送禮是為了表達孝心,表達對父母長輩的關愛,送的禮物如果正是父母長輩們所需要的,便成功表達了我們對他們的孝心。
隨著年齡增長,父母長輩們都陸陸續續有了白頭發,腿腳也越來越不利索,行動很不方便,連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開關燈、開拉窗簾、開關電視空調等都顯得難以應付。送給他們云家四鍵場景開關,配合紅外轉發器、窗簾控制器等智能家居產品使用,拿在手中輕輕一按,一鍵切換場景模式,輕松控制燈光、家電、窗簾等。
【篇2】以端午節和父親節為題寫篇作文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然而今年,恰逢端午節與父親節“巧遇”在周末。當端午節邂逅父親節,為喚起人們心中對父愛的重視,而商家們也搞起形式多樣端午節感恩活動,使人們在活動中分享濃濃的父愛。如今的端午節,傳統的劃龍舟、包粽子、制作香囊等依舊還在民間流傳。然而是否在過端午的時候,會有部分都是在外面購買粽子,又或是家里的比較年長的長輩們親自包粽子呢?對于今年特別的父親節,也有很多商家打起了親情牌,而在選擇禮品的時候,往往卻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是否也會比讓你眼花繚亂的禮品更能表達你對父親的愛呢?其實我們可以為父親親手包上一個粽子,相約父親出去觀看賽龍舟,或是陪他做喜歡的.事等等。同時在觀看賽龍舟或包粽子,制作香囊等這些活動里面,不僅可以促進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溝通,也可以讓我們的下一代體會到民俗傳統文化的魅力。
【篇3】以端午節和父親節為題寫篇作文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bai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尸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于堂中,剪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于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