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作文合集四篇
【精華】勵志作文合集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勵志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勵志作文 篇1
今天讀了“紹興晚報”上的六篇勵志故事,我深深地被感動了。這六篇小故事著實讓我看出了大人生!耳熟能詳的名人真事,含義雋永的勵志故事,深深地鼓舞了我的斗志。
我反復地讀著這六個故事,一個個道理在我腦子里越來越明顯,那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秋瑾不怕苦、不畏難的勁頭;學習張海迪與疾病頑強搏斗的精神;學習唐伯虎專心致志,一絲不茍地繪畫態度;學習鵬奮心不懈的決心;學習周恩來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這一天,我領悟到了:只要我們努力,一定能實現自己的愿望;只要我們勤奮,一定有收獲的一天;只要我們愛國愛民、遵紀守法,也一定能為祖國做貢獻,哪怕只有芝麻大的小事也足已。
在平淡的生活中,我總覺得自己身上缺少著一點什么東西。今天仔細一琢磨,哦,原來是“決心”。老師教育我學習要下決心,父母告訴我學習要有決心,但一次又一次的提醒,我僅僅只感覺到一個精靈在我腦海里蕩漾,卻很少為我所用。
媽媽常說: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是走向成功的起步。今天,在眾多名人、為人成功的故事面前,我下定決心,一定要認真學習。
啊!祖國,你是我們的“媽媽”,你孕育了多少仁人志士,我們為你自豪。年少的我們雖然不能做大事,但我們可以做文明、勇敢、聰明、機靈和認真的孩子來回報您!而且永不放棄!我們一定要茁壯成長!
勵志作文 篇2
前幾天,老師把一本散發著淡淡書香的《紹興名人故事》發到了我的手中。一拿到書,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
封面上有我十分尊敬的'幾位紹興名人的畫像,讓人一看倍感親切。我打開扉頁,發現書中介紹了古往今來的八十三位紹興名人和他們的故事,不禁在心中暗暗贊嘆:“我們紹興這塊土地上有這么多仁人志士,英雄豪杰,真不愧是名士之鄉。”
書中的故事真是既生動又豐富,仿佛是一塊塊磁鐵深深地吸引著我一口氣讀下去,有臥薪嘗膽的句踐這樣為國為民的一國之君;有興修水利、開鑿鑒湖的馬臻這樣一心為民的父母官;有鑒湖女俠秋瑾這樣不讓須眉的女中豪杰;有學到終生、開創新中國氣象學的竺可楨這樣的學術大師…….
從這些名人身上,我學到了一些從平時生活中不能學到的知識:我從王羲之身上,學到了凡事都要認真的道理;從朱自清身上,真正意識到了“貧賤不能移”的含義;從臥薪嘗膽的越王勾踐身上知道了“毅力”兩個字的用意……
除了得到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名人的故事激勵和鼓舞了我,讓我樹立了自信心,內心好象有一個聲音在說:將來我一定行!
讀了名人們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平時,我不仔細觀察事物,遇到困難都要爸爸媽媽幫忙,而不是自己鉆研,我深感慚愧。現在我決心要以名人們為榜樣,克服自己的缺點,平時要多動腦,多動手,多提問,多思考,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遇到問題要自己解決。我要自強自信,刻苦學習,打好扎實基礎,學習各種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想,成為有用的棟梁之才。
勵志作文 篇3
有根的地方就會有不滅的生命,有了生命就擁有了一切的希望,春天的美妙旋律不就是由生命和希望來譜寫的嗎?——題記
在《國家地理雜志》上,我看到了沙漠中一道奇異的風景,那就是胡楊樹。據說,胡楊是唯一能夠在沙漠中生存的樹。這種樹,很奇特,每年春天,幾乎所有的樹木都會長出葉子,即使他已剩下一個木樁。它有著不同的樹葉,有榆樹葉,有柳樹葉,還有楊樹葉。
這讓我想起了我家門前的那一棵桑樹。記得種下的第二個秋天,樹葉全落光了。奶奶說:“把它砍了吧,反正就那么點樹葉。”但無論我怎樣努力,都不能把它連根拔起。“算了,任它吧。”奶奶說著走開了,但桑樹的主莖已經被奶奶砍斷了。一米多高的樹干只剩下半米了,看上去,僅剩下一個樹樁。
第二年春天,當柳樹發芽時,門前的桑樹竟從被砍斷的莖上長出了嫩莖,長出了新芽,且慢慢地長成鮮嫩透亮的葉子了。
我很驚訝,但奶奶說:只要有根在,桑樹就能生長,春天就永遠不會離根遠去。
今年冬天,天氣格外寒冷,我家窗臺那盆長得十分茂盛的吊蘭被凍壞了。它的枝條和葉片都軟弱無力地垂吊在籃子邊上。翠綠,鑲著金邊的葉子也變成了棕紅色。一切生機似乎都被寒冷吸去了。但他的根還在。我把它的根移植到院中的泥土里,因為我相信,只要它的根還在大地的懷報中,春天就肯定不會遠去,生的希望在冬的煎熬中蘊蓄,生命終將重新開始。
有根的地方就會有不滅的生命,有了生命就擁有了一切的希望,春天的美妙旋律不就是由生命和希望來譜寫的嗎?
勵志作文 篇4
《每天做一件好事》一文寫了一個小故事,三個孩子在老師要求下每人每天要做一件好事之后,強行攙扶一位不需要過馬路的老奶奶過馬路,從而完成了他們的任務。
這雖說只是一個小小的幽默,卻給人以深思與啟迪。老師讓同學們每天做一件好事,自然非常好。而胡桑格、范利東和馬努目是為完成任務而做的好事。類似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是否還有呢?回答:有的。
在我還在上幼兒園的時候就有這么一次。
幼兒園里,老師也叫大家做好事,并說做一件好事得一朵小紅花,紅花越多越光榮。于是王海把自己家的尺子、娃娃、錢和杯子都拿去交給老師了。他的紅花越來越多,可家里的東西越來越少。不久,老師發現了這個問題,就把王海叫到辦公室來。我記得;老師說:“做好事不是為了小紅花,而是為了幫助一些有困難的人”。像你得到小紅花也是不光彩的。現在回想起來,卻深深覺得道理很深刻。當時他做的”好事“,純屬為己,談不上半點為人。
當然,真正做好事的人也是很多的。他們有一顆顆善良的心去幫助別人,急他人所急,想他人所想,從而使人們敬之慕之愛之。
再說一說這三個學生啊——胡桑格、范立東和馬努且爾,他們本可以很好地完成老師交給他們的任務——做一件能夠幫助別人的真正的好事,可是他們卻干了件近乎“惡作劇”的“好事”,實在是不好呀?
不過我想,可愛又可憎的胡桑格他們一定會做出真正的好事,因為他們畢竟還是想做好事的。
現在,社會上各處都有好事等著我們去做。我們只有以自己的行動多做真正的好事,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啊!
日成一事
這幾天,我讀了《101個道理故事》這本書。其中《每天做好一件事》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個故事講得是有一位小和尚,什么都想比人強,什么都學,但由于學的東西太多了,不但沒有表現得比別的師兄優秀,反而樣樣不如人。后來他聽從方丈的一番勸說,每天都能做好一件事,最后成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
當我讀到“假如你每天做好一件事,你就可以成功”時,萬分感慨:人不可能一口氣吃成胖子,事事想做,把所想的事情都擠到一起來做,反而會一事無成。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收獲成功,收獲快樂。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要拿第一的話,最終只能接受失敗。
當我讀完這個故事時,心想:我也像小和尚一樣,事事都想比別人強,因此也學了非常多。以后,我要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獲得收獲與快樂。我有一個朋友,他非常喜歡畫畫,他舉辦過個人展覽,參加過上百次要請,無論參觀者多少,有沒有獲獎,他的臉上總是掛著笑容,在一次聚會上,我問他:“你為什么這么開心?”“我為什么不能這么開心?”他回答,之后,他給我講了個故事。
有一個人,他喜歡畫畫、打籃球、跑步,他很要強,每一樣都要第一,但學習一落千丈,父親知道了,沒有責怪他,父親拿了一些玉米,又拿了一個漏斗,父親讓他拿著漏斗,把一粒玉米投進去,玉米便漏下來了,父親投幾粒,手中就有幾粒,父親抓了一些就放進漏斗里,玉米便漏不下來了,父親說:“每天做好一件事,你就能收獲一個種子,如果把事情放在一起做,就收獲種子了。”
他記住了里面的一句話:“微笑著面對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