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作文錦集六篇
【必備】成語故事作文錦集六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一篇什么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成語故事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故事作文 篇1
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圣人”。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么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后,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所以稱之為‘文’。”
所以,虛心好學,不以向比自己學識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請教為可恥,才能更好的進步。
成語故事作文 篇2
坐井觀天
蛙坐井中,終日沉醉于頭頂上一方藍天的美景。于是“井底之蛙”便被人譏笑為眼光狹小、見識淺薄者。但我想,坐井觀天未嘗不可,因為它是跳出井外,觀賞浩瀚星河的基礎。
試想,蛙既然能靜心于井底觀天,天長日久,必定會對眼前那方藍天中星轉斗移、日月變更熟諳無比。這無疑為它將來面對廣闊無際的天空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相反的,若蛙毫無思想準備,一開始就置身于廣闊的天空之下,難免會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
【出處】唐·韓愈《原道》:“坐井而觀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釋讀】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成語故事作文 篇3
今天晚上我同爸爸一起讀了寓言故事書中的`一個成語故事,叫做《曹沖稱象》,這個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個小孩叫曹沖,他很聰明,遇到問題會仔細觀察,動腦筋思考,最后想出辦法解決問題。
我要向他學習,做一個聰明的孩子。
成語故事作文 篇4
滔滔不竭
唐玄宗李隆基有個宰相叫張九齡,以善于言談而出名。他見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進言勸諫。張九齡主張任人唯賢,廣攬人才,并設置了選拔人才的專門機構。每當他與賓客們談論起經書時,總是“滔滔不竭”,意思是他說話像滾滾流水連續不斷。后來由于得罪權貴李林甫,張九齡被罷免了宰相職務。
成語故事作文 篇5
余音繞梁
我國古時有一位善歌者韓娥,韓國人。一次她經過齊國,因路費用盡,便在齊國都城(臨淄,今屬山東)的雍門賣唱籌資。韓娥聲音清脆嘹亮,婉轉悠揚,十分動人。這次演唱,轟動全城。唱完以后,聽眾還聚在雍門,徘徊留戀,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韓娥,請她再來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卻對韓娥很不禮貌,韓娥忍不住放聲大哭。哭聲悲傷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動得流下淚來。由于韓娥的歌聲,婉轉動聽,唱完以后兩三天,似乎還有遺留的歌聲,在屋梁間繚繞飄蕩,一連三天,大家都難過得吃不下飯。當人們聽說韓娥已經出城離去時,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韓娥不便違拗百姓的要求,便回來為大家繼續演唱了一次。聽眾很高興,幾天來的悲傷情緒一掃而空。 《列子·湯問》在描寫這一情節時說“余音繞梁,三日不絕”。從此,人們稱贊歌聲或音樂的美妙,余音不絕,就常用“繞梁三日”來比喻。
【出處】《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釋讀】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成語故事作文 篇6
教學目的:
通過新編成語故事,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積極動腦的習慣,發展創造性思維。
教學準備:
召開成語故事會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前些天,同學們的成語故事會開得很好,很多同學講得有聲有色,并且理解了很多成語的含義。今天,我們將進行更有趣的,也是有關成語的教學,那就是要求大家新編成語故事。(板書標題:新編成語故事)
二、教學活動過程及要求
1.提出新編成語故事的要求:①可以改變故事的情節;②可以改變故事的本來含義。
2.說一說“狐假虎威”這一成語故事的含義。
3.啟發思維,全班同學自由接編《新編狐假虎威》。
4.師生小結新編故事的優缺點。
5.學生自由選擇成語,按要求動筆編寫故事。
6.按小小組(三、四人一組)讀新編的成語故事。每小組選出一個最好的在全班讀。
7.大組讀故事,評出一、二、三等獎。
8.總結:同學們通過大膽的想象,深刻的思維,新編了這么多情節完整、想象豐富的成語故事,真不錯。課后,你可以把原成語故事和你新編的成語故事講給親朋好友或爸爸媽媽聽,請他們比較,最好能向你提出寶貴的意見。
三、教學效果
同學們新編的成語故事,創造了新的有趣的情節,有的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含義,有的給予故事全新的意義。
例如,有個同學的《濫竽充數新編》(前—部分省略),說南郭先生逃到了另一個王國,這個王國的大臣看到他手里拿著竽匆匆趕路,急忙攔住他說:“正好,我們國王要找一個人吹竽給他聽,那就請你吧。”他們把南郭先生推推搡搡地送到國王寢宮。國王支開了所有的大臣,要南郭先生吹竽。南郭先生見實在躲不過去了,便又裝模作樣胡亂地吹起竽來。那國王瞇縫著雙眼,儼然一個懂音樂的行家,還不時指指點地稱贊:“好!好!”
故事不僅保持原意:諷刺沒有真才實學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數,而且還諷刺了這個國王也是個“濫竽充數”的角色。
還有個同學在《新編狐假虎威》故事里說,小猴博士學成回山,識破了狐貍的詭計,結果,倚仗老虎勢力欺壓動物們的狐貍被老虎吃了。
還有個同學的《新編對牛彈琴》,里面寫:牛天天聽彈琴,長得快,產奶多。
四、教學后的感想
1.全班接編故事,小小組讀故事,同學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運用了合作學習的原理,
2.鍛煉了膽量,培養了同學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3.根據不同的成語自由編寫的故事,激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因為思維的發散性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所以說這一教學活動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