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集中營更可怕的是人心 優秀書籍讀后感1200字_讀后感-1453字作文
這是一個沒有陽光的下午,我從書架上拿起一本《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志愿者——一份來自波蘭臥底的報告》,封面設計完全是黑白色調,沒有色彩的照片讓人想起發生災難時的網站首頁和報紙頭版,傳遞著深沉肅殺的訊號。
這的確是一本浸透了悲涼沉重的書。作者皮萊茨基是懷著滿腔愛國熱情的波蘭天主教徒,為了執行波蘭地下組織的秘密任務,在1940年,他自愿被德軍逮捕,進入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主要任務有三:其一是獲取補給,振奮人心;其二是向外界傳送關于集中營的報告;其三是嘗試發動武裝起義。在經歷了三年地獄般的生活后,皮萊茨基于1943年逃離集中營?!秺W斯維辛集中營的志愿者——一份來自波蘭臥底的報告》一書就是他以親歷者的身份寫下的實錄。這份報告將他光輝與苦難同在的名字銘刻進歷史,并昭示后人切勿重蹈泯滅人性的覆轍。
對奧斯維辛集中營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里是人間地獄,是陽光下上演的罪惡。皮萊茨基的報告正以清晰有力的筆觸印證了這一點。成批被殘殺的猶太人,經歷嚴刑拷打的政治犯,沒有日本731部隊臭名昭著卻同樣駭人聽聞的人體實驗,蔓延的疫病與饑餓……這一切都被皮萊茨基真實地記錄下來。“報告顯示,一旦道德規則崩解,人性可以沉淪到什么地步。”評論者如是說。
讀到那些殘酷的字句,總是會想起保羅·策蘭那首著名的《死亡賦格》,一首以奧斯維辛集中營為背景的詩歌杰作。在奧斯維辛,文明變質了,腐化成黑色的陰云,污濁了人們的靈魂。集中營的長官肆意玩弄著囚徒的生命,而被關押者對身邊的死亡司空見慣,從尸體堆積而成的小山旁面無表情地走過。書中寫道,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司令官酷愛音樂,擅長音樂的囚犯被挑選出來組建樂隊,正如《死亡賦格》中所寫的,“他叫道更低沉一些,現在拉你們的琴,爾后你們就會化為煙霧升在空中。”司令官下達著屠戮生命的野蠻命令,卻喜愛著作為文明產物的音樂,顯得分外諷刺,也格外引人深思。那些慘死的生命,在書中是一個符號,在親人的心中是永遠無法平復的創痛。在人類思想日益成熟深刻、理性和人文主義不斷發展的20世紀,究竟為何上演出一幕幕慘絕人寰的悲???
報告里,集中營的酷刑與惡劣生活條件已讓人不忍耳聞;報告之外,書籍前言中皮萊茨基的故事更令人唏噓不已。為了熱愛的祖國,他不惜代價,將生死置之度外,他的名字卻幾近被歲月的煙塵掩埋,幾乎被歷史遺忘。其中的真相比集中營的生活更為殘酷:1947年,皮萊茨基被指控從事間諜活動,被波蘭當局逮捕入獄,受盡折磨后于1948年被處死。
不曾想到,他逃出了異國的人間地獄,卻落入自己同胞的罪惡之手。他說,奧斯維辛在蘇聯訓練出的波蘭人面前不過兒戲。從此,他在波蘭的歷史上被滅音近半個世紀,直到1990年才得以平反。
我們無從知曉,皮萊茨基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經歷了多少痛苦,他是否慨嘆命之殘酷、運之無常,是否后悔為祖國承受牢獄之災,是否后悔當初的決定。我們只能為他蒼涼坎坷的一生掬起淚水,灑落在這個幾乎喪失了感動能力的年代。
馬克·吐溫曾說,“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皮萊茨基留下的報告,與他一生的經歷,正是這句話無可辯駁的證明。命運不講邏輯,沒有注釋,它只把鮮血淋漓的事實拋擲在你面前任其橫亙綿延,不問你是否有注視的勇氣。
沒有人知道,那個時候作出殘酷決定殺害這位作者的人,心中是否有過一絲憐憫。也沒有人知道,人性為何會扭曲至此。
推薦閱讀:《佐賀的超級阿嬤》讀后感 一本書讀后感700字讀《魯濱孫漂流記》有感 六年級寫讀后感400字讀《三國》 三國演義讀后感1100字讀《秘密花園》有感 寫讀后感的作文1000字讀《狼牙山五壯士》有感 小學讀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