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蘭亭游記作文三篇
關于蘭亭游記作文三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蘭亭游記作文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蘭亭游記作文 篇1
圍棋比賽的第三天可以休息,爺爺帶我去了蘭亭玩。爺爺說:“蘭亭是書法圣地,你在學書法所以必須去看一下。”爺爺還告訴我蘭亭序的真跡已經沒了,刻在碑上的都是仿真的。不知不覺的我們已經到了蘭亭。蘭亭前有一大片擎天柱似的竹林和郁郁蔥蔥的'樹林,時而聞香,環境十分幽美。怪不得號稱書圣的王羲之在這里寫下了《蘭亭序》。
走進大門,沿著長長的小路走到了鵝池碑亭。導游叔叔介紹說:鵝池二字是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分別所書,人稱“父子碑”,亭旁有一個池子,幾只白鵝在池中嬉戲,十分有趣。
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太字啤”,傳說王獻之從小練字,八歲時自以為字寫的和父親王羲之差不多了,就寫了個“大”字給父親看,父親二話沒說,在“大”字下加了一點變成了“太”,叫王獻之拿去給母親看,母親說:這“太”字中只有一“點”最像你父親。王獻之問父親:寫字有什么密訣嗎?父親回答說:你把那八口大缸里的水寫完,自然就知道了。王獻之苦練書法,終于把八口大缸水寫完了,也成了一名書法家。
爺爺說:蘭亭序是王羲之請了41位朋友來喝酒,那里有一條小溪,于是他們把酒倒下小溪,灑流到誰面前就要作詩,作不出詩就要罰酒。王羲之是無意中寫了蘭亭序的。
盡管天氣很熱,我們還是興致勃勃地游完了整個景點,蘭亭不但讓我飽覽了美景,也讓我受益匪淺。
蘭亭游記作文 篇2
蘭亭,一直因王羲之的書法名作《蘭亭序》而名聞海內外。今年的國慶節,我終于有機會前去游覽一番。
來到蘭亭,只見四周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真是美不勝收!進入景區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四角碑亭,碑亭中間豎著一塊巨大的石碑,上面鐫刻著兩個大字:“蘭亭”。據說,這兩字還是清朝康熙皇帝寫的呢!
繞過了石碑亭,前面便是大名鼎鼎的“鵝池”了。鵝池里當然少不了鵝。七八只大白鵝神態各異,有的在悠閑地戲水;有的正閉著眼睛曬太陽;還有的在爭搶游人投下的食物……有趣極了。鵝池邊上也有一塊石碑,上書“鵝池”二字。看了石碑邊的介紹,才知道這兩個字還真不簡單,這可是王羲之和他的兒子王獻之合作完成的書法作品呢!簡介上還詳細說明了王羲之愛鵝、養鵝、觀察鵝、最終把領悟到的心得和書法完美融合的小故事,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穿過鵝池,就來到了蘭亭最著名的景點——“曲水流觴”!相傳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王羲之和一群好朋友來到蘭亭,沿小溪而坐,讓侍女把倒滿酒的酒杯放入小溪中,讓它順流而下,酒杯在誰的面前停下,誰就把酒喝掉,再作詩一首,故而成就了一件千古雅事,王羲之也為此事作了一篇序來紀念,這篇序正是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
走過“曲水流觴”,迎面是一座祠堂——右軍祠,里面是回廊形的'建筑,剛好把墨池圍在了中間。墨池的頂端是王羲之的雕像。回廊的四周還掛滿了歷代名家大師臨摹的《蘭亭序》。
參觀了右軍祠,我們來到了一個高大的臺子前。臺子上有一個亭子,中間一塊碑巨大無比,聽爸爸講,這個碑大有來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手書的《蘭亭序》,背面是乾隆皇帝游蘭亭時作的《蘭亭即事詩》,所以這一座亭就叫做“御碑亭”。
從御碑亭出來后,我們又參觀了蘭亭書法博物館和硯瓷博物館,再一次領略了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文化。
游玩過蘭亭,我一直都有種依依不舍的感覺。這里雖然地方不大,景點也不多,但這里的每一個地方都承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用心感悟。
蘭亭游記作文 篇3
初春的一天,陽光明媚,春風吹在臉上,沒有了剌骨的感覺,仿佛媽媽的手輕輕地拂在臉上,感覺舒服極了。這么好的天氣,可不能錯過。于是,我和爸爸、媽媽決定一起去中國書法圣地——蘭亭游玩。到了蘭亭,遠處傳來一陣陣“鵝、鵝、鵝”的叫聲,我走近一看,原來在一個小池里游著五只大白鵝,它們正在悠然嬉戲,歡快地歌唱著,全然不顧人們的靠近。原來這就是“鵝池”。在池邊我看到一個三角亭,亭中立著一塊石碑,石碑上面刻著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鵞池”。
傳說石碑上的“鵞”字出自王羲之親筆,“池”字是他兒子王獻之所寫。沿著幽靜的小道向前走,兩旁都是郁郁郁蔥蔥的翠竹。一會兒,我們就走到了“蘭亭碑”前,內有康熙親筆書寫的“蘭亭”兩個引人注目的大寫,這塊碑曾經被人砸斷過,所以在“蘭”字下面留著一條痕跡,真使人遺憾!我們接著往前走,又到了新的景點“蘭亭御碑”,御碑亭八角重檐,氣勢雄偉,內有康熙手書《蘭亭集序》和乾隆《蘭亭即事》詩。走下御碑亭,我發現有一塊可以練習寫毛筆的'好地方,我不由自主地拿起毛筆,蘸了點水,像模像樣地寫下了《蘭亭集序》的第一個字“永”。這一刻,我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潑墨揮毫的小書法家啦。當完了“書法家”,我們接著往回走,來到了右軍祠,這個右軍祠是紀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內有許多碑刻,刻的都是歷代書法家臨摹《蘭亭集序》的字帖,雖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跡,但也寫得龍飛鳳舞,使我這個剛開始學寫《蘭亭集序》的人流連忘返。墻角邊有兩棵盛開著無數臘梅花的臘梅樹,散發著清香,引來了不少蜜蜂。祠堂中間是墨池,相傳,王獻之為了學好書法,寫完了八大缸水,為了洗筆,把池水也染黑了。可見,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最后,我們來到了“曲水流觴”,小溪清澈見底,溪水緩緩地流動,溪邊擺放著軟軟的座墊,好像是在叫我們在這里停一停,學學王羲之飲酒、吟詩……蘭亭的景色是秀美的,竹木蔥郁,群山環抱,溪水清澈。
但是這次游蘭亭給我的最大的收獲是增長了許多知識,懂得了學習應該刻苦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