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性漫畫的啟示作文五年級【匯編五篇】
第1篇: 諷刺性漫畫的啟示作文五年級
我在書上看到了一幅華君武的漫畫,這幅漫畫雖然看似簡單,卻極具諷刺性,讓人不禁陷入沉思。
漫畫有一位青年男子,擼著袖子,他用鐵锨辛苦的把樹給種到了土里,正準備給樹澆水時,發現一位戴眼鏡的人雙手抱膝靠在小樹上。小樹才剛剛種下去,卻被這位戴眼鏡先生得倚靠下,小樹都彎了腰,小樹頂著彎彎的腰,像80歲的老奶奶,小樹好像萬分憤怒的說:“你快起來吧,我挺直的腰被你壓變形啦!有可能這輩子都還原型了。你可真過分呀!”右手拿著水壺的一位青年男子滿臉疑問的說:“你干什么?”帶著眼鏡的男子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說:“等著乘涼。”
這部漫畫中你是覺得哭笑不得呢?還是令你沉思呢?我們千萬不要像那一位戴眼鏡的先生,不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美好幸福,是永遠都體會不到勞動的快樂,你想啊,這位青年男子把這個樹種到了土里有可能幾年過去就變成蒼天大樹,那是得有多少的滿滿的自豪感呀!這種懶惰,不靠雙手想得到幸福的人,像這種不勞而獲,坐享其成人可真令人討厭。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人。例如,老師讓我們寫試卷,但是第二天會發答案,讓我們把錯誤的答案給改了,有的人,就耍了一點小聰明,不寫試卷,到了第二天發答案,直接抄上去。還有的人每天都說我一定要考100分,考上一個好大學,可是事實他并沒有付出努力,每天只是悠閑自得的睡在床上玩著手機。只有堅持努力的人,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俗話說得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我們不能一心想著靠別人的勞動,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第2篇: 諷刺性漫畫的啟示作文五年級
課上,我學到了一篇名為《假文盲》的漫畫,這篇雖然簡單,可卻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漫畫中,一個寫著“母子上車處”的告示牌立在一旁,原本應在這隊通道的一對母子靠在立牌邊,可憐巴巴地望著占著通道還面不改色的“假文盲”。四位身強力壯的男人正是那幾位“假文盲”,他們裝作若無其事,雙手插口袋里,目光悠閑自在,跟本不顧一旁的母子。那四個男人其實都看見了牌子上的字,可故意裝作自己看不懂,紛紛排在了這。
他們這樣,正是那些無視規則,有意不遵守道德,為了貪圖一時便利,絲毫不理睬那幾個大字的惡劣行為,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所以社會的公德和文明才會被破壞。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人,擁擠的公交車上,座位明明白白寫著“老弱病殘專座”可企圖霸占而坐在上面,毫不理會站著的老人的人不可計數;在立著“禁止停車”警告牌邊上,一輛接一輛的車都明目張膽地停著;在“禁止踐踏草坪”的標語下,早已看不到綠茵茵的小草,只看到一群吃喝玩樂的青年和休息的老人,他們其實都是為了個人利益……
如果社會上都是這種人,那會變得多混亂,這個漫畫時刻在提醒我們——要做一個守道德,講文明的人。
第3篇: 諷刺性漫畫的啟示作文五年級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天,年近末尾,火車站里人來人往。刺骨的寒風呼呼地吹著,向人們襲來。一位衣著單薄的母親緊緊地抱住自己的孩子。
火車站設有一處“母子上車處”。這位母親頂著寒風,顫抖著身子踉踉蹌蹌地走向“母子上車處”。可是,“母子上車處”早己人滿為患。而這些人并不是一對對母子,而是四個男人。這位母親望了這四個男人一眼,面露無奈。
這是華君武爺爺所繪的一幅漫畫。我對這幅漫畫上的四個男人所做行為十分不理解。第一位男人略顯肥胖,應該是一位家財萬貫的大老板,第二位男人,身材魁梧,之人戴軍帽,身穿軍大衣,應該是一位軍人。第三位男人身材矮小,戴著一副金絲眼鏡,應該是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第四位男人身材高大,戴著一個口罩,應該是一位醫生。這四個男人在社會上也是體面的人物,卻對“母子上車處”這個牌子,這對在寒風中的母子以及社會公德視而不見,仿佛是四尊一動不動的石像。他們明明都是文化人,卻裝作是文盲來讓自己更快上車。
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假文盲”比如前幾個月,我和媽媽去鼓山玩。在坐公交車時,公交車專有的“老弱病殘專座”都被坐滿了。而坐在“老弱病殘”專座的不是老人,孕婦,殘疾人,而是一位位身強力壯的年輕人!
“母子上車處”的四位男人和坐在“老弱病殘”專座上的一位位年輕人真的是文盲嗎?對,他們是“愛心盲”是“公德盲”,是可笑的“假文盲”!同學們,文盲并不可恥,可恥的是裝作是文盲的“公德盲”和“愛心盲”!
第4篇: 諷刺性漫畫的啟示作文五年級
前幾天,我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幅漫畫—《植數(樹)》,這幅漫畫的內容很簡單,但是,卻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畫面中,有一個人扛著鐵鍬,右手拿著“植樹100棵”的單子,邁著大步往前走,在他身后立著捆成一捆的樹苗,樹苗下邊寫著“植數(樹)”。看到這里,大家是不是已經忍不住笑了起來?照我們平時的做法,當然是挖一個坑種一棵樹,但這個人為了完成任務,把樹全部植在一個坑里。
這幅漫畫諷刺了一些人只求完成數量,不講實際,違背了實事求是的原則,違反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很顯然,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
記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玩,看見朋友的小妹妹不知在桌邊忙什么。走近一看,原來她正在練字呢!只見她手拿毛筆,唰唰幾下,一張紙就寫滿了。我拿起一張,仔細一看,上面的字雖然不少,但都東倒西歪的。
我很好奇:“你這樣練了有什么用呀?應該照著字帖,一筆一畫地慢慢寫。”
“老師說,多練字就能把字寫好。你看,我練了這么多。”她一邊說一邊得意地笑著。
“你這樣只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練再多都是沒用的呀!”我著急地說。
聽了我的話,她難為情地低下了頭:“難怪我寫了這么多都沒有進步呢!這下我知道該怎么做了。”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不就是這樣做的嗎?家長們讓小孩進各種培訓班的初衷很好,但不顧孩子的興趣,不能理性地安排孩子的培訓內容和時間,導致孩子敷衍了事,不能全身心投入,因而收效甚微。
所以,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捆成一捆種100棵樹,不如認認真真地種好10棵樹;與其追求數量,不如追求質量,這才是最有效的。
第5篇: 諷刺性漫畫的啟示作文五年級
漫畫是一種表現形式,用以諷刺社會中的不良現象,我這就有一則這樣的漫畫:一個伐木工來到樹林中砍樹,這時,一只啄木鳥到伐木工肩上,邊啄他的腦袋邊說:“這棵樹里一定有‘蟲’。”伐木工聽到啄木鳥的話,自覺理虧,灰溜溜地走了,樹木得到保護,森林恢復了平靜。
看著這則漫畫,我在談笑之余不禁沉思:這則漫畫反映了人們的貪心和心中的欲 望,這類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已是屢見不鮮。記得媽媽曾告訴我:“原先我上中學的時候,黑虎泉里的水真是清澈見底,有時還能看見水里有小魚一竄而過。當時我最喜歡在那里看書了。”反觀現在:不少人為了一己之利,舍棄了原本清澈的黑虎泉,在河里洗衣服、涮拖把,還有人用不干凈的瓶子在黑虎泉泉眼處打水,致使黑虎泉泉眼面臨因異物堵塞泉眼而枯竭的危險。不僅如此,就連泉水也受到了極大的污染,給有“泉城”之美譽的濟南抹上了重重的一筆!
這些人就像是漫畫中的伐木工一樣,腦中長了‘蟲子’,這些‘蟲子’把他(她)們的理智漸漸‘蠶食’掉,并大量繁衍出自私、貪欲等反面思想。在這則漫畫中,是啄木鳥拯救了森林,但在現實生活中哪些人是“啄木鳥”?這正是一個需要我們深思的問題,這也間接性的反映了人們內心越發冷淡的本質,但是,環境的好壞直接地影響到了我們的生存。所以,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保衛我們的家園,做那則漫畫里的“啄木鳥”,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讓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自我做起!
讓我們銘記這句名言:但存方寸土,留與子孫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