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馬克思觀后感1500字精選四篇
第一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后感1500字
2024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在觀看了電視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之后,我的感想頗多。該片形象地塑造了思想廣闊、勤奮工作的馬克思,展現了馬克思偉大的人格魅力和不朽的理論貢獻。
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不畏艱難險阻、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17歲的馬克思就樹立了為人類而工作的偉大志向。在患病期間,讀完了黑格爾的著作,產生了辯證思想。不滿23歲獲得了博士學位,寫了十萬多字的筆記,四萬多字論文,年輕活躍的馬克思不斷閱讀,翱翔在思想的天空中。他超人的領悟天賦與記憶天賦令人贊嘆,但更值得敬畏的是,也是他治學過程與革命實踐中最重要的一點,即充分與基層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相接觸。他震驚世人地寫道:“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他深入的了解無產階級,并為他們發聲。古人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可以說是馬克思的人生寫照。四次驅逐,不斷流亡,長期居無定所,馬克思克服了貧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依舊毅然決然潛心研究政治經濟學,創作《資本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謀求解放的理論武器,在崎嶇的科學道路上不斷攀登。
擁有世界國籍的馬克思為我們留下了他不朽的著作,是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馬克思,也逐漸成了一個舉世聞名、家喻戶曉的名字,“馬克思主義”被奉為工人階級的圣經,馬克思主義及其思想不僅與國家,社會有關,更是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從初中開始對馬克思主義有了模糊的印象,到高中政治中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深入了解,再到大學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使我更加了解社會與歷史以及未來。
“盡管我們所處的時代同馬克思所處的時代相比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但從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的大視野來看,我們依然處在馬克思主義所指明的歷史時代。”那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召喚,改變了人類的歷史。而馬克思主義仍將繼續影響世界的未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說:“今天我們紀念馬克思,是為了向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為了宣示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真理的堅定信念。”
馬克思為國家社會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作為一名正值大好年華的青年大學生,我也應向馬克思學習,以堅持不懈,不為艱險的精神,認準目標用積極的人生態度去漫步荊棘人生路,將自己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聯系在一起,為祖國的發展復興奮斗終身。
第二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后感1500字
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宣部指導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攝制了2集電視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在5月3日開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我認真的觀看了此紀錄片,感想頗多。
馬克思沒有偉大的職業,卻用他的哲學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對未來的認知!他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莫失莫忘,他就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并為之奮斗了一生。
馬克思的一生是一部富有傳奇色彩的壯麗史詩,該片生動再現馬克思和他的戰友們為人類解放事業奮斗終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的人生畫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進步特別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的深遠影響。片中珍貴資料影像、實地探訪、專家訪談和藝術動畫相得益彰,珍藏的歷史記憶與鮮活的當代實際交互共鳴,為觀眾開啟一場走近偉人探尋真理、不忘初心逐夢前行的致敬之旅。
馬克思的一生是胸懷崇高理想、不畏艱難險阻、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作為一名正在為事業打拼的年輕人,首先,我要為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要在不懈奮斗中綻放最美青春芳華,無悔青春;其次,是要有堅定的像馬克思一樣的堅持不懈,不為艱險的精神,認準目標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去漫步荊棘人生路。
第三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后感1500字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為了營造濃厚紀念氛圍,深刻緬懷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不朽功績,重溫馬克思的崇高思想,引導我們深入了解馬克思生平,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從馬克思的奮斗經歷中汲取智慧力量,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不朽的馬克思》。該片生動再現馬克思和他的戰友們為人類解放事業奮斗終生,矢志不渝躬身理論研究和革命實踐的人生畫卷,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社會進步特別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的深遠影響。
學習馬克思,首先要學習他偉大的人格。馬克思為了人類解放的崇高理想,顛沛流離而初心不改、貧病交加而矢志不渝;為了創立科學理論體系,畢生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為了改變人民受剝削、受壓迫的命運,滿腔熱情、百折不撓,始終站在革命斗爭最前沿。
學習馬克思,其次要學習好他的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指引著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動,始終站在時代前沿,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
學習馬克思,再次還要與時俱進抓好運用。與時俱進本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鮮明特色,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要求、新戰略,結合這些新要求,與時俱進地運用好馬克思主義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基本素質。
第四篇: 不朽的馬克思觀后感1500字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西南部的千年古城特里爾。沒有上過小學的馬克思在深受法國資產階級思想影響的父親的指導下接受了啟蒙教育。特里爾中學民主自由的氛圍讓17歲的馬克思就立下了“為人類而工作”的宏大志向。1835年10月,馬克思開啟了他的大學時代,從波恩大學到柏林大學,從一幅刻畫著馬克思最早形象的石板畫到“博士俱樂部”中慷慨激昂的年輕人,奮發讀書,勤于思考,筆耕不輟,不滿23歲的馬克思憑借一篇論文獲得了博士學位。為了追尋真理,與舊世界的反動勢力作堅決斗爭,馬克思先后做過《萊茵報》的主筆、《德法年鑒》的主編,在此期間他不但與終身的愛人燕妮結出了愛情的果實,與一生的革命摯友恩格斯開始了偉大的事業,而且在思想上也完成了從唯心主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
19世紀上半葉,風云激蕩的歐洲大陸就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馳騁的疆場。從德國到法國,從巴黎到布魯塞爾,從歐洲大陸到大洋的彼岸,馬克思為了革命事業四次被反動政府驅逐,甚至成為沒有任何國籍的“世界的公民”。馬克思恩格斯建立了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把正義者同盟改組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以科學社會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了宣告馬克思主義正式誕生的無產階級戰斗檄文《共產黨宣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成為1848年歐洲革命中無產者的革命號角!此時,馬克思29歲,恩格斯27歲。
1848年革命失敗后,馬克思流亡到了倫敦。在抵達倫敦后,馬克思立即展開了對救濟各國革命流亡者的工作,和恩格斯一起創辦雜志總結革命經驗和宣傳革命理論。在倫敦,在艱難困苦的流亡生活中,馬克思潛心研究政治經濟學理論,關心和支持各國工人運動,老朋友恩格斯在經濟上和研究上都給予了馬克思無私的幫助。經過長達數十年辛勤工作,馬克思克服了貧困、子女夭折和疾病等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寫出了政治經濟學巨著《資本論》。
馬克思沒有偉大的職業,卻用他的哲學思想拯救了世人思想,拯救了世人對未來的認知!他一直沒有放棄過自己的夢想,莫失莫忘,他就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他并為之奮斗了一生。
片中指出,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理論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學習馬克思的精神,我們要不斷地努力,不斷地開拓自己,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