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與夢想》觀后感500字范文(通用3篇)
《光榮與夢想》觀后感500字1
作為一部經久不衰的經典,《光榮與夢想》以歷史的角度對美國從1932罷工潮的“補償金大軍”至1972年水門事件及其余波的這40年的國家、社會乃至個人進行了詳盡的描寫。從罷工潮到呼拉圈風靡美國、從參與二戰到可口可樂在西方世界的興衰、從冷戰到貓王、夢露們的嶄露頭角,引領風尚,在作者的嬉笑怒罵之間,我們仿佛經歷了一次遙遠的穿越,在美國探索、改革、前行的路上,感受著星條旗下屬于他們的榮光,在與夢想相依相偎。
從1932至1972年,在這短短40年間,我們不得不驚訝,大洋彼岸的那個國度走過了多么傳奇性的40年。即便是此時此刻,這40年的喧嘩、狂熱、幽默、恐懼與彷徨都還余瀾未了——即便是此刻,美國依然正準備著水門事件的40周年反思。同樣,今朝此刻,當代人同樣普遍認為,當下成為了對罷工潮、朝鮮戰爭等等大事反思的契機。在反思了種種國家、社會層面的大事之后,縱覽這載著光榮與夢想的40年,我們得以略窺那始終高高飄揚著的漫漫美國夢,以及美國人追夢的身影。
20世紀,是人類歷史上步伐急劇擴大的時代。而美國夢,也正在此時不斷地發芽,生長。正如作者所說,這個時代,“英國人昂首闊步,仿佛他們就是世界的主人;而美國人自由散漫,似乎毫不在乎地球誰屬”。然而,在看似瀟灑的身影背后,卻是鳳凰涅盤般的不懈的追尋。而支撐起這高歌猛進的傳奇時代的,正是那一如既往的美國夢。
是的,太陽不用證明它明天會升起,可為了表達它對大地的愛,卻總在嘴上掛滿了星星。懷著這個夢,美國人將對民主、平等、和平、科學乃至光榮與夢想的渴望內化至心底,化作令世人瞠目結舌的一幕幕永恒。從埃莉諾那“總統夫人”光環之下毫不褪色的慈善形象,到默羅站在倫敦電視塔上直面馬耳他十字的勇敢背影,再到斯波克即使被侮辱為“流浪漢”也依然堅決反戰的執著背影,美國人的特立獨行為20世紀的人類歷史抹上了亮麗的一道風景線。充滿未知的年代里,人們都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且這只與他自己而不是他的先輩的所為有關。只要愿意冒險,愿意創新,愿意思考,自己的價值終有被承認的一刻。而對自由的思考,對真理的渴求,讓每個人不憚于口說我心,更無懼于外部世界的種種困難,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盡力以自己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人生。這一切,都是美國夢的見證。
當然,在火與鋼碰撞的火花背后,同樣也有不可免的黑暗與陰影。正如南北戰爭的雙方信仰著同一個上帝,某些人對“美國夢”的歪曲和誤解也有可能導致逆流的出現。就在罷工潮時,面對著“補償金大軍”的麥克阿瑟曾說過:“如果誰說筆桿子比槍桿子更犀利的話,那他肯定沒遭遇過自動武器”,小喬治巴頓在這個時候也曾用劍鞘擊傷了救命恩人的頭部,矛盾劇烈運動時,像麥卡錫那樣的政客們無視了常人的悲歡,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一切,讓人們的心中留下了陰影。更遑論二戰后那“猜疑的年代”,冷戰時的勾心斗角,不顧常識的力量,執意地階級斗爭,執意地爭奪利益,給全人類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損失。然而,我們應當明白,這并不值得后悔,畢竟這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要經歷的曲折。關鍵就在于,我們也要清楚,因為美國夢,因為美國夢所倡導的精神,星條旗下的社會具有了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從大蕭條時的《社會保障法》、柏林危機時西柏林上空的雄鷹到后來護衛黑人上學上班的軍隊,這些不和諧的音符被人們一一關注、消除。于是,歲月流轉,時過境遷,美國社會的進步從未停止,美國的國家綜合實力也因而從未離開過真正的巔峰。
何為美國人的光榮與夢想?也許,這本書就給了我們最佳的答案:光榮來自于偉大的傳統,夢想源于對自由的渴求。懷著美國夢,他們不僅瞻仰著先賢們竭力維護自由民主的身影,也尊重由內心散發出來的不可遏止的良知和靈感。在新時代、新天地之下,美國人日益奮發,在他們的努力之下,可以說:這夢想,不休不止。
縱覽全書,我們看見了那坎坷途上的心懷漫漫美國夢人兒,也看見他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光榮與夢想,為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以史為鑒,也許我們能在對大洋彼岸國度的反思之中尋找屬于自己的光榮之路,書寫屬于自己的現時夢想與未來榮光。
《光榮與夢想》觀后感500字2
? ? ? 周末在家把《光榮與夢想》看完了,這本書我買過來的時間有點長了,當時看了一小半就停下來了。最近空一些就把它給撿了起來,這本書更多的還是讓我對美國現代歷史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就算是在他們傳統民主國家要實行民主也是非常的艱難。也慢慢看出來,他們的總統權力在一步步的增大,也慢慢的看明白變大的原因。他們的權力慢慢的經常性的在失衡,但各種通過各種力量的斗爭最終卻能達成某種平衡。他們也在不停的修正,而且制度的修正是所付出的代價同樣的不小。? ? ? ?總統的權力在慢慢的變大,這是個很明顯的現象。日常的官僚對他的約束只在表面起作用,實際上總會有各種辦法來規避約束。只在每四年一次的選舉時,他才會真正的表現的小心翼翼。在表現民主時很容易走到另外一個極端。例如一項事件得到了選民的支持,那么不管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正義的,也不管這件事情是不正確的,他都會去做。里面比較著名的例子是,南方的一些州因為選民的支持,在60年代時敢明著反抗聯邦的去除種族隔離的命令。但如果一心跟著選民的意見行事是不會有前途的,選民是容易受到蠱惑的,口風也是很容易轉變的,例如在1965左右基本上是所有人都支持向越南出兵,4年后所有人都認為不應該介入這場不正義的戰爭。還有一個例子,張伯倫在1938年9月和德國簽署《慕尼黑協定》,在當時被認為是帶來和平的使者,給予的大量的贊譽。就在一年后?還是這一群人把這個協定說的一文不值。可以看來就算是在民主的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自己堅定的立場,就會左右不討好。正所謂想取悅所有人,那么最終只會得罪所有人。? ? ? ? 我在想,在民主國家政治會不會很容易和資本聯姻。我們在集權國家里很容易看到資本和權力的交換,但更多的是權力對資本的狩獵,而資本很容易就變成政治的獵物。在漢武帝時錢不夠了就抄富人的家,雍正在西邊軍資緊缺的時候就對江寧的富戶下狠手。德國為了資金和人民對商人財富的仇恨大量的毒殺猶太人。那在資本主義國家,資本為了安全,建立了一整套保護資本的方法。他們的勢力在慢慢的做大,變得能影響政策,變得能影響選民,變得能影響政治。在一些寡頭壟斷了整個國家的經濟的時候,整個國家的民主政治都要臣服于它,現在的韓國就是一個樣例。韓國整個國家都被少數的幾個財閥控制,要做到政治民主是根本不可能的,總統可以隨意換,但最終都不可能動財閥的一絲一毫的利益。社會的趨勢表明和平的越久,對體制內的精英越有利,這在哪個體制內都是一樣的。 ? 我們的爺爺輩,對政治體制問題做了很深入的思考,對于一個民族到底要走向何方做了許多的嘗試。最終選擇了現在的這個體制,認可了這個走向。這里面肯定是有很重要的考量的,現在這些歷史真相慢慢不被人所知了,但我們還是要接過這個重擔,深入思考,我們的民族和國家乃至全人類應該何去何從!
《光榮與夢想》觀后感500字3
千難萬險,百折不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電視劇《光榮與夢想》最后一集的這句旁白,是全劇劇情內容的高度概括。戰勝各種險阻、力量由微而巨,所有熱血豪情、激蕩人心的故事,全都包含如此的內容。而《光榮與夢想》將這樣的內容表現至極致。這種“極致”自然與整部劇的制作精細匠心正相關;而更重要的是,其所展現的內容,即我黨的誕生和成長,這本身就是一個熱血豪情、激蕩人心到極致的過程。
初看此劇片名,“光榮與夢想”,用詞宏闊,詩意盎然,但總擔心其難于落在實處。及至完整看完,顧慮打消。整部劇,40集巨大篇幅,正是起始于“夢想”,結束于“光榮”。光榮、夢想,兩個宏闊的詞語,首尾照應,真實不虛。劇集結尾處,革命先輩們登高望遠,一起回憶夢想起處、光榮歷程,畫面閃過,令人心潮起伏,令觀眾恍然如同隨先輩們一起行走遠道。每個人心中的緬懷敬仰、夢想光榮也都隨著劇中所表達的“光榮與夢想”噴薄奔涌,充盈胸懷。
《光榮與夢想》劇情內容跨越時間長、展示事件多、各種人物紛繁登場,的確可以說是一部具有厚重史詩感的巨作,此類影視作品,尤其是電視劇作品,在這些年來已經極為少見。因為拍攝這樣一部作品,是需要足夠的勇氣和功力的。劉江導演的劇組團隊無疑具有這樣的勇氣和功力。
這一類史詩作品,最忌羅列年代、堆砌大事、浮光掠影,如此一來,創作者自然也算完成任務,但對于觀眾而言,卻如走馬觀花,難以入心,難以沉浸其中。《光榮與夢想》在保留史詩氣質的同時,卻也能夠以一種帶有設計巧思的節奏感,在宏大的敘事圖景中,嵌入一個一個有情感、有情緒、有趣味、有表達的小段落、小場景,給各種人以關注和展示,讓他們在劇中都有表達的機會。
比如抗美援朝部分,《光榮與夢想》在戰場兵團交鋒、偉人運籌帷幄之外,還穿插了功德林內國民黨軍戰犯為志愿軍戰士做炒面的場景,杜聿明、黃維、王耀武等舊日軍官,炒面同時,還不忘言語爭論,令人頓感生動鮮活,進而理解“開國第一戰”戰勝之因,正是由于當時的各行各業、各類人群,萬眾一心同盼勝利、能夠共同參與其中。這些以“參與”為主題的劇情,自然會為觀眾帶來沉浸感。
同樣以“抗美援朝”部分舉例,上甘嶺的艱苦環境和宏觀戰場,配以《我的祖國》音樂,雄偉悲壯;而劇集接下來又會加入狙擊手張桃芳的段落,這位富有戰斗技能,同時又饒有性情的戰場英雄,有專注、有笑容、有擊殺敵人的戰果,這些畫面則又馬上給觀眾以明快之感。此類張弛有度的劇集風格,讓壯麗的史詩感和感同身受的沉浸感達到完美平衡。
而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史詩性表達中穿插的微觀段落,并非簡單體現節奏感的點綴。如張桃芳這位朝鮮戰場上的傳奇狙擊手,在高層簽署停戰協定之后,在正式停戰之前,對于是否射殺對面的敵人,有所糾結。這種設計,在展現出珍重和平、悲憫生命,以及保家衛國的正義性主題的同時,還讓觀眾看到了張桃芳這一角色的內心思索乃至人物弧光,讓穿插在其他段落場景中間的所有有關張桃芳的場景,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故事。《光榮與夢想》由這一個個具有弧光的完整故事和一個個宏觀大事件編織組合,有機、有設計感,其創作匠心可見。此劇足成同類作品中之翹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