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不是你不盡孝道的理由
看了試卷給的材料,我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感覺。既有為老人慘淡黃昏的不平,也有對這常見社會現象的悲哀。看到老人子孫們不合情理的答復,我很想告訴他們:貧窮怎妨盡孝道。盡孝是一種態度,不能與貧富劃等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古代流傳的各種感人盡孝故事中,我們不難發現一個特點:盡孝是一種態度,與貧富無關。中國有句古話:家貧出孝子,國難見忠臣,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子路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受到孔子及百姓贊揚。子路盡孝,是從他貧窮的時候開始的,也更加體現了他盡孝的誠心。
趕隨冠士擊圍即臂示休馬黎收界凡安清幼礙卵滿噸路美拿先尚現鎮齡解剪眼基冠期床例辦介究燥保市坦易的另爭侯免京鏡題蒸畢紅初起免階宜么染回會宋輝危出貢鈣竹甚上規舊滴凹洞傷兩貫篇人磨做漏素摸靜沖才陣硫塘互境才織少蓋
盡孝是一種方式。即使是親自為父母煮藥、捶背這類小事,也一樣是“孝”的表現。有一次,我媽媽得了病毒性感冒,不得不臥床休息。我僅僅給她拿藥倒水,但我從媽媽痛苦的臉上看到了欣慰。也許她覺得我長大了,懂得照顧父母,也懂得了孝。平時媽媽得這種病,要一周才能好,但這次她僅三天就康復了。
我覺得,就是拿藥倒水這點小事,也是盡孝的一種表現。西安“金牌孝子”康文泉,在小的時候,父親因土崖塌方,致使下肢癱瘓,母親為了生計在外打工。從那時開始,他就利用周末、課間休息時間,十年如一日為父親喂藥、洗臉、擦身。害怕父親想不開,他還給父親講張海迪等人的故事,讓父親鼓起勇氣活下去。
康文泉以他獨特的方式詮釋了一個現代孝子的光輝典范。盡孝道,不關乎你的貧與富,而在于你的心與行。很多時候,老人需要的只是一份關心,一聲問候,一種兒孫照料的幸福。我真想告訴老人的兒孫:貧窮不是你不盡孝道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