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精選29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精選29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精選2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
說起習俗,相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我的家鄉在春節期間,有一項習俗就是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臘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媽媽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睜開疲勞不堪的眼睛,因為小年夜實在玩得太開心了,導致睡覺時,一點兒睡意都沒有。媽媽說:“我可不管你這么多,今天按規定是要掃塵的,趕緊起來幫忙。”被逼無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立馬加入到除塵的隊伍中。
外婆是這次除塵的總指揮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媽媽去整理儲物間。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終于輪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興奮地問道。外婆思考了一會說:“要不然你去掃地吧?”我驚叫了一聲:“啊?”外婆說:“你可不要小看掃地,地板相當于一個家的臉面,如果地板干凈了,那說明這個家也干凈了。”我興奮地說:“原來掃地這么重要啊!”隨即,我飛奔到門外去拿掃把。開始認認真真地掃地。不知過了多久,家里終于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們看著干干凈凈的家,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這就是我們家鄉掃塵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們,你們家鄉的習俗是什么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
我的家鄉是“老子故里,道德之鄉”的渦陽,我們家鄉的春節別有一番特色。從除夕到正月十五,雖說忙忙碌碌,但是,在忙碌中體會到的何嘗不是歡樂呢?
除夕是最令人興奮的日子,這天可以說是辭舊迎新,大家穿上了新衣服。因為“無新衣,不新年”。傍晚,吃過年夜飯,就跑到大街上同朋友一起買各種煙花爆竹。到了店門前一看,哇!琳瑯滿目的商品,我的眼睛都要看不過來了。有飛天炮、摔炮、水雷、雷鳴......我真想統統拿走。
我把煙花拿在手中,用打火機點著,一下冒出了金色的火花。隨之又開始冒出不同顏色的火花。我急忙揮舞,揮舞出不同形狀。眼看快滅了,我又拿起了另一只來引火,居然引著了。我又拿起幾個煙花,全引燃,一只手上拿幾個,不停地揮舞,像仙女在凌空飛舞彩帶。真是美麗又壯觀!
還有摔炮,拿起一個,往地上一摔,立馬發出了清脆的響聲。還有飛天炮,是一個蜜蜂的外形,旁邊還有一個綠色的引火線。我把線點著,趕緊跑開了。它像一個飛碟一樣,旋轉著,隨之升天,發出各色的光芒。
當我們玩累了,便一起回家看聯歡晚會了,里面的舞蹈優美而喜慶,演員揮舞著手中的彩帶,臉上洋溢著節日的喜悅。還有各種小品,使人笑得合不攏嘴,又頗令人感動。
這天夜里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歲數大的人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了給父母延壽。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節日之一。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3
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粽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里了。說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里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后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么,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么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后,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并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并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后,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4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里,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里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后,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墻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么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里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后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舍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5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每當聽到這首歌,我總會想起我的家鄉——西南。雖然那不是什么大城市,但是,它見證著我成長,伴隨著我前進的腳步。
了解中國的人,都知道中國是有許多節日的,當然,也不會少了我的家鄉。我的家鄉,最為重視的就是春節了,因此擁有不少的習俗。
除夕那晚,每一戶人都不會睡覺,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阿,每個人到要守歲,直到十二點為止。而貪玩的小孩子們則跑到街上與小伙伴們玩煙花:“嗖,嗖,嗖”,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響聲,那漂亮的煙花拉著一條美麗的絲帶,在天空中劃下一道道拱門之后,“閃亮登場”了。煙花五彩繽紛,爭奇斗艷,把節日的夜空裝點成美麗的大花園!有的像仙女散花,快速地沖上天空,又慢慢落下來;有的像秋菊、月季,萬紫千紅,千奇百怪;有的像小流星,猛地竄上天空,剎那間又消失在夜空中……
在春節的大年初一的清晨,家家戶戶的人都忙忙碌碌的開始干活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人們在自家門上、窗上分別貼上了對聯、福字和窗花,人們都熱熱鬧鬧地迎接新的一年的來到。
雖然今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我已經上學了,新學年的開始,將意味著春節的結束,但在這一天,我們家還是要吃湯圓的,過年的氣氛絲毫沒有減弱,照舊的笑聲,照舊的喜慶,照舊的開心。就這樣,快樂的春節過去了,每當細細回想時,總會不禁笑出聲來……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6
過春節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習俗來歡度這個節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你們知道壓歲錢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說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里出來,專門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后就會發高燒說夢話,退燒后也就變成“祟”。有一大戶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把紅紙包著的八枚銅錢放在了枕邊。半夜里,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于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紅紙包上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了。今年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了許多的壓歲錢。我想用壓歲錢請婆婆爺爺吃頓火鍋,再用剩下的壓歲錢送一副手鐲或一條項鏈給婆婆。
壓歲錢是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的壓歲錢會怎么用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7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少不了要吃粽子。最會包粽子了,因為奶奶包的種子特別好吃,所以我們每年吃的粽子都是奶奶親手包的。包粽子首先要準好包粽子的食材:糯米需要提前一天晚上泡好,再準備好包粽子用的粽葉和豬肉、泡好的綠豆等一些。食材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包粽子了。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放上一層拌好醬油的糯米,再放一層綠豆和腌過的豬肉,最后放上一層糯米蓋上豬肉,就可以把粽葉包成一個長方形和或者是三角形的,再用包粽子用的繩子把它綁緊,就大功告成了,一家人圍在一起跟著奶奶學包粽子,不一會兒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被奶奶送進了高溫蒸籠里,當粽子蒸到五分熟時,我在院子里都能聞到廚房飄出的粽香,芳香濃郁。這時,我就會跑到廚房里一個勁的問:奶奶粽子熟了沒有?奶奶笑著說:你這個小饞,再等一會就可以了。我又跑去院子里玩了一會兒,奶奶就喊我吃粽子了。我趕忙連走帶跑的進了廚房,拿上一個粽子,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那紅紅糯糯的粽肉,看著就饞,輕輕地咬上一口,細細的咀嚼,那真是美味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插艾草也是一大特色。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窗戶上面都會插上艾草,因為艾草可以殺菌驅蚊和消除病毒,起到辟邪和預防疾病的作用。艾草在我們當地可是個好東西呢!可以用來做食物、做藥材等等。
這就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有你也來感受一下我家鄉的習俗吧,我們歡迎你哦!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8
春節到了,我們家又忙碌了起來,姥姥姥爺包餃子,爸爸去買年貨,媽媽剪窗花、掛燈籠,弟弟在搞破壞,而爸爸給我布置的任務是貼對聯。
我剛接到這個任務,覺得非常簡單,而他告訴我,你不僅要貼對聯,還要寫對聯!哦,好吧,我爽快地答應了!練習了那么久的書法,今天我就要大顯身手了!讓我這個未來的“文學家、書法家”考慮一下,該寫什么呢?一定要把我們全家對新年的美好祝福都寫進去!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不行,這太俗了,我看鄰居就貼的這個。突然我想起來爸爸以前給我講的故事,人們貼春聯是因為在東海有一棵大桃樹,樹下有神土玉蝶,二神能避百鬼。
人們將兩位神刻在桃木板上,就是春聯,從此春聯就變成了人們普遍的習俗,王安石在元日中寫“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對,這兩句詩就不錯,既引用古代詩人的名句,又不落入俗套,成為一股清流。我去拿姥爺的毛筆用正楷,認認真真的抄在兩張對聯紙上,但哪幅是上聯呢?我又認真的上網查了資料,發現上聯是三四聲,下聯是一二聲,剛好合適,我將對聯從左向右貼上,因為上聯是在門的右邊,也就是在我的左邊。而橫批貼什么呢,沒有什么事是比家人在一起更重要的了,所以我就選擇“相濡以沫”,希望全家永遠都要互相幫助、扶持、、理解、包容。
春聯紅紅火火寓意“辭舊迎新,辟邪除災”,借它表達了我們全家迎祥納福的美好愿望。看,中國的習俗多有學問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9
我的家鄉在新疆,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新疆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也有特別的風俗習慣:新疆的服飾非常優美,富有特色,只是現在城市居民一般穿時裝。
少數民族有著較高的藝術水平,他們制作的地毯、刺繡、樂器,尤其是服飾制作的十分精湛。
各個民族的人都有不同的時裝,比如:蒙古族的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蒙古袍,富有特色的蒙古袍上,一粒粒晶瑩剔透的盤扣,像珊瑚碧波中閃耀,裝飾在圖案古樸的蒙古袍上,猶如錦上添花。而服飾上有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就是腰帶。腰帶不僅抗風抗寒,方便攜帶蒙古刀,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小花帽為硬殼、圓形或四楞形,帶棱角的還可以折疊。花帽布料采用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芯絨,帽子頂端和四邊繡有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花帽到處珠光閃閃,帽子的四周圍都是閃閃的珠片。在燈的明光下非常的美麗,五顏六色閃閃發光,比喻不出的絢麗多彩。
新疆服飾非常優美,富有特色,而且色彩鮮明,工藝精湛,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隨著時代的前進,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作為帶有民族風格的服飾,自然也發生了變化,這種風俗習慣會逐漸加有現代化。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0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三天三夜是完不成的。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是每年的第一天。我的家鄉叫元旦。大年初一,有“放鞭炮”的說法。也就是說,新年到了,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用爆竹聲去舊迎新。燃放鞭炮可以營造喜慶活潑的氣氛,是節日里的一種娛樂,可以讓人感到幸福和幸運。
春節的另一個習俗是吃餃子。為了驅邪求福,餃子要煮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多,飯后要把饅頭放在鍋里,意思是每年都要有余。曾經煮過的餃子,不要說“壞了”,而要說“賺了”。用餐時,除了每人一碗之外,還應該多盛一兩碗,以希望人們繁榮昌盛。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氣氛。春節餃子里塞滿了錢、棗和栗子。吃紅棗意味著在新的一年里早起努力致富;吃栗子,意味著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汗水;吃花生,可以長壽;吃了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哪一個,大家都衷心祝賀。如果孩子拿到錢,父母很高興,覺得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他們還想獎勵金錢來表示祝賀。
春節也有互相拜年的習俗。以前人們磕頭拜年,現在一般只是打個招呼。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發短信打電話拜年。祝福:好運、平安、財富、健康等讓人幸福的話語……
我覺得我家鄉的這些風俗蘊含著一個永恒的意義:希望努力了一年的人,能愉快的好好休息,調整好心情,然后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人要活得幸福平安!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1
大年三十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忙碌著,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
只見媽媽利索地把全家上下都被媽媽擦洗地閃閃發光。爸爸用透明膠小心翼翼地把“福”字倒著貼在大門上,我便問爸爸:“為什么要倒著貼呀?”爸爸告訴我:“福倒、福到,意思就是福氣快點來到。”我恍然大悟,哦!原來貼春聯也有這么多的學問哪!
我們一家人忙完樓上就急匆匆地回爺爺奶奶家了。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之后,就開始忙著貼春聯,爺爺奶奶和媽媽就忙著做飯,我們一家人分工明確,就又開始忙碌起來了。我和爸爸已經是貼春聯的“老搭檔”了,配合地簡直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所以說,不大一會兒,我們就貼完所有門上的春聯了。即使貼完春聯,腳步也閑不下來,一會兒東走走,一會兒西跑跑,根本停不下來。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歡聚一堂,談著一些開心的話兒。到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興致勃勃地看起了晚會。“咚”天上露出了笑臉,我趕緊催促爸爸快點放煙花。首先,放了一掛大地紅,他像一條巨龍,舞動著身上的金鱗片;接著,又放了好幾種煙花,它們像一朵朵金菊、一顆顆流星、一串串珍珠……天空中綻放出一個個笑臉,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聲響過后,各色煙花在空中飄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斕,真是漂亮啊!
春節的氣氛熱鬧非凡,春節的人們興高采烈,春節的孩子更是歡天喜地,我愛過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2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最喜歡過的傳統節日,比如說:有的人喜歡過元宵節,有的人喜歡過端午節;有的人喜歡過中秋節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
春節的到來使鄉親們都非常開心。這一天早上,我們一家人起得很早,因為要做很多事情。首先,我和媽媽要去超市買年貨,每一次過年買年貨是我最開心的時候。這樣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新衣服,還有吃的。我們買了非常多的東西,有:衣服、零食、干果、鞭炮、對聯……
在除夕來臨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福。不過我一直不明白為什么每一家都要貼福字。我問爸爸福字為什么要倒著貼?爸爸說你看到這個字會怎么說?我說我就想提醒別人,福字倒了,爸爸說是的,福字倒著貼,意思就表示福到了,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轉眼就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從中午飯后,爸爸就開始忙碌著,做了非常多的菜,差不多全是肉類,有:魚、扣肉、雞肉、鴨肉、紅燒肉那滿滿一桌,色香味俱全,讓人看了很有食欲。團圓飯到,一家人圍在桌前邊吃邊聊,多美好的畫面。
吃完了飯,我們就去放鞭炮了。家家戶戶的孩子們競相把鞭炮放上天空,那煙花猶如春日的繁花,在黑夜中綻放,如同寶石,一閃一閃的,亮的耀眼!放完煙花該做什么呢?是的,沒有錯,人人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老老少少圍坐在客廳里,一邊天南地北地聊著,一邊看著小品,一邊守歲。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我們的詩詞接龍中,我們又度過了一個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3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過春節,人們總要貼春聯、放爆竹和吃團圓飯。
每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不一樣,藏族人跳神舞,北方人吃餃子,而南方人吃團圓飯。土家人吃團圓飯時要關著門,不讓外人進來,半夜的時候才開始吃,一直吃到天亮,預示來年越來越旺。
而我們家鄉的春節過得可有意義了。年三十爺爺寫春聯、寫福字,爸爸忙著貼春聯和福字,媽媽和奶奶忙著做米粿。許多人家還做米羹,說其它,這是我們家鄉的特色,你們知道米羹怎么做的嗎?讓我來說說吧!把浸泡過一晚的大米用石磨磨成米漿,再加入干菜和肉類,最后煮成一鍋,香氣撲鼻,味道鮮美,我一次能吃上好幾碗。整個下午,大人們都忙著準備年夜飯。到了傍晚,放過鞭炮以后,我們圍坐在一起吃個團圓飯。
正月初一,我們早早的起了床,打開門放了新年的開門炮,隨著鞭炮聲的響起,我們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天。我們穿上了新衣服,早上吃上一碗長壽面,意味著來年的長壽,長命百歲。早飯后,我們再去祠堂祭拜“老爺”。我們拿著豬頭、黃豆、大米等,給老爺祭供。在頭一年,人們把豬養得肥肥的,這是對老爺的尊重。
正月初二,我們帶上禮品去走親戚、看望長輩。大人們聊聊過去一年的工作和新的一年計劃,說說小孩的學習成績。小孩們可以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玩游戲和放火炮。
家鄉的春節過得特別甜,不管出門在外的人有多遠,每年都要趕回家吃一頓團圓飯。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4
我的家鄉在田萍,那里空氣清新,風景優美。元宵節、舞龍、春節、國慶節……都是我家鄉的習俗。
那我先說說春節。春節是最盛大的節日。說實話,春節就是過年。很多人來買菜,準備晚上吃。新年早上吃餃子代表團團圓圓。除夕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晚上,孩子們匆忙吃晚飯,和其他孩子聚在一起。他們把早上買的煙花拿出來放好。聲音很大,但孩子們還是忍不住笑了。成年人聚集在一個人的家里打牌。到了之后,大人拿出家人的行禮,然后煮餃子吃。
元宵節其實就是元宵節。大人早起買燈籠,買香,買紙。晚上,大人去親戚墳前跪下生火。火燒一點,然后燒他們買的香和紙,然后在樹上掛燈籠點亮。
如果有人不買燈籠,可以把三根竹子放在一個三角形里,然后用紙把三角形圍起來,在里面生火,這樣也可以當燈籠照明。在村道上掛一盞燈籠。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我問我爺爺,他告訴我是給鬼點燈的。聽到這里我點了點頭。
端午節是農歷五月初五。每個家庭都要包粽子和餃子。他們口味不同。粽子甜紅豆,餃子甜咸。味道好極了。不管是咸的還是甜的,里面都是白色的餡,紅豆露在外面。甜的餃子是白色的,咸的是綠色的,色彩鮮艷,味道鮮美。
每個人的家鄉風俗都不一樣。家鄉的風俗雖然沒有完,但卻是家鄉最重要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5
在我的家鄉重慶,大部分的人們都會在立冬后腌臘肉。我的外婆也是如此,她腌臘肉,讓我嘴饞。
“媽,媽,那個天上掉下了一滴水!”這時我的外婆帶了一捆柴過來,“幺兒,讓一下。”原來是早上外婆腌的肉掛在天上掉下來的呀。
早上一起來,我便迷迷糊糊地看見外婆在廚房繁忙地工作著,身前有一盆一星期前腌的臘肉,加入了鹽、白酒、花椒的肉,看起來白白胖胖,現在則看起來有了一點味道,在加上花椒的襯托,更顯得有味了。
然后吹風晾干,就像現在那樣掛在天上了。
“媽,媽,那個天上的肉好久才能吃呀?”
“還早,要等到春節才能吃。”這句話讓我著急死了。
“幺兒,去撿柴和柏樹丫……”
“我要去,我要去。”于是我就上山撿柴去了。
“外婆,這是不是柴呀。”我拿起一根濕木棍在外婆面前得意的晃蕩。
“這不是,這是濕木棍。”我有點失望,但是依舊興奮,就蹦蹦跳跳往前走,一個稍微陡點的`地方我就手腳并用爬上去。“咦?外婆,這個長得像扇子的長了很多葉子的是什么呀?”“這個就是柏樹枝!”這句話讓我更加興奮起來,于是,我一看見長這樣子的樹枝就揀,一看見長這樣子的樹枝就收,一小時后回家后,我媽說這些柏樹枝可以燒兩年了。
柏樹枝燃起來了,熊熊的火苗跳躍著,濃濃的煙霧升起來,縈繞著一串串紅撲撲的臘肉,我牽住了我的目光。小時候感受過很多春節的習俗,但腌臘肉最好玩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6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說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著彩燈,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燈籠,貼著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后,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后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沖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仿佛各家各戶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盡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里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后,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7
我從小在農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鄉的集會。
會,人少時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會了。在我們鎮,一年有兩次會,完全是按照陰歷來計算的。
一年中只有兩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會的那一月,月初就會有人用油漆、涂料在馬路邊先畫上“占”字,先到先得,沒趕上的就靠邊站了。
而我們到了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開心。記得有一次,會趕上了星期天,于是就可以去趕會了。
會上人頭攢動,水泄不通。耳邊是叫賣聲、歌聲和游人歡笑的聲音,雖然行動不便,但是非常熱鬧。
自行車是進不去的,只能步行。這樣一圈下來,幾乎半天都走不完。
走的過程中,購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賣的東西不過幾樣:衣服,花草,魚,食物。會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作為一個地區的民俗傳統,這也非常具備地方特色了。
趕會趕得很盡興,但是年年如此,也難免有些枯燥。
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會卻越來越冷清了——會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沒有以前的熱鬧了。而集呢?為了建設文明城市,對集規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鋪直接移走了。這樣,城市的面貌光潔一新,可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
我們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設,但是傳統文化也不應放棄。一個地區人們喜愛的民俗文化傳統,應得到保護。
唉,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再趕一次集會。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8
今年,我是在廣東過年。俗話說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全國各地的民族風俗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家家戶戶都會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每到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會早早的忙碌起來準備豐盛的團年飯。而且會殺一只最大的雞用來祭拜祖先,寄托思念,祈求他們庇護和保佑的話語,能給家里人帶來幸福和安康。雞已成了廣東人過年時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既可以招待前來拜年的客人,又可以做成團年飯中的美食,也祭拜祖先的祭品。在家里每次拜完祖先,媽媽就會把用來祭拜祖先的雞重新出一道菜,端上餐桌,給解決掉。我為此感到不解,于是我問媽媽:“媽媽為什么雞給了祖先吃,我們還要吃掉呢?”媽媽笑著回答說:“祖先吃完了,我們再吃呀。”可我還是感到困惑,為什么祖先吃了雞,可盤子里的雞卻紋絲不動,毫發無損?
這里年年春節前都會舉辦迎春花市。花市的花五顏六色,爭相開放,有水仙、有大大小小的盆桔,有百合、有梅花、綠蘿、甚至還有可愛的多肉植物,等等。美麗的花朵吸了大批人,花市里人山人海,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燦爛的笑容。有人買了富貴竹,禹意節節高升,有了買了馬蹄(指一種植物的果實),表示馬不蹄停,仿佛,花市里的每一盆植物,都代表著每一種精神,給大家帶來好運。許多人希望過所能開個好彩頭,所以一般他們都會購買一些有好禹意的花盆植物回去,這也成了廣東的一個習俗。
廣東還有很多好玩的習俗,我還得慢慢的探索……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19
“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見來?”元宵節明月當空,處處張燈結彩,好不熱鬧。
說起元宵節,還有個不小的來歷呢。
相傳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他善良又風趣。一天,東方朔看見一個名叫元宵的宮女因無法盡孝而準備投井,阻攔下后便決定幫她回家。于是,他用計使民眾以為有天火降世的焚身之災。傳到皇宮后,他便讓漢武帝讓民眾在十五晚上掛燈,放煙火來躲避“天火”。
之后,由于沒有天火,漢武帝大喜,便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春節過后,元宵節很快就到了。
這天一大早,我便和媽媽做起了元宵。小小的元宵圓圓的,白白胖胖,十分可愛。
“咕嘟咕嘟——”元宵在沸騰的水中不停打滾,如同魚躍龍門般七上八下。一顆顆晶瑩飽滿,饞得人垂涎三尺。
晚上,便到了一天最重要的環節——燈會。大街上火光四射,將人們的臉龐照得紅通通,盡顯一派生機。
街旁,四處掛著大紅燈籠,各式各樣的紙燈、紗燈。“賣燈籠嘍!”小販一聲吆喝,孩子們便一窩蜂圍了上去,你爭我搶,氣氛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嘩——”一朵煙花穿入漆黑的夜空,綻放出美麗的火花。夜空頓時布滿了成千上萬的火花,如天女散花,又似牡丹盛開。盛開、落下……隨即,便又是一輪優雅的綻放。
元宵節,愿你在那燈火闌珊處,與家人共度歡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0
一年一度的廟會開始了,一想到可以買賣商品,那心里別有一番風味。
廟會起源于寺廟附近,所以叫廟;又由于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居多,在廟外擺起各種小攤賺錢,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如今人們節日假期,特別是春節期間的娛樂活動。
廟會不會再封閉的空間里,所以不會找不到攤位賣東西,賣家們排地而坐,買家們則可以一攤、一攤、一家、一家的找自己商品;本身熱鬧的場面,因為鑼鼓聲,變得錦上添花。除了祭神,娛樂和購物,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畫糖畫。
我走到糖畫鋪子前,興奮的說,師傅,來個豬的。我說。好嘞!師傅大嗓門一吆喝。只見他左一手,右一手,這么隨意的一揮,一個胖乎乎的小豬糖畫做好了。看著做糖畫這么簡單,我好奇的問師傅,這是什么糖,他竟然毫不吝嗇的告訴了我糖的做法。我回家就按照師傅告訴我的方法調制了糖漿,原以為是何方神圣,竟然是神似蜂蜜的一種糖,我小心翼翼的用糖漿一點一點的繪制我想要的各種圖案,可是不管怎么嘗試,無一成功。畫糖畫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簡單,不要小瞧任何一個“師傅”,他們可都個個“身懷絕技”。從這件事教育了我任何事情都不能眼高手低。
這廟會上好看好玩的民俗文化還很多,我喜歡廟會,是因為有好吃好喝的,是因為有玩好看的,更是因為有我喜歡的糖畫。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1
我們每當端午節,人家江湖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說到粽子,它的形狀不是方的,也不是圓的,而是三角形的粽子,是用綠色的粽葉包裹著雪白的糯米和香嫩的五花肉做成的,先得把粽葉洗干凈,然后把最底下先放一些糯米壓平,再放黃了,再放一些糯米,一定要壓平,要不然會不糯的,包好后放鍋里煮,隨后從鍋里散發出誘人的香味,不禁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盼著能早點吃到這軟弱香甜的粽子。
但是只怕我們都喜歡吃粽子,卻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相傳在戰國時期,其中有一個叫楚國的國家,因為大臣他的名字叫屈原,他不僅聰明,還熱愛自己的祖國,他為了讓祖國變得更好一些,經常想國君提出好意見,可是一些丞相卻不這么認為,他們合伙起來,要把屈原趕走,他們經常在楚王面前說他的壞話,楚王相信了把屈原給流放了,最后楚國就被敵國吞并了,聽說自己的祖國滅亡了,屈原非常傷心,五月初五這一天,抱著一塊大石頭來到了淚羅江邊,跳進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中,再也沒有上來。
因此,人們為了紀念他,為了使他的尸首不被魚蝦吃掉人們便用粽子來喂魚蝦,相傳至今便有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粽子是我們家鄉的傳統習俗,是我們的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習俗,我們不能忘記,更不能忘記屈原"結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頌為屈原"。讓我們一起把這風俗永遠傳承下去吧,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2
我的家鄉在湖北省蘄春縣,位于吳頭楚尾,是一個有著一百多萬人口的大縣。家鄉過春節非常熱鬧,也有很多獨特的春節習俗,比如:通常臘月二十三是小年,可在蘄春臘月二十四才是真正的小年,這一天,孩子們都穿上新衣服,高高興興地吃小年飯,玩鞭炮,算是過孩子們的年,所以叫小年。臘月二十五、二十六,通常家家都會打豆腐以作重要的年貨。臘月二十七則是打掃衛生、洗澡、洗嗽的重要日子,當地的民諺說:“二十七,洗舊跡”,意思是把舊的一年中不好的晦氣的東西洗掉,以圖來年干干凈凈、順順利利!臘月二十八則是除夕前最重要的日子,當地民諺說:“二十八,還年發!”意思是圖來年大發大旺,所以這一天的晚餐一家人會小聚在一起,吃一頓豐盛的晚宴,以祝全家興旺發財!民諺又說:“二十九,家家有”,表示臘月二十九,家家年貨置辦齊全,以備除夕夜之需。
大年初一大清早打開大門,燃放鞭炮,叫“開門迎春”,然后一家人就開始出行了,所謂“出行”,就是串親戚朋友,到人家家去了,人家會放鞭炮迎接,然后吃一頓飯,就算出行成功,初一到十五都是出行的日子。這些年,人們都喜歡到附近的廟宇里去出行,以圖吉祥安康、萬事如意。
蘄春的過年風俗,大體上說來屬于楚地民俗,沿革的歷史很久遠,可以追朔到古楚國,算起來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這個民俗一直沒變,算是本地很具特色的春節習俗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3
我就講一下我家鄉春節的習俗吧!我們那兒過春節都要殺整豬吃,還要掃塵和貼倒福。不一會兒,家里就煥然一新,顯得喜氣洋洋。除夕那天,我們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有年糕、臘腸、魚肉、羊肉火鍋、牛雜火鍋等等好吃的菜。飯后我們都要洗個干干凈凈的澡,洗掉一年的晦氣,然后換上新衣看春節晚會。我最喜歡的春晚節目是小品和相聲,因為小品和相聲真的很搞笑。等春晚的節目主持人在電視里宣布新年的鐘聲就要敲響,和電視機前的千千萬萬的觀眾一起倒計時的時候,我就會拿起早就買好的鞭炮和煙花,和姐姐一起去外面暢快一番了。看到滿天的五彩的煙花火焰,我別提有多高興呢!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太興奮了,不能像家里其他人那樣睡個大懶覺。我起床了就開始玩我自己的玩具或是看電視或是看看書,實在無聊,我就找點吃貨去叫姐姐起床……吃了早飯后,我們這些小輩就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去給長輩拜年了。這個我最喜歡了,因為可以拿到紅包!里面包了多少錢都不重要了,拿到紅包就開心,哈哈!走親訪友,吃吃喝喝,一直要到元宵節……元宵節那天,奶奶會在上午吃了飯就開始下鹵鍋,鹵很多好吃的菜,豬頭,臘腸,蓮藕……香香的,那個美味簡直無法用言語來表達!我一見奶奶開始鹵菜,等不及菜鹵好,我就開始跟在奶奶的身后要這個吃要那個吃,我就是個小吃貨……
這就是我家鄉過春節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4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風俗,而且各有千奇百怪的習俗。潮州的習俗,今天我來跟你說說吧。
春節時,有個習俗十分奇怪,初一或者三十時,全部潮州人要七點至八點起床,一家人把家里所拜的神抬出來,米碗里面插著三根又粗又大的紅蠟燭,擺上的供品有很多:雞、鴨、鵝,還有各家自制的食物。你可以想象一下,門口擺放的神千奇百怪,有土地公、觀音大士、王母娘娘……只有你想不到的。
正午一點時,潮州人禁穿花花綠綠的衣裳,只能黑、白或者藍。然后一家人一起去祠堂拜祖先。不過,奇怪的是,以前,拜祖先時是沒有女人在里面的,而且女人禁拜祖先,只有男丁能進去。為什么女人禁拜祖先呢?因為,潮州人認為男丁才能使家族興旺,女人一進去,就算對祖先不敬,所以,潮州人都有些重男輕女。
傍晚六點時,潮州人必須要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寺廟。如果你來過寺廟的話,會發現潮州人的寺廟跟其他的不一樣。別人的是拜佛,而潮州人卻是拜菩薩,菩薩臉上呈現出一副解救世人的面孔,一只手托著一個玉瓶,另一支手拿著一條樹枝,樹枝上還有幾滴水,仿佛快要掉下來,我想水有可能是凈化世人的心靈吧。拿香也很講究,不是拿七支、九支,而是十支。菩薩三支、門前兩支、皇天后土三支、土地公、土地婆各一支。聽說這樣可以保家族香火興旺、平安、逢兇化吉。
雖然各種地區的風俗、習俗不一樣。可是,我還是覺得潮州人的習俗最古老,很奇怪,使人很想去了解一下。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5
“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那天早上人們都會吃一碗臘八粥。為什么要喝臘八粥呢?原來,粥里的十八種干果表示著十八羅漢,喝粥是要祭羅漢。
臘月二十三是小年,那天要送灶神。二十四,掃房日,大人們會拿起大掃把,把家里的灰塵掃干凈。到了二十六七號,大人們就開始蒸饅頭、煮肉,我最喜歡的是大骨頭肉,下午吃完飯時,外婆總是給我一塊巨大的棒子骨,上面還剩一些沒剔干凈的肉,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抱著這么大的骨頭吃上面的肉,那該有多爽呀!到了二十八九號,我跟著爸爸上街買年貨,吃的、喝的、玩的一應俱全。
三十晚上,我們相聚在客 廳里,大家互相發紅包,男人們邊喝酒邊劃拳,女的們有說有笑的吃著飯,我們在沙發上跑上跑下,玩著自己的游戲。吃完飯后,我們帶著一堆炮下樓去放炮。爸爸和哥哥膽子大些他們放鞭炮,我和媽媽膽子小,只能放滿天星。回家以后,我和哥哥一邊吃水果,一邊號召大家組織“詩詞大會”、“撲克版大賽”等活動。
初二后的時間,我們多數在走親訪友,互祝幸福,喜盼來年全家吉祥。
春節的最后一個節日是元宵節,最好玩的是看花燈,有玻璃燈,有走馬燈,還月水燈。晚上回家,吃著元宵,祝福我們團團圓圓。
春節很快就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生活。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6
每年的春節,我們都會包餃子、放鞭炮,去拜年,而且還會領到紅包。
在除夕那天,大人們更是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去粘春聯,等到了傍晚,爸爸就讓我去點燃鞭炮,剛一點著噼里啪啦便響起來,那聲音呀,可大了。
等我們放完了炮,就去吃餃子了。來到屋里,奶奶說,他在一個餃子里放了一塊錢,誰吃到了,他就有福了。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心想:一定要吃到那一塊錢。可是我已經吃了五碗了,還沒有吃到那一塊錢。弟弟卻吃到了。于是奶奶說,弟弟真是幸運,是個有福之人。
天完全黑了下來,每一家又都放一些好看的煙花。我們家的煙花放完了,我們就會坐在房頂上面,觀賞別人家的煙花。
到了正月十五,我們都會吃元宵,媽媽買的元宵,有山楂口味和黑芝麻口味的,吃到嘴里,甜甜的,而且還非常的松軟可口。
到了晚上,孩子們都會挑著小燈籠出來逛燈會,玩游戲。
到了正月十六,早上天剛剛亮每家每戶門前都會燃起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大人們會拿著小孩子的衣服在上面烤,聽說烤一烤還能治百病呢。
我起床后馬上拿了一個蘋果,把一根棍子扎進了蘋果里面,把它放到火上慢慢烤,終于我把蘋果燒的紅彤彤,熱乎乎的,摸一下還有可能會燙到手呢。于是我就大口大口地吃完了這個又大又甜的蘋果。
這就是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我從家鄉的習俗里體驗到了無窮的快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7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去為已在天堂的爺爺去掃墓。走在路上,我第一眼就發現路上的行人與往年的不同,大家都手捧鮮花,提著水果,再也沒有以前挑著各種各樣的祭品,拿著一大捆的鞭炮去上山祭拜。帶著納悶和疑問,我步隨爸爸和媽媽走進了一座莊嚴新陵園里,兩旁青翠的松柏上掛著小白花應著臺階。我輕聲地問爸爸:“爸爸,這是哪里呢?我們不是說要去山上祭拜爺爺的嗎?怎么走到這里了呢?”爸爸小聲地說:“今年家鄉村里征集了一塊新地,把墓地都集中統一建成公墓,大家以后祭拜先人都要到這里來。”
我們順著臺階,找到了爺爺的公墓。媽媽把鮮花放在爺爺的墓碑前,爸爸為爺爺擺上了平時他最愛吃的水果和酒,我們一家人為爺爺深深地鞠了躬。望著爺爺慈祥的照片,我仿佛看到了爺爺也為這樣文明的祭掃方式點贊,爺爺生前是村里的村長,每年的清明節是他最忙最勞累的一天,因為大家要祭拜,燒紙錢,放鞭炮,就會發生森林火災,爺爺都要挨家挨戶地去為鄉親們宣傳文明祭掃的方式。如今,新一屆村長積極響應黨的好政策,征集新地,讓村里的先人及我的爺爺躺在環境這么好的地方長眠、安息。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聽著身邊的村民們都紛紛贊嘆,這樣的文明祭掃既環保又安全。此刻,我也為家鄉這不失傳統而又有城市化的創意感到自豪起來,家鄉的清明習俗變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8
按照余姚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開始。有一句俗話說的好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只要寒冬一過,接著到來的就是春天。在臘八那天家家戶戶都要熬臘八粥。差不多從二十五開始,孩子們就開始放寒假了,超市里也加緊進上了湯圓和水餃這樣的年貨。
過年了,孩子們最喜歡,大人們太忙亂,得去購買過年的食物和新衣服,好在新年的時候顯示出萬象更新的新氣象。
小年好像是新年的彩排。在舊社會里,家家都要祭灶王,買來麥芽糖粘住灶王的嘴,寓意是不讓灶王向玉皇告狀。但是現在這個時代,雖然有賣糖的,但也只是讓大家享用,再也不去粘灶王的嘴了。過了二十三,大家都忙起來了,新年也眨眼就到了,必須要大掃除一遍,還有幾戶人家會保留以前的老傳統,貼上春聯,現在城里很少看到了,在農村里還可以看到。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會其樂融融地坐在一起吃團圓飯。年糕是必不可少的,寓意著年年高。飯后老人們會給小孩子們壓歲錢,小孩們會拿壓歲錢去買鞭炮玩,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徹云霄,接連不斷,連對面講話都要大聲才能聽見。
新的一年就在鞭炮聲中開始了,初一余姚這邊的習俗是祭奠親人,我們也叫拜墳歲。初二開始陸陸續續地走親訪友。初五是迎財神,每家每戶都會放鞭炮迎接財神,希望來年賺更多的錢。整個正月吃吃喝喝,你來我家吃飯,我來你家吃飯,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才差不多結束了。
過完春節,我們也大了一歲,我更懂事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500字 篇29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所以習俗也很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習俗,我就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梅州市潘田鎮的習俗吧!
第一個習俗是: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這一天,我們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的,把臟東西都清理掉,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第二個習俗是:年二十九,貼對聯、貼窗花和擺年花。我們要在門口貼對聯,寓意祝福我們的家庭幸福美滿、合家安康。還要貼窗花和擺年花來迎接新的一年。窗花上有福字,福字可以正著貼也可以倒著貼,它們寓意:福到了。
第三個習俗是:年三十,吃團圓飯和發紅包,還有放爆竹。我們潘田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我們在團圓飯前要用一種香葉來洗澡。寓意把身子洗得干干凈凈的迎接新的一年。我們吃團圓飯要十分早的吃,一般三四點就吃了,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早早地迎接新年。我們晚上還要提前發紅包給別人,祝福他們,并且把祝福延續到下一年。另外我們要在晚上12點準時放爆竹迎接新年的到來,家家放起爆竹的聲音連接不斷,此起彼伏,十分熱鬧,讓我想起了宋代大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第四個習俗:年初一,喝早茶、吃早齋。這是我們潘田特有的習俗。早上要吃四樣東西:喝紅茶,寓意紅紅火火;吃錦糕,寓意步步高升;吃糖果,寓意甜甜蜜蜜;吃桔子,寓意大吉大利。
這就是我們潘田春節的習俗,我覺得很有趣,我渴望每年都回家鄉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