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外桃源導游詞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一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宜昌歷史悠久,在宜昌境內的清江流域就有“長陽人”的活動。境內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的發現,證明了七、八千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
宜昌遠古屬西陵部落,據《宜昌府志》記載:夏、商、周三代,夷陵為古荊州地,“春秋戰國時為楚國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郡縣,改夷陵置巫縣。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屬南郡。“漢承秦制”,西漢時夷陵屬荊州南郡,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改夷陵為臨江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又改臨江郡為宜都郡,領宜都(今宜昌)、秭歸、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縣。
三國時,吳黃武元年(222年),改夷陵為西陵郡,也稱宜都郡。晉太康年間(280—289年),改置為夷陵縣。東晉分夷陵西境(在長江南岸的黃牛巖至黑巖之間)另置一縣時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縣宜于國運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見于史。
南北朝時宋、齊皆與晉同。梁改宜都郡為宜州,西魏改為拓州,北周改為硤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硤州為夷陵郡,轄夷陵、夷道、長楊、遠安四縣,夷陵縣為郡治,隸屬荊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為硤州,領上述四縣,屬山南東道。天寶初又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硤州,轄原四縣,仍屬山南東道。
五代時,硤州與荊州、歸州為南平國。北宋復稱硤州,屬荊湖北路,仍轄原夷陵四縣。元豐年間(1078—1085年),改“硤”為“峽”。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峽州為峽州路,領原四縣,屬河南行省荊湖北道。明初,改峽州路為峽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峽州為夷陵州,領宜都、長陽、遠安三縣,治所夷陵,隸屬湖廣布政使司荊州府上荊南道。
清順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隸屬荊州府。順治五年,改“夷陵”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為宜昌府,改彝陵縣為東湖縣并為宜昌府治所,領東湖、興山、巴東、長陽、長樂5縣及歸州、鶴峰2州,隸屬荊宜施道。宜都、枝江、當陽、遠安4縣屬荊州府。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中華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民國元年(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民國十一年(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宜昌、宜都、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八縣先后屬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于宜昌縣城。枝江縣先后隸屬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8月,中共江漢區委決定正式成立第四專員公署(亦稱襄西專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改為當陽專署。5月20日,在當陽成立宜昌專員公署,同月在當陽組建宜昌市黨政領導班子。6月11日,在當陽蘆家灣正式成立中共宜昌市委員會、宜昌市人民政府。7月16日,宜昌城區解放。中共宜昌專署機關和宜昌市黨政機關隨即從當陽遷駐宜昌城。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湖北省分設八個行政區。其中有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轄宜昌、宜都、枝江、當陽、遠安、興山、秭歸、長陽、五峰九個縣。同時劃出原宜昌縣城區和近郊農村置宜昌市,直屬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轄。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區專員公署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為湖北省宜昌專員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屬宜昌專署領導。此時,宜昌專署轄9縣1市。此時宜昌專員公署轄8縣1市。1958年12月,撤銷宜昌專員公署,建立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銷宜都工業區行政公署,設立宜昌專員公署。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8月,撤銷宜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立宜昌地區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復為省轄市。1992年3月,為適應改革和發展的需要,經中央批準,宜昌地區和宜昌市合并,實行市領導縣的體制。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二
導游詞
通過對旅游地出產物品的說明、講解,客觀上起到向游客介紹商品的作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宜昌世外桃源導游詞,供參考!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光臨世外桃源!我是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的導游,姓,大家叫我*導好了。我衷心希望,在我的導游下,世外桃源能給您留下難忘印象,帶給您一份美好的回憶。借此機會,我講一下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的概況。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8公里,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2年)和國家4a級旅游區。它由昭君故里、三花園(桃花、櫻花、紫薇花)、土家民俗風情區、巴人部落和白馬洞五大景區組成。是一處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土家風情為一體的民俗旅游區。昭君故里顧名思義,與歷史人物王昭君有關了。大家知道,西漢后期,漢元帝選天下美女,王昭君被選入后宮。年僅十七歲的昭君姑娘乘坐龍鳳船泣別家鄉親人,途經南津關時,曾在此泊岸停留。
她與西施、貂蟬和楊貴妃一起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了民族團結,王昭君自愿請求出塞和親,使漢朝與匈奴之間六十年沒有發生過戰爭。所以,周恩來總理生前稱贊昭君是“發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望江亭。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王昭君出塞前.曾回故鄉省親。回京城那天,她乘雕花龍舟順江而下。鄉親們仰慕昭君,在此筑亭而望之,繼送一程。接下來,我們去參觀枇杷石。來到時枇杷石前,屹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孤石,孤石上長著一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為什么叫做枇杷石呢?大家可想而知了。
相傳王昭君乘坐雕花龍2 舟行至南津關時,不住地轉圈,江水誠意挽留。她為答謝峽江孕育之恩,摘下頭上珍珠擲入岸邊,頓時絲絲作響,形成一顆顆枇杷。冬去春來,枇杷果在巨石上長成一株枇杷樹,后人定名“枇杷石”。與枇杷石近在咫尺的便是思鄉橋。王昭君出塞和親,乘雕花龍舟順江行駛,在即將出西陵峽的時刻,見成千上萬的父老鄉親相送,于是棄舟上岸,在橋頭行大禮,虔求父老鄉親們止步,依依難舍故里。
思鄉橋因此而得名。大家思念的昭君姑娘在哪里呢?婷婷玉立的昭君姑娘現在正坐在昭君池中彈琵琶,歡迎大家的到來。昭君池因產桃花魚而得名。桃花魚是低等級無脊椎動物,距今約有15億年的生存歷史。相傳當年王昭君告別父老鄉親,沿著桃花繽紛的峽江而下,思念故里之情難以抑制,兩眼淚如雨下,兩岸桃花紛紛落下。淚珠滴在水里,桃花飄在水上,頓時化作桃花魚,簇擁花船,歡送昭君出塞。
“花開池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便是其真實寫照。各位游客,想看看當年王昭君乘坐龍鳳船泊岸停留的地方嗎?前面就是昭君渡了。昭君渡就是當時王昭君乘坐的龍鳳船在此停留的地方,其題詞是湖北省前任首位宣傳部長王爾重先生的墨寶。大家可以在此留影,以作紀念。在參觀下一個景點之前,我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宜昌的民俗風情。大家知道,伙計通常是店鋪里幫工的稱謂,但在宜昌伙計一般是不能隨便喊叫的,只有夫妻間才能彼此叫喚。大家想不想聽一首伙計歌呢?我唱的時候請各位配合一下。現在我們來到了清楓搖曳前。在一堆亂樹叢中,我們看到的3 是三峽地區特有的樹種,叫三峽清楓。這里有一個優美的傳說。王昭君為了民族團結,遠嫁匈奴,使漢匈之間和睦相處,惠及子孫。據傳,她到匈奴后,曾托人帶回樹種,播灑峽江,以表思念和安寧之意,后人改名為三峽清楓。“琵琶一曲千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就是清代詩人郭潤玉對王昭君的高度評價。接下來,大家即將進入的就是三花園了。首先,是桃花園,園內現有觀賞桃品種50余個,共8000多株桃樹。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五寶桃、日月桃、緋桃、人面桃和碧桃,人稱“桃花五仙子”。
每當“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的時節,株株桃樹吐蕾放花,光彩奪目。“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別樣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照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的這首詩,正是桃花園的真實寫照。櫻花園因盛產櫻花而著名。櫻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國是櫻花主要原產地之一。早在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已應用于宮苑之中,唐朝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世外桃源櫻花園品種繁多、共有十余種,系日本友人贈送。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櫻花盛開如玉樹瓊花,堆云疊霧,甚是壯觀,象征著中日友誼流傳千古。紫薇園因盛產紫薇而聞名。紫薇樹姿優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 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宋代詩人楊萬里詩贊頌:“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同時,紫薇還具有藥物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解毒作用。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的功效,可謂渾身是寶。
-->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三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世外桃源————桃花源旅游觀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東晉詩人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使桃花源名揚天下。
千百年來,桃花源以其幽靜秀美的獨特風貌,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戀,陶醉!她以紅樹、青山、斜陽古道聞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澗潺潺,藏鳳聚氣,瀉靈溢韻,“水回青嶂合,云度綠溪陰”,當大家沉浸在“偶聞黃發石中語,時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時,自會有一種幽深恬靜之感。
[傳說武陵漁郎所逢桃花林,正是這片林子。
每當桃花盛開,紅云飄浮,赤霞騰飛,與沿溪松濤、竹風映照,瑰麗多彩。
可謂“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現在登上的這座橋,叫“窮林橋”,以《桃花源記》“欲窮其林”而命名。
橋下流水潺潺,橋畔桃花灼灼。
傳說當年武陵漁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驚訝。
歷經滄海桑田,桃花溪雖已沒當年那么寬、廣,但“桃花依舊笑春風”。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萬歷年間,原為淵明祠,因陶淵明愛菊,遂改名菊圃,門口有副對聯:“卻怪武陵漁,自洞口歸采,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尋彭澤令,問圇園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
”是說當年武陵漁人,從世外桃源出來以后,把人間仙境透露出去,引采了古往今來的游人想找陶淵明先生問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變。
走進菊圃大門,仔細觀賞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環以垣墻,數處開窗,分前后兩進,前進人門為魚池,池旁繞以回廊。
兩旁隨地形高下,雕欄疏欞,修竹垂影,蘭桂飄香。
池上石橋縱跨,獅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為花圃,金菊競放。
正中是一塊淵明東籬采菊石刻,后鐫《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這棟古樸典雅、雕梁畫棟、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淵明祠。
正門廊柱上,掛著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聯:“心愛菊,睥睨榮華,難為斗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性嗜酒,不汲富貴,甘愿南山種豆,歸來五柳先生。
”寫出了陶淵明心愛菊花,厭惡榮華,不愿為五斗米折腰,辭去彭澤縣令;他特別喜歡喝酒,從不追求富貴,心甘情愿歸隱回園,種豆南山,好個五柳先生啊!淵明祠正中,供有漢白玉雕刻的淵明像,右邊是他自傳體銘文《五柳先生傳》。
這30多幅畫,以歷代名家所寫陶淵明為依據,介紹陶淵明這個偉大詩人61個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為官,五次歸隱田園,不為五斗米折腰,41歲辭去彭澤縣令后,樂道清貧,安居田園,終老一生。
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詩》的一部分:“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從這里我們仿佛看到陶淵明先生以極為淡泊的心態,視生如死,視死如生,超凡脫俗的高風亮節。
歷代文人賢達顏延之、杜甫、韓愈、白居易、蘇軾、黃庭堅、朱熹、辛棄疾、顧炎武、王夫之、龔自珍、梁啟超、魯迅等對之予以高度評價,字里行間流露出了對陶淵明先生的敬仰之情。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四
葛洲壩水電站是中國長江干流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樞紐,兼顧興利,防洪和通航功能。大壩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出口南津關下游約3公里處。長江出三峽峽谷后,水流由東急轉向南,江面由390米突然擴寬到壩址處的2200米。由于泥沙沉積,在河面上形成葛洲壩、西壩兩島,把長江分為大江、二江和三江。大江為長江的主河道,二江和三江在枯水季節斷流。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橫跨大江、葛洲壩、二江、西壩和三江。
葛洲壩水電站是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反調節工程,位于三峽大壩下游38千米處,它的成功實踐,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進行了實戰準備。大壩頂全長2606.5米,最大壩高53.8米,控制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千米,總庫容量15.8億立方米。整個工程分兩期。一期工程包括二江的發電站、泄水閘和三江的二、三號船閘、沖沙閘及其他擋水建筑物。二江電站裝有7臺水輪發電機組,一、二號機組容量為17萬千瓦,其余5臺機組容量為12.5萬千瓦。工程于1970年12月30日開工,1981年1月3日大江開始截流。6月21日三江船閘正式通航,7月31日二江電站一號機組并網發電。二期工程包括大江電站、一號船閘、大江沖沙閘和混凝土擋水壩等。電站設計裝機14臺,機組容量12.5萬千瓦。1988年葛洲壩工程全部完成,水電站設計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平均年發電量141億千瓦時。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五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helo!我叫,我是你們這一次游覽的導游。今天,我帶領大家去世界文明舉世矚目的桃花源游覽。希望大家好好觀賞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名勝古跡!
現在盡收眼底的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們世世代代在這塊樂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有趣的是,這里許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為“避秦時亂”,就以朝代為姓吧。
他們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設酒殺雞作食”,并“咸來問訊”。
沿齊整而古樸的石級下行,首先到達秦人居。
秦人居為秦代建筑樣式,古窗幽壁,雕梁畫棟,飛檐斗角,室內陳設極富先秦風味,室外田園桑竹,古意蒼茫。
[在這里不妨欣賞一下美妙的楹聯吧:“豁然敞五百奇蹤,祗山上白云,盡堪怡悅;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黃綺,未免塵囂。
它是說桃花源突然敞開了神秘境界,像無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戀、快樂、消憂解愁;到了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關于桃花源的漁樵仙隱種種說法,都搞清楚了。
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黃公、綺里季他們,晚年還出山輔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這兒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隱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
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連,結構精巧,造型奇特。
遠觀蛇行龍騰,氣勢非凡,古意野趣,淋漓盡致。
廊內高掛詩詞對聯,兩旁栽植各類花竹,一覽可飽平生之眼福。
顏延之的“畏榮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淵明高潔的人品。
游覽菊圃,就像閱讀了一本有關陶淵明的書。
穿過圓門,來到碑廊。
千百年來,游桃花源者,騷人墨客多覽物興懷,寫景抒情,碑碣傳世頗多,惜為風雨剝蝕。
現存唐代詩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雖歷經滄桑,尚可摩讀,彌足珍貴。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為八方三門四窗磚石結構。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六
歡迎大家光臨世外桃源!我是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的導游,姓xx,大家叫我x導好了。我衷心希望,在我的導游下,世外桃源能給您留下難忘印象,帶給您一份美好的回憶。借此機會,我講一下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的概況。
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8公里,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2年)和國家4a級旅游區。它由昭君故里、三花園(桃花、櫻花、紫薇花)、土家民俗風情區、巴人部落和白馬洞五大景區組成。是一處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土家風情為一體的民俗旅游區。
昭君故里顧名思義,與歷史人物王昭君有關了。大家知道,西漢后期,漢元帝選天下美女,王昭君被選入后宮。年僅十七歲的昭君姑娘乘坐龍鳳船泣別家鄉親人,途經南津關時,曾在此泊岸停留。她與西施、貂蟬和楊貴妃一起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了民族團結,王昭君自愿請求出塞和親,使漢朝與匈奴之間六十年沒有發生過戰爭。所以,周恩來總理生前稱贊昭君是“發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望江亭。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王昭君出塞前.曾回故鄉省親。回京城那天,她乘雕花龍舟順江而下。鄉親們仰慕昭君,在此筑亭而望之,繼送一程。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枇杷石。來到時枇杷石前,屹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孤石,孤石上長著一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為什么叫做枇杷石呢?大家可想而知了。相傳王昭君乘坐雕花龍舟行至南津關時,不住地轉圈,江水誠意挽留。她為答謝峽江孕育之恩,摘下頭上珍珠擲入岸邊,頓時絲絲作響,形成一顆顆枇杷。冬去春來,枇杷果在巨石上長成一株枇杷樹,后人定名“枇杷石”。
與枇杷石近在咫尺的便是思鄉橋。王昭君出塞和親,乘雕花龍舟順江行駛,在即將出西陵峽的時刻,見成千上萬的父老鄉親相送,于是棄舟上岸,在橋頭行大禮,虔求父老鄉親們止步,依依難舍故里。思鄉橋因此而得名。
大家思念的昭君姑娘在哪里呢?婷婷玉立的昭君姑娘現在正坐在昭君池中彈琵琶,歡迎大家的到來。昭君池因產桃花魚而得名。桃花魚是低等級無脊椎動物,距今約有15億年的生存歷史。相傳當年王昭君告別父老鄉親,沿著桃花繽紛的峽江而下,思念故里之情難以抑制,兩眼淚如雨下,兩岸桃花紛紛落下。淚珠滴在水里,桃花飄在水上,頓時化作桃花魚,簇擁花船,歡送昭君出塞。“花開池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便是其真實寫照。
各位游客,想看看當年王昭君乘坐龍鳳船泊岸停留的地方嗎?前面就是昭君渡了。昭君渡就是當時王昭君乘坐的龍鳳船在此停留的地方,其題詞是湖北省前任首位宣傳部長王爾重先生的墨寶。大家可以在此留影,以作紀念。
在參觀下一個景點之前,我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宜昌的民俗風情。大家知道,伙計通常是店鋪里幫工的稱謂,但在宜昌伙計一般是不能隨便喊叫的,只有夫妻間才能彼此叫喚。大家想不想聽一首伙計歌呢?我唱的時候請各位配合一下。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楓搖曳前。在一堆亂樹叢中,我們看到的是三峽地區特有的樹種,叫三峽清楓。這里有一個優美的傳說。王昭君為了民族團結,遠嫁匈奴,使漢匈之間和睦相處,惠及子孫。據傳,她到匈奴后,曾托人帶回樹種,播灑峽江,以表思念和安寧之意,后人改名為三峽清楓。“琵琶一曲千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就是清代詩人郭潤玉對王昭君的高度評價。
接下來,大家即將進入的就是三花園了。首先,是桃花園,園內現有觀賞桃品種50余個,共8000多株桃樹。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五寶桃、日月桃、緋桃、人面桃和碧桃,人稱“桃花五仙子”。每當“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的時節,株株桃樹吐蕾放花,光彩奪目。“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別樣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照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的這首詩,正是桃花園的真實寫照。
櫻花園因盛產櫻花而著名。櫻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國是櫻花主要原產地之一。早在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已應用于宮苑之中,唐朝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世外桃源櫻花園品種繁多、共有十余種,系日本友人贈送。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櫻花盛開如玉樹瓊花,堆云疊霧,甚是壯觀,象征著中日友誼流傳千古。
紫薇園因盛產紫薇而聞名。紫薇樹姿優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宋代詩人楊萬里詩贊頌:“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同時,紫薇還具有藥物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解毒作用。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的功效,可謂渾身是寶。
離開三花園,我們將去土家民俗風情區體驗一下獨特的土家風情。這里設有堂客屋,幺丫子房,大爺尕坊。在堂客屋里,你可以品嘗到地道、醇正的土家茶,聽一曲悠揚的山歌,享一次真正的清福;在幺丫子房里,你可以欣賞到土家小妹精致的手工,有興趣的話更可以親身一試,當一回真正的女人;在大爺尕坊里,擺放著許多土家人日常生活勞作的工具,你可以學著土家大哥的樣子操作這些工作,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堂客屋是土家族人把結了婚的女子叫“堂客”,叫自己的老婆前面不加姓,直接叫“堂客”,叫別人的老婆前面要加姓,不是夫家的姓,是娘家的姓,如“張堂客”、“李堂客”等。假如不曉得娘家的姓,就把她老公的名字作定語:“喂,王三麻子的堂客”等。
從“堂客”這個稱呼來看,土家族的老婆們與其它地方的老婆們比起來,家庭地位要高一些。“堂客”是“堂屋里的客”的意思,而土家族堂屋是供祖先牌位的、最神圣的地方,也是家里議事做決定的地方,最要緊的.去處,這就證明夫家不把娶進來的老婆當外人,直接就請到堂屋來。因為畢竟是外姓,不共祖先,于是給了一個“客”的稱號,叫“堂客”,可見夫家給的待遇和地位還是蠻高的。
一般來說,“女主內,男主外”,土家人也不例外。土家堂客們待人的真誠與熱情,極富鄉土人情味。若是聽得家人一聲高喊:外面客來噠!這時,無論來的客人是親是疏,是遠是近,土家堂客都會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笑臉相迎:“您兒是稀客、稀客。”接下來就少不了裝煙、泡茶、做飯三步曲。一般來說,是呼葉子煙,喝烤罐茶,吃坨坨臘肉。
呼葉子煙:客人進屋后徑直走到火垅坐下,主人將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堆放在一起,用吹火筒一吹,火就噼噼啪啪地燃了起來。火的上面吊著一只黑不溜秋的炊壺燒水。主人從炊壺里倒點水在洗臉盆將手搓洗,又在自己穿的衣服上面蹭幾下,就進屋拿煙去了。主人往往會同時拿出兩種煙,紙包煙和葉子煙。葉子煙又分幾類,有的切成煙絲狀,有的僅僅是晾干而已,也有講究的,在卷好的葉子煙外面再包上一層寫字用的白紙,看起來跟購買的紙煙相差無幾。
但鄉下人似乎更樂意呼葉子煙,切成煙絲的就用煙具裝著呼,有的煙具的桿兒足有兩尺多長,呼煙的人連腰都不用彎,直接在火垅里點上火。也有的煙桿很短,跟賀龍將軍用的那種差不多,點火時便用火鉗幫忙。還有的干脆不用煙具,卷好煙葉之后用手指夾著一邊呼一邊轉動。在吧嗒吧嗒的呼煙聲中,人們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聊著家長里短,怡然自得賽過神仙。
喝烤罐茶:呼煙的時候,火垅的柴火早已燃得很旺,炊壺里的水發出“咝咝”的聲響。主人將一尖嘴細頸加肚的茶罐洗凈后烤在火邊。又進屋抓出茶葉,放在茶罐里烤,每隔一小會兒就抖動一次茶罐,茶葉烤酥了,水也燒開了。主人將茶罐安頓穩妥,扳動炊壺,一股清澈的開水呈拋物線直入罐中,最后不忘蓋上罐蓋。
等待烤罐茶出汁的功夫,主人取來茶杯,先用開水涮幾遍,本來已經很干凈了,主人偏偏還要用黑乎乎的洗臉毛巾將茶杯里里外外反反復復抹幾遍,然后擺放整齊。開始倒茶了,第一道茶每只杯里只倒一點,第二道再給每只杯里添加等量的茶水,倒茶完畢,便按客人坐的順序挨個遞到他們手中,大家品得有滋有味。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七
親愛的旅客朋友們:
helo!我叫小王,我是你們這一次游覽的導游。今天,我帶領大家去世界文明舉世矚目的桃花源游覽。希望大家好好觀賞先輩給我們留下的名勝古跡!
現在盡收眼底的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們世世代代在這塊樂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有趣的是,這里許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為“避秦時亂”,就以朝代為姓吧。
他們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設酒殺雞作食”,并“咸來問訊”。
沿齊整而古樸的石級下行,首先到達秦人居。
秦人居為秦代建筑樣式,古窗幽壁,雕梁畫棟,飛檐斗角,室內陳設極富先秦風味,室外田園桑竹,古意蒼茫。
[在這里不妨欣賞一下美妙的楹聯吧:“豁然敞五百奇蹤,祗山上白云,盡堪怡悅;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黃綺,未免塵囂。
它是說桃花源突然敞開了神秘境界,像無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戀、快樂、消憂解愁;到了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關于桃花源的漁樵仙隱種種說法,都搞清楚了。
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黃公、綺里季他們,晚年還出山輔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這兒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隱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
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連,結構精巧,造型奇特。
遠觀蛇行龍騰,氣勢非凡,古意野趣,淋漓盡致。
廊內高掛詩詞對聯,兩旁栽植各類花竹,一覽可飽平生之眼福。
顏延之的“畏榮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淵明高潔的人品。
游覽菊圃,就像閱讀了一本有關陶淵明的書。
穿過圓門,來到碑廊。
千百年來,游桃花源者,騷人墨客多覽物興懷,寫景抒情,碑碣傳世頗多,惜為風雨剝蝕。
現存唐代詩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雖歷經滄桑,尚可摩讀,彌足珍貴。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為八方三門四窗磚石結構。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八
女士們、先生們:
歡迎大家光臨世外桃源!我是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的導游,姓__,大家叫我_導好了。我衷心希望,在我的導游下,世外桃源能給您留下難忘印象,帶給您一份美好的回憶。借此機會,我講一下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的概況。
世外桃源民俗旅游區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8公里,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2年)和國家4a級旅游區。它由昭君故里、三花園(桃花、櫻花、紫薇花)、土家民俗風情區、巴人部落和白馬洞五大景區組成。是一處融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土家風情為一體的民俗旅游區。
昭君故里顧名思義,與歷史人物王昭君有關了。大家知道,西漢后期,漢元帝選天下美女,王昭君被選入后宮。年僅十七歲的昭君姑娘乘坐龍鳳船泣別家鄉親人,途經南津關時,曾在此泊岸停留。她與西施、貂蟬和楊貴妃一起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了民族團結,王昭君自愿請求出塞和親,使漢朝與匈奴之間六十年沒有發生過戰爭。所以,周恩來總理生前稱贊昭君是“發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大家往前看,這就是望江亭。公元前33年,漢元帝竟寧元年春正月,王昭君出塞前.曾回故鄉省親。回京城那天,她乘雕花龍舟順江而下。鄉親們仰慕昭君,在此筑亭而望之,繼送一程。
接下來,我們去參觀枇杷石。來到時枇杷石前,屹立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塊巨大的孤石,孤石上長著一棵枝葉繁茂的枇杷樹。為什么叫做枇杷石呢?大家可想而知了。相傳王昭君乘坐雕花龍舟行至南津關時,不住地轉圈,江水誠意挽留。她為答謝峽江孕育之恩,摘下頭上珍珠擲入岸邊,頓時絲絲作響,形成一顆顆枇杷。冬去春來,枇杷果在巨石上長成一株枇杷樹,后人定名“枇杷石”。
與枇杷石近在咫尺的便是思鄉橋。王昭君出塞和親,乘雕花龍舟順江行駛,在即將出西陵峽的時刻,見成千上萬的父老鄉親相送,于是棄舟上岸,在橋頭行大禮,虔求父老鄉親們止步,依依難舍故里。思鄉橋因此而得名。
大家思念的昭君姑娘在哪里呢?婷婷玉立的昭君姑娘現在正坐在昭君池中彈琵琶,歡迎大家的到來。昭君池因產桃花魚而得名。桃花魚是低等級無脊椎動物,距今約有15億年的生存歷史。相傳當年王昭君告別父老鄉親,沿著桃花繽紛的峽江而下,思念故里之情難以抑制,兩眼淚如雨下,兩岸桃花紛紛落下。淚珠滴在水里,桃花飄在水上,頓時化作桃花魚,簇擁花船,歡送昭君出塞。“花開池魚生,魚戲花影亂。花下捕魚人,莫作桃花看。”便是其真實寫照。
各位游客,想看看當年王昭君乘坐龍鳳船泊岸停留的地方嗎?前面就是昭君渡了。昭君渡就是當時王昭君乘坐的龍鳳船在此停留的地方,其題詞是湖北省前任首位宣傳部長王爾重先生的墨寶。大家可以在此留影,以作紀念。
在參觀下一個景點之前,我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宜昌的民俗風情。大家知道,伙計通常是店鋪里幫工的稱謂,但在宜昌伙計一般是不能隨便喊叫的,只有夫妻間才能彼此叫喚。大家想不想聽一首伙計歌呢?我唱的時候請各位配合一下。
現在我們來到了清楓搖曳前。在一堆亂樹叢中,我們看到的是三峽地區特有的樹種,叫三峽清楓。這里有一個優美的傳說。王昭君為了民族團結,遠嫁匈奴,使漢匈之間和睦相處,惠及子孫。據傳,她到匈奴后,曾托人帶回樹種,播灑峽江,以表思念和安寧之意,后人改名為三峽清楓。“琵琶一曲千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就是清代詩人郭潤玉對王昭君的高度評價。
接下來,大家即將進入的就是三花園了。首先,是桃花園,園內現有觀賞桃品種50余個,共8000多株桃樹。其中最著名的當數五寶桃、日月桃、緋桃、人面桃和碧桃,人稱“桃花五仙子”。每當“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的時節,株株桃樹吐蕾放花,光彩奪目。“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別樣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照笑春風”。唐代詩人崔護的這首詩,正是桃花園的真實寫照。
櫻花園因盛產櫻花而著名。櫻花是世界著名的花木,我國是櫻花主要原產地之一。早在秦漢時期,櫻花栽培已應用于宮苑之中,唐朝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院。世外桃源櫻花園品種繁多、共有十余種,系日本友人贈送。每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櫻花盛開如玉樹瓊花,堆云疊霧,甚是壯觀,象征著中日友誼流傳千古。
紫薇園因盛產紫薇而聞名。紫薇樹姿優美,樹干光滑潔凈,花色艷麗,開花時正當夏秋少花季節,花期極長,由6月可開至9月,故有“百日紅”之稱,又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贊語,是觀花、觀干、觀根的盆景良。材宋代詩人楊萬里詩贊頌:“似癡如醉麗還佳,露壓風欺分外斜。誰道花無紅百日,紫薇長放半年花。”同時,紫薇還具有藥物作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經、止痛、消腫、解毒作用。種子可制農藥,有驅殺害蟲的功效,可謂渾身是寶。
離開三花園,我們將去土家民俗風情區體驗一下獨特的土家風情。這里設有堂客屋,幺丫子房,大爺尕坊。在堂客屋里,你可以品嘗到地道、醇正的土家茶,聽一曲悠揚的山歌,享一次真正的清福;在幺丫子房里,你可以欣賞到土家小妹精致的手工,有興趣的話更可以親身一試,當一回真正的女人;在大爺尕坊里,擺放著許多土家人日常生活勞作的工具,你可以學著土家大哥的樣子操作這些工作,做一個真正的男人。
堂客屋是土家族人把結了婚的女子叫“堂客”,叫自己的老婆前面不加姓,直接叫“堂客”,叫別人的老婆前面要加姓,不是夫家的姓,是娘家的姓,如“張堂客”、“李堂客”等。假如不曉得娘家的姓,就把她老公的名字作定語:“喂,王三麻子的堂客”等。
從“堂客”這個稱呼來看,土家族的老婆們與其它地方的老婆們比起來,家庭地位要高一些。“堂客”是“堂屋里的客”的意思,而土家族堂屋是供祖先牌位的、最神圣的地方,也是家里議事做決定的地方,最要緊的去處,這就證明夫家不把娶進來的老婆當外人,直接就請到堂屋來。因為畢竟是外姓,不共祖先,于是給了一個“客”的稱號,叫“堂客”,可見夫家給的待遇和地位還是蠻高的。
一般來說,“女主內,男主外”,土家人也不例外。土家堂客們待人的真誠與熱情,極富鄉土人情味。若是聽得家人一聲高喊:外面客來噠!這時,無論來的客人是親是疏,是遠是近,土家堂客都會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計,笑臉相迎:“您兒是稀客、稀客。”接下來就少不了裝煙、泡茶、做飯三步曲。一般來說,是呼葉子煙,喝烤罐茶,吃坨坨臘肉。
呼葉子煙:客人進屋后徑直走到火垅坐下,主人將事先準備好的柴火堆放在一起,用吹火筒一吹,火就噼噼啪啪地燃了起來。火的上面吊著一只黑不溜秋的炊壺燒水。主人從炊壺里倒點水在洗臉盆將手搓洗,又在自己穿的衣服上面蹭幾下,就進屋拿煙去了。主人往往會同時拿出兩種煙,紙包煙和葉子煙。葉子煙又分幾類,有的切成煙絲狀,有的僅僅是晾干而已,也有講究的,在卷好的葉子煙外面再包上一層寫字用的白紙,看起來跟購買的紙煙相差無幾。
但鄉下人似乎更樂意呼葉子煙,切成煙絲的就用煙具裝著呼,有的煙具的桿兒足有兩尺多長,呼煙的人連腰都不用彎,直接在火垅里點上火。也有的煙桿很短,跟賀龍將軍用的那種差不多,點火時便用火鉗幫忙。還有的干脆不用煙具,卷好煙葉之后用手指夾著一邊呼一邊轉動。在吧嗒吧嗒的呼煙聲中,人們一邊吞云吐霧,一邊聊著家長里短,怡然自得賽過神仙。
喝烤罐茶:呼煙的時候,火垅的柴火早已燃得很旺,炊壺里的水發出“咝咝”的聲響。主人將一尖嘴細頸加肚的茶罐洗凈后烤在火邊。又進屋抓出茶葉,放在茶罐里烤,每隔一小會兒就抖動一次茶罐,茶葉烤酥了,水也燒開了。主人將茶罐安頓穩妥,扳動炊壺,一股清澈的開水呈拋物線直入罐中,最后不忘蓋上罐蓋。
等待烤罐茶出汁的功夫,主人取來茶杯,先用開水涮幾遍,本來已經很干凈了,主人偏偏還要用黑乎乎的洗臉毛巾將茶杯里里外外反反復復抹幾遍,然后擺放整齊。開始倒茶了,第一道茶每只杯里只倒一點,第二道再給每只杯里添加等量的茶水,倒茶完畢,便按客人坐的順序挨個遞到他們手中,大家品得有滋有味。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世外桃源導游詞篇九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東方,世外桃源是一個人間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詞,相當于西方的極樂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來,完美主義者無不苦苦追尋、刻意營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在桂林山水王國中,在離都市最近的地方,就有一個“世外桃源”。沿桂陽公路北上,距陽朔僅十幾分鐘車程,就到了“世外桃源”。她像一位樸素的村姑靜靜佇立在城市邊上,不張揚也不造作,一派天然,富于真趣。若是“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季節,踏進“世外桃源”,展現在眼前的將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園風光。清波蕩漾的燕子湖鑲嵌在大片的綠野平疇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脈脈含情。湖岸邊垂柳依依,輕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轉筒車,吱吱呀呀地搖著歲月,也吟唱著鄉村古老的歌謠。放眼望去,遠方群山聳翠,村樹含煙,阡陌縱橫,屋宇錯落,宛若陶淵明筆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的桃源畫境。
乘坐小船游覽燕子湖無疑是一種享受。當小船在綠絲綢般的湖面上裁波剪浪、悠然滑行時,游人的心會像一只“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的小鳥一般愜意和歡欣。天曠云近,岸闊波平,大自然清新博大的懷抱會使人塵慮盡滌,俗念頓消。
忽然,一陣清亮的歌聲飄來,原來是岸邊歌臺舞樓上的姑娘在載歌載舞。她們身著鮮艷的民族服飾,以充滿濃郁民族風情的歌舞歡迎著遠方客人的到來。
轉過歌臺,小船駛入了窄長的水道。真看不出燕子湖后面竟如此迂徐回轉,曲徑通幽。——陽朔世外桃源是一個開放式的'景區,它沒有圍墻與隔樁。田園山水、路橋村舍天衣無縫地自然融合,盡納天地之大美。
航道越來越窄。小船通過沒有一點燈光、猶如夜航的燕子巖洞和“初極狹,才通人”的小隘口以后,似乎已是“山重水復疑無路”了。不想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桃花島到了。小島不大,四面環水,但草木繁茂,雜樹生花,一株株紅桃正笑得熱烈燦爛。好一片“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詩意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