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的朋友教學課件
他是我的朋友教學課件
他是我的朋友教學課件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描寫阮恒鮮血是表情,動作的詞句,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教學重,難點:
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復雜的內心活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板書:朋友(生起讀)師: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朋友。有人說:“朋友是一壺很濃很濃的酒,只有喝醉才能體會;”有人卻說:“朋友是一杯很淡很淡的清茶,只有用心才能品味。”那么,“朋友”這個詞到底蘊涵著什么深刻的含義呢?今天就讓我們再次走進第18課《她是我的朋友》,去細細品味一番吧!(師把課題板完整)
2.學生起讀課題。
3.我們知道了她指(小姑娘),我指(阮恒),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課文的第1——4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戰爭時期,一個小姑娘受了重傷,輸血迫在眉睫。)
二、情感激勵,引導自學。
(一)引導品讀輸血前
1.師:是呀,小姑娘的生命危在旦夕,輸血迫在眉睫,就在這緊要關頭,
師:就在這個迫在眉睫的時候,誰站了出來愿意為小姑娘獻血? 生:阮恒。
師:阮恒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對嗎? 生:不對。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我從“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體會到阮恒當時是很猶豫的。(點擊課件出示相關句子)學習第五自然段,體會人物的矛盾心理。
師:看到這句話,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他為什么舉起手又放下去?放下去了為什么有舉起來?
生:他的手為什么要顫抖?
師:學貴有疑,有疑問才會有進步。要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來體會他的內心世界。
生:舉,放,舉。 師:你們都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師:現在老師來讀這句話,你們來做動作,體會一下當時阮恒的復雜心理。
(師讀句子,生做“顫抖地舉”“放下去”“有舉起來”的動作。)
師:阮恒在做每個動作時,心里都想些什么呢?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的舉了起來,他想?
生:他想,小姑娘現在需要血,我要為她獻血。生:他想,她是我的朋友,我要救我的朋友!
生:朋友遇到困難,我要幫助她。 師:是啊,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現在小姑娘受傷了,應該救她。可是——這只小手——突然又放下去,這時候他想?
生:獻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生:把血獻給了她,那我會不會死呢?
生:如果我獻血了,還是不能救她,而我也會死去那怎么辦?我還是不要獻血了吧。
師:小阮恒害怕了,所以他放下手了,可是——“然后這只小手又舉起來”同學們,這時候他又在想什么呢?
生:我還是獻血吧,我如果不獻血她就會死的。 生:她是我的朋友,我要為她獻血。
生: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如果我受傷了,她一樣會救我的,我也一定要救她。
師:經過了短暫的思想斗爭,阮恒最后決定要為小姑娘獻血。多么勇敢的孩子啊!把自己的理解送到句子里去,體會著讀一讀。(生自由練讀。)
師:誰來帶著自己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生:帶著剛才的體會,再讀句子。
【意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抓住關鍵詞理解的方法自己解決問題,讓知識的獲得變成了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生不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的主動參與者。在此過程中,我抓住三個動詞展開教學,教師讀句子,學生相應的做動作。感悟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是小男孩的生死抉擇,讓學生感受角色的內心,加深與文本的對話,為進一步感悟人物品質做了鋪墊。】
(二)引導品讀輸血中
師:在輸血的過程中,阮恒說的話不多,但我們也可以通過他的動作、表情來體會阮恒的內心。自由讀課文8——10自然段,畫出描寫人物神情和動作的句子,選擇最讓你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細細品味。(學生讀課文畫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好了嗎?我們來交流一下。
生:抽血過程中阮恒一動不動,一句話也不說。
師: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從他一動不動體會到阮恒很堅強很勇敢。
師:能把他的這種堅定、勇敢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生再讀句子)
師:繼續交流,你找到的句子。(教師隨機點擊課件,出示相關的語句)
生: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臉。
生: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生: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
師:這幾句話是有關阮恒獻血過程中神情和動作的',每句話中都有一個意思相近的詞,你發現了嗎? 生:我發現啜泣、嗚咽、哭泣,都是描寫哭的詞語。 師:那同學們,你們平時也都哭過吧,(生:哭過)你在什么情況下會哭呢?
生:我傷心的時候會哭。 生:我生氣的時候會哭。
生:我有時候感到很委屈也會哭。 師:那阮恒是因為什么哭的呢?
生:阮恒因為內心感到很害怕很痛苦,所以哭了。
師:是呀,他因為內心的害怕,而哭泣,那你能通過朗讀,讀出,阮恒內心的害怕與痛苦嗎? (生:讀大屏幕上的句子。)
師:這三句話中都寫到了哭,但這幾個寫哭的詞語又有什么不同呢?(點擊啜泣、嗚咽、哭泣變紅)
生:我覺得啜泣就是輕輕的哭,嗚咽,就是哭出聲音來。師:讓我們來看看這幾個詞的解釋,你又能發現什么。
(點擊課件,出示詞語解釋。啜泣:一吸一頓地哭。嗚咽:低聲哭泣。)
師:阮恒從啜泣,到嗚咽,到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你發現了什么?生:我發現阮恒哭的越來越厲害了。 師:是呀,他哭的越來越厲害,他為什么會哭的越來越厲害呢?
生:因為他內心的害怕與痛苦越來越強烈了。師:你能通過朗讀把阮恒內心的害怕和不斷加深的痛苦與害怕表現出來嗎?
師:第一次,害怕突然涌上心頭。 生(讀句子):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臉。
師:第二次,血液不斷地抽出,阮恒心里感覺很害怕。生(讀句子):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師:第三次,他害怕極了。生(讀句子):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師:那老師想問一下,阮恒,你是因為抽血的疼痛才如此害怕嗎?(生:不是)那你怕什么呢?生:我以為抽完血之后就會死了,所以覺得很害怕。生:我想到自己馬上就要死了,感到很害怕。 生:我感覺到自己離死亡越來越近了,所以害怕極了。
師:原來阮恒害怕死亡。死,都怕。誰不希望活著,但是阮恒抽回自己的小手了嗎?他要求醫生停止抽血了嗎?你從哪里知道的?生:我從“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這句話中體會到,阮恒雖然內心充滿了恐懼,但是他卻依然勇敢給小女孩輸血。師:是呀,多么勇敢的孩子呀,讓我們看看阮恒當時的動作,想象一下,他內心的感受。(點擊出示相應插圖)帶著你的體會,再來讀讀這句話。(生:讀句子。)【意圖:插圖是為課文服務的,巧用課文中的插圖,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思維的條理性、深刻性,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受到情緒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師:當醫生用輕柔的話語安慰了他之后,阮恒立刻停止了哭泣,誰來當醫生安慰一下痛苦的阮恒?
生:阮恒,你不用害怕,其實我們只需要你一部分血就夠了,你不會有生命危險的。
師:當阮恒聽了醫生的安慰,立刻像什么事情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阮恒心理“矛盾、緊張、害怕”的原因;圍繞原因,啟發、引導學生填補課文中留下的“空白”(醫生安慰阮恒的話),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想象力,更讓學生充分感悟阮恒為朋友甘愿犧牲自己的精神。】
師:但這些知識阮恒原來知道嗎?生:不知道。師:當阮恒顫抖地舉起小手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生:就要死了。師:當阮恒一動不動的躺在草墊上的時候,他以為自己?
生:就要死了。師:當看著自己的血一點一點從身體里流出來的時候,他以為自己?
生:就要死了。師:阮恒也害怕死亡,可他卻心甘情愿地選擇了死亡,你感動嗎?(生:感動)讓我們帶著這種感動,再和阮恒一起去體驗一下那漫長的抽血過程吧!(課件,配樂,師生合作讀)
師引讀:過了一會兒 生: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手捂住了臉。
師:又過了一會兒 生: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師:接著 生: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
【意圖:升華情感,進一步走進人物內心,深入理解文本,加深感悟,對于重點語句,學生從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境,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也充分展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突顯主題:她是我的朋友
師:愿意放棄生命,去換得別人的生命,這份善良讓所有人為之感動。但是,他為什么愿意這樣做呢?生:因為她是我的朋友。(引導學生反復讀課題:指課題)
師:當阮恒顫抖地舉起了小手時,他心里想:生:她是我的朋友。
師:當阮恒很快地躺在草墊上時,他心里想——生:她是我的朋友。
師:當阮恒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的時候,他心想—生:她是我的朋友。她是我的朋友,多么樸實而又溫暖的回答,多么樸實的阮恒,多么可愛的朋友。阮恒的血流入了小姑娘的身體內,小姑娘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將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讓她感受到了這世界的溫暖,此時,小故娘會對阮恒說些什么?課件出示:小姑娘( )地說:“————————。”阮恒說:“——————————————。”師:請同桌之間一個當小姑娘,一個當阮恒練習說話。生:說話。
是呀!為了朋友,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棄,像阮恒這樣的朋友值得一生珍惜,有這樣的朋友,一輩子足也!朋友,夜行路上,他是一盞明燈。半途逢雨,他是一件雨具。烈日炎炎,他是一縷清風。寒風凜凜,他是一束火炬。他就是朋友,他就是友誼。 師:讓我們記住這種愛,也愿我們在今后的人生中能撒播這種愛!收獲這種愛。此時,想對你的朋友說什么心里話或送上怎樣的祝福呢?現在就動筆寫一寫吧!生:寫話。生:匯報。師:孩子們說得太好了,老師感受到了你們之間真摯的友誼,讓我們帶著這種友誼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吧!
他是我的朋友教學課件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從動作、神情的變化中體會阮恒的內心活動,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和阮恒無私奉獻的精神。
3.學習課文具體、真實的描寫方法。
重點、難點:
抓住描寫阮恒獻血時動作、神情的語句,體會阮恒獻血時的內心活動,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誼和阮恒無私奉獻的精神。
設計特色:
在扎實有效的詞句學習中,深入感受人物的內心世界。
教學準備
學生:熟讀課文,了解有關抽血、輸血的常識。
教師:Authorware課件(課文插圖及主要段落、教學主要環節要求等。)
教學過程:
板塊一:談話導入
請問,誰是你的朋友?
那么,你認為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朋友?
我們學了《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之后,相信你一定會對“朋友”這個詞語有更新的認識。
生初讀課文。
板塊二:整體感知
“她”是那個她?“她”是誰呀?(板書:小姑娘)
“我”又是誰呀?(板書:阮恒)
這篇文章講的是什么故事?(在一次戰爭中,一個小姑娘受了重傷,急需輸血,一個叫阮恒的小男孩給她輸血的事。)
會讀書的人不僅能把一篇文章讀成一句話,還能將一篇文章讀成一個詞。誰來試試?(朋友、輸血……)
老師把這篇文章也讀了很多遍,我看這篇文往深看,往深想,最后這篇文章也被我讀成了兩個字,先告訴你們第一個字,那就是----(板書“死”)還有一個字等課文學完后,不用老師告訴你們自己就知道了。
板塊三:體驗求悟
學生自由讀課文,劃出課文中帶有“死”字的句子,小聲讀一讀。
1、兩名兒童當場被炸死。
這句話讓你感覺戰爭怎么樣?(很激烈、慘烈)
2、經過查看,他們確認這個小姑娘傷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搶救,就會因為休克和流血過多而死去。
情況緊不緊急?用課文中的一個詞來說?(迫在眉睫)
什么叫迫在眉睫?你起來,給講一下,迫在眉睫,這里面說了人身上的兩樣東西,哪兩樣?(眉毛和睫毛。)
對呀,危險的情況已到了眼前了,快到眉毛和眼毛了,情況緊急嗎?(緊急。)
讀出情況的緊急。
3、一位女醫生告訴這幾個孤兒,如果他們不能補足這個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會死去,問是否有人愿意獻血。
這一句和剛才的句子很相似,都用了什么關聯詞?(如果……就……)
第二句中的“就”省去了,加上了“一定”,語氣更堅決了。生齊讀。
剛才找出的三句話都是說誰會“死”?(小姑娘)板書:--------
第四處出現“死”字在哪里?
4、事后,醫生對周圍的人說:“他是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準會讓他把所有血都給那個小姑娘,好讓她活下來。”
師:這句話說的是誰會“死”?(阮恒)板書------
你覺得小男駭會不會死?(不會)
為什么?(抽一定量的血是不會死人的,相反,定期抽適量的血,獻給醫院,不僅可以挽救一些病人的生命,而且可以促進自身血液循環,對人的身體是有好處的。等你們長大了,也可以加入到義務獻血的隊伍中去,挽救一些人的生命。)
我們從這段話中的哪個詞也可以知道阮恒不會死?(以為)
四處寫到“死”的部分,我們都讀到了。仔細看看,課文寫“死”的段落都集中在哪里?(課文寫與“死”有關的段落都集中在開頭和結尾)
中間的段落寫的是什么呢?(輸血)
輸血主要是寫誰?(阮恒)
師生分角色讀輸血的部分。
阮恒說了幾次話?(一次,他只說了“阮恒”兩個字。)
多不多?(不多)
醫生的話多不多?(也不多)
就是說作者在寫輸血的過程中,對人物的語言寫得很少?那么,對什么寫的比較多呢?(動作、表情寫得多)
生再讀這個部分,把寫阮恒動作、表情的詞劃出來。
(學生邊劃,教師邊指名學生將劃出來的表示動作表情的詞,板書到黑板上)
阮恒的這些動作和表情與“死”有什么關系呢?你們覺得阮恒怕死還是不怕死?仔細讀,仔細想,不要急著舉手。你認為他怕死或是不怕死都要能在書上找到充分的理由來說明。
現在,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兩段話上,先讀一讀,注意課文用什么詞語來描寫他哭的。
出示:
①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顫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了臉。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
②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了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課文用什么詞來描寫阮恒的哭?((生圈詞語:啜泣、嗚咽和哭泣)
大家看這三個詞,啜泣、嗚咽和哭泣,從它們的順序上,你發現了什么?體會到阮恒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矛盾的心情、復雜的心情)
是啊,阮恒畢竟是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哪有孩子不怕死的?他就要死了,但他還是堅決地給小姑娘獻血。這一切都是為了什么呢?讓我們把心靜下來讀課文最后幾段話。
師引讀:醫生對周圍的人說——
“他是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他想準會讓他把所有血都給那個小姑娘,好讓她活下來。”“但是他為什么愿意這樣做呢?”有人問。醫生轉身向那個小男陔提出同樣的問題。小男孩回答說:“她是我的朋友。”
板塊四:提升認識
多么樸實的想法、多么令人感動的做法。師引讀:
千言萬語,萬語千言,都化做阮恒那句樸實而溫暖的回答——(指課題)生讀:她是我的朋友。
這雖然不是豪言壯語,但卻是阮恒的心語——(指課題)生讀:她是我的朋友。
同學們,縱然時光飛逝,也請不要忘記,阮恒留給我們的最有份量的話語——(指課題)生讀:她是我的朋友。
多么幸運的小姑娘,多么幸福的小姑娘啊!又一個阮恒這樣寧愿自己死去,也要救活自己的朋友。這么善良的孩子怎么能死呢?阮恒死了嗎?板書:活他的朋友----那個小姑娘呢?讀到這里,你們知道我之前說的另一個字是什么了嗎?(板書:活)
是的,如果說“死”在這篇課文里是血與肉,那么,“活”便是這篇課文的靈魂。讀文章,就是要透過表面的文字,讀出它深含的意義。從小姑娘的遭遇中,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的無情,但是,從阮恒的身上我們又看到了朋友間那份真摯的友情。死亡是可怕的,在死亡面前,是朋友讓我們看到了活的希望。(完成板書:真摯的友情)
你們想擁有阮恒這樣的朋友嗎?你們愿意成為這樣的朋友嗎?李老師送大家一樣能擁有真正朋友的法寶:
出示:
“真正的朋友不是把友誼掛在口上,他們并不是為了友誼而互相要求點什么,而是彼此為對方做到一切辦得到的事。(俄)別林斯基”
希望你們能交到這樣的朋友,也能做別人這樣的朋友。最后,讓我們在《朋友》的歌聲中結束今天的課。(播放歌曲《朋友》)
附:作業題
1、抄寫本課生字詞
2、積累詞匯
課文中與哭有關的詞:
寫幾個與笑有關的詞:
3、醫生是怎么安慰阮恒的?想象一下寫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