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學課件
物理教學課件
物理教學課件篇一
教學過程:
一由已做實驗引入新課
1、請學生交流做“熱牛奶與冷牛奶哪個先結凍”的實驗經過與結果。
2、師:有一個叫“姆潘巴”的男孩也做了同樣的實驗,但他所得出的結果卻一次次遭到否定與譏諷,在這樣的情況下,姆潘巴是怎樣做的呢?
3、引出課題,齊讀
二、閱讀感受
(一)整體感知
1、小組合作朗讀課文,思考:姆潘巴是個怎樣的學生?
2、全班交流對姆潘巴的看法。
(二)朗讀感受
自由讀課文,思考:姆潘巴在整個事件中碰到了幾個他意想不到的問題?
交流(根據學生的討論,隨機組織教學):
1、熱牛奶比冷牛奶先結冰,讓他驚愕不已
1)朗讀體會,姆潘巴為什么“驚愕不已”?(從一次實驗中偶然發現這一反常的現象)
2)齊讀思考: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善于發現)
2、初中、高中的老師對這一問題的否定和譏諷,讓他想不通
1)默讀想象:當老師相繼否定和譏諷他的發現時,姆潘巴的表現如何?
2)交流
3、大學教授雖然回答不出這個問題,但肯定了他的提問,并以實驗證實了姆潘巴問題的確存在。
1)朗讀,理解什么是“鼓足勇氣”?姆潘巴為什么“鼓足勇氣”?他在博士提問時會想些什么?
2)當證明姆潘巴的現象屬實時,他的心情怎樣,會怎樣想?
3)交流
師:從一次意想不到的.實驗中看出姆潘巴是一個善于發現的人,又從他的問題一次次遭到否定和譏諷時,你又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學生?(勇于提問努力探索)
4、最后,經過大量的科學研究發現這個“姆潘巴問題”還真是個世界難題,需要進一步探索。
(三)復述課文
根據姆潘巴在整個事件中碰到的出乎意料的問題,請同學們進行創造性復述。
(四)質疑問難
小組選擇方式讀課文,還有哪些問題你想提出來?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這些問題?
三、拓展延伸
1、談談生活中“我的發現”和“我知道”
2、頒發“小博士”獎章
3、學生推薦有關方面的書籍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自主擴大識字,并復習鞏固已識的生字。
2、閱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寫了中學生姆潘巴善于發現,勇于提問,并努力探索的事情。能在閱讀中學會發現問題,并想法解決問題。
3、在閱讀中積累有關詞語。
4、能聯系生活,根據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向大家宣傳生活中的科學常識。
5、培養探究意識,并能大膽提問,養成質疑習慣。
物理教學課件篇二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因為教學系統是復雜的,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課堂教學設計方案,只是預案,只能作為宏觀綱領,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還要靠教師的藝術發揮。
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礎,教好概念是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的關鍵,是培養學生的能力,開發學生的智力的有效途徑,所以,概念課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進行物理概念教學時應注意的問題:1.
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接受新概念的干擾。如說:這杯水熱,物理上應是:這杯水溫度高。把“熱”與溫度混了。再如說:冬天放在操場上的鐵比木頭涼。實際是處于熱平衡狀態,溫度一樣高。2.認識不足或己有概念不清給教學帶來的干擾。如說:靜止的物體無慣性;再如說:沉在水底的物體不受浮力。3.用數學式代替物理意義。如認為:由R=U/I說電阻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再如,由E=kq/R2說r趨于零時E趨于無窮。4.概念間的混淆。說速度為零時加速度一定為零。5.不會正確運用概念分析解決問題。如船從淡水湖開到海里,所受浮力怎樣變化?會認為變大。
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對概念的辨析。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分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兩類。
1.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
2.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氣中的傳播速度。c=3 x108m/s.
(二)過程與方法I.觀察光在空氣中和水中傳播的實驗現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2.閱讀“科學世界一一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內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學習類比和比較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觀察、實驗以及探究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后續學習打基礎。
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
二、教材分析
第二章光現象和第一章聲現象聯系十分緊密,研究對象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一些現象,而第一小節主要解決三個問題:①什么叫做光源?②光是如何傳播的?③光的傳播速度是多少?這三個問題跟第一章聲現象中研究的三個問題很類似:①什么叫做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