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爺的糖堆兒-民間故事
算計
李治家住首善街,祖上是鹽商,后來家道敗落,到了老爺子這一代,只剩下了一座老宅,但總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李治打小就好口糖堆兒(冰糖葫蘆),而且一般的糖堆兒不吃。家里的王管家尋遍了老城廂,才選中了十八街的李記,李治每天一串,吃到了大。
開春時,老爺子重病不起,臨走前把家交給王管家,讓他照顧好李治。辦完喪事后,王管家勸李治找個事由,將來有口飯吃,可他卻依然我行我素,坐吃山空。
入冬的一天,王管家忽然帶李治來到一間窩棚前,說:“少爺,家里欠了很多債,我把老宅賣掉還債了。打今兒起,您只能住這兒了,往后嘛事都得靠自個兒了。”說完,他拿出還債剩的二十塊大洋給李治,就回老家了。
李治哪里肯信,回到老宅卻被新換的門房轟了出來。他沒轍了,只好住進了窩棚。
第二天,李治糖堆兒癮犯了,一路打聽找到了李記,摸出一塊大洋,買了串糖堆兒邊吃邊往回走。忽然聽到伙計叫:“爺,您忘了拿錢!”他回頭問:“嘛錢啊?”伙計回答:“一串糖堆兒十個大子兒,得找您余錢哪。”
李治很驚訝:“一串才賣十個大子兒?”伙計點了點頭。李治追問:“那你們送到首善街李家是多少錢啊?”伙計摸摸頭說:“咱家一直都是這個價啊。”
可每月王管家報賬時,一串可是一塊大洋啊。李治突然明白了,合著是王管家一直在虛報賬目啊,大洋十有八九進了他的腰包。
李治氣壞了,立馬直奔王管家老家。誰知,家里人卻說他壓根兒沒回。返回天津后,李治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打聽了半個月,也沒找到王管家,只好認倒霉。
眨眼一個月過去了,李治口袋里的錢花光了。他四處找事由,卻沒人瞧上眼。這天晚半晌兒,李治餓得難受,用涼水灌飽肚子后,一個人晃蕩到了萬國橋上。
李治心里一陣凄惶,不由得動了輕生的念頭,他站在護欄邊兒,心一橫,眼一閉,抬腳就往橋下邁去。
沒承想,身后突然沖過來一個人,死死地拽住李治,說:“你年紀輕輕,為嘛要走這一步啊!”
李治定定神,就把遭管家算計的事講了出來。這人聽后十分驚奇:“合著您就是李少爺啊!我是李記糖堆兒鋪的李掌柜啊。哎,我也被王管家給算計了!”
原來,王管家瞄上了李記的買賣,想出高價盤下來,李掌柜沒答應。王管家就找了倆混混兒,見天兒來找碴兒鬧事,買賣沒法做了,最后只好轉給了他。
李治聽后氣壞了:“我這就找老東西算賬去!”李掌柜卻攔住了他,拿出五塊大洋,說:“李少爺,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您拿著當本錢,先做點小買賣,把肚子填飽再說吧。”
回到窩棚,李治琢磨了半宿,覺得李掌柜說得沒錯。他想到了個營生:賣糖堆兒。
叫板
第二天,李治就在一家糖堆兒攤前瞅了半天,然后買來冰糖和山里紅,照貓畫虎做了起來。沒想到,瞅著容易做起來難,他做出來的糖堆兒特難吃。于是李治又去給一個糖堆兒攤當幫工,不要工錢。半個月后,他終于學會了做糖堆兒。辭工后,李治把做好的糖堆兒往稻草扎上一插,在老城廂一帶叫賣。到了臘月,買賣有了起色。
臘月二十九,李治一路叫賣,不知不覺到了十八街。在李記門前,他果然發現了王管家的身影。李治真想沖過去和他算賬,但想到李掌柜說的話,還是忍住了。
正在這時,忽然過來倆混混兒,要了兩串糖堆兒。其中一個咬了一口后,突然把糖堆兒一扔,說:“小子,你這玩意兒全是籽兒,也敢說是糖堆兒?”他奪過稻草扎就是一通踩,李治和他講理,卻挨了一頓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