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富商的繩結情懷-勵志人物榜
在他幼小的時候,父親在大隊的專業隊干活,母親體弱多病。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每天從學校回來,他總是先幫助母親干活,然后再復習功課。在他的記憶里,印象最深的就是與母親一起抬水。
那時候,他的家鄉還沒有安裝自來水,村民們吃水要到村里的老井去挑水吃。他的家距離那口老井雖然不遠,但是,山路崎嶇,非常難走。10歲的他比水桶高不出多少,當然挑不動一擔水。母親疾病纏身,沒有力氣,也挑不動一擔水。可是,沒有水就不能吃飯,沒有水就不能生存。于是,他便與母親一起去老井抬水吃。
母子倆在老井里打滿水,便抬起來,吃力地往前走。他在前,母親在后。他雖然是一位“男子漢”,可是,他只有10歲,木桶里的水壓在他柔嫩的肩上,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可是,剛走幾步,他忽然感到肩上的扁擔輕了許多。開始,他沒有在意,以為是剛開始的時候水桶的壓力大,走幾步習慣了就不感到痛了。后來,一件事讓他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讓他終生難忘。
那天,母親的病似乎更加厲害,她呼吸急促,不住地咳。可是,偏偏水缸里又沒有了水,沒有了水就做不成飯。他勸母親休息,自己一個人去挑水,哪怕是挑兩個半桶水也好,母親不同意,堅持要去。母親說,你現在還小,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身子壓壞了,那可是一輩子的事兒。那天的抬水似乎與以前沒有什么兩樣。可是,等抬回家,母親把水桶放下,一下子坐在地上,站不起來了。這時候他才發現,那個系著水桶的繩結完全在母親那邊,他忽然明白,原來剛走幾步感覺輕是因為母親把系著水桶的繩結撥到了自己一方。他蹲下身子,攙著母親的腰,問道,媽,你咋這么傻呢?你為啥要把繩結撥向你這邊?母親喘著氣,斷斷續續地說,我是大人,力氣比你大,當然要多擔待些。孩子,記著娘的話,你以后有出息了,有能力了,一定要替人多擔待些!他流著淚,默默地點了點頭。
1986年,他與三位好朋友從一家國營工廠辭職,下海創業。四個人擰成一股繩,一路風風雨雨地走了過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他成了中國內地的富豪,他的公司上了市。廠子的職工多了,社會上的股民多了,賬上的錢多了,市場的比重大了,他的壓力也越來越重了。他召開董事會,在全國率先進行股權改革。在改革中,他對股民實行獎勵政策:每10股贈送3股,補償8元。除此之外,他還向股民承諾,倘若他公司的股票低于入市值的二倍,公司將不減持二級市場份額。這個股權改制方案將使公司損失數以億計的財富,董事們不理解。他解釋道,打個比方說,一個豬圈里圈了兩頭豬,一大一小。墻上掛了一袋飼料,小豬夠不到,大豬如果不把飼料拱下來,大豬小豬都得餓死。我母親常給我說,有能力就要多擔當些。現在,表面看公司是在虧著,可是,長遠看,還是要賺的。董事們被他的話說服了,他的改制方案得以高票通過。
汶川大地震的當天,他讓自己的兒子擔任總指揮,立即帶領公司的大型機械設備,前往汶川救災。他在10多個高等院校設立獎學金,向第五屆城市運動會捐款。只要哪里有困難,他就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承擔一份責任。他聽老家的人說,自己曾經就讀的那所初中破爛不堪,師資力量差,學生流失嚴重。那一刻,他的心在滴血,他立即派出考察團隊回老家考察。經過與當地政府協商,他投資2000萬元,建設了一所高標準的學校。為了解決師資問題,他以公司名義從高校畢業生中聘請了15名大學畢業生到母校任教。不僅如此,他還承諾,每年撥給母校200萬元,連續撥10年,這些經費主要用于師資力量改變和績效獎勵。新的學校建起來了,師資力量到位了,流失的學生又回到了學校。2011年4月4日,學校召開慶典儀式,他應邀回家鄉參加慶典。當他的專機停落在家鄉的一處草坪的時候,父老鄉親們圍上來,向他表示感謝。那一刻,他流了淚。他說,謝謝大家,謝謝父老鄉親。可是,我做的還不夠,我有能力,我多擔待些是應該的呀!
他的名字叫梁穩根。他是湖南省漣源市茅塘鎮人,現任三一公司董事長。他們生產的三一泵不僅暢銷國內市場,而且遠銷俄羅斯、東亞、南亞、北美、東歐等世界各地。2011年5月,他以500億元人民幣的身價榮登內地財富榜榜首。
有能力就要多擔待些,這是母親教育他的話,也是他的繩結情懷。這句話永遠激勵著他,激勵著他的公司,激勵著他的團隊,也激勵著千千萬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