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音追夢的“90后”視障女孩-人生
在去年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上,首部全面解讀上海城市品格的文化普及讀物《上海城市品格讀本》成為了人氣圖書,掃一掃就能聽到有聲版,但是鮮為人知的是這本有聲書制作團隊的負責人馬寅青是一位“90后”視障女孩。
1994年出生的馬寅青,由于早產導致雙目失明,從小學到高中都在上海盲校讀書。她雖然看不見,卻對聲音很敏感,收音機是她少年時最親密的伙伴。寅青的大學時代是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度過的,學的是針灸推拿專業,一般視障學生為了以后找工作和生活需要,都會選擇學習推拿技術。不久,大學話劇社團招募,團指導老師熱情鼓勵她,你喜歡就來啊,看不見也可以演。那段時間,她也嘗試著參加校園生活劇的演出,就這樣她對聲音有了進一步的接觸,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初步的設想。
“大三那年,有聲制作的廣播節目在網絡上開始流行,我也嘗試做了一些兼職。”寅青清楚地記得,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網絡電臺做一檔情感節目的主播。“當時就覺得好玩,根本沒想過掙錢。”由于對聲音有著濃厚的興趣,從電臺的兼職主播開始,她慢慢接觸了聲音制作,在不斷深入學習和孜孜不倦的鉆研過程中,開始自己研究錄音和后期制作軟件。2023年,隨著互聯網音頻、網絡小說和智能音箱的出現,網絡有聲小說火爆來襲,喜歡聲音的馬寅青在喜馬拉雅平臺聽多了,便產生躍躍欲試的想法。此時,正是她大學畢業、開始人生規劃之時,家人希望她做一名工作穩定的推拿師,可是,她并不喜歡這個職業,她不甘心就這樣一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想去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我也希望因為自己的選擇,讓大眾知道我們能做的還有很多,不止推拿師。”在她21歲的時候,她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用聲音追夢,自己創業!
剛開始寅青面試了幾家公司都失敗了。就這樣,她開始嘗試自己開公司,做老板,主營有聲小說制作、發行和銷售。創業初期,不懂得如何對接資源,她邊學邊干,雖然前三個月沒有開張,但是她不氣餒。在她的堅持和努力下,慢慢有了零散的業務,自然也很珍惜每一次機會,想盡辦法做到極致,得到了客戶的認可,承接的項目開始多起來。
如今,她帶領20名員工,組成了一個團隊,在上海長寧區一家創業孵化基地,小小的辦公室,有配音、后期等工種,大家都在忙碌著。75%是視障小伙伴,其余健全小伙伴主要負責運營、技術指導、線上發單等工作。團隊的第一單是寅青一人跑到杭州簽下的,當時杭州客戶非常驚訝,因為她們并不知道寅青和她的團隊是一群視障人,自然被她們的自強不息精神所感動,所以一直到現在,這家公司與馬寅青仍保持著長期合作關系。在上海人社部門的牽線搭橋下,馬寅青接觸到了喜馬拉雅。隨后她的“逐光之聲”和“寅青之音”在喜馬拉雅上火了,擁有自己的一批粉絲。團隊制作出了多個行業爆款,《如果可以這樣愛》達到100多萬點播量,通過平臺合作獲得收入,馬寅青的公司2023年收入將近百萬。
上天為她關上一扇門,她卻憑著自己的不懈努力推開一扇窗。“90后”視障女孩馬寅青用事實告訴我們,即便自身不完美,只要心中有夢,足夠努力,仍然可以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