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卑的“秘訣”-成長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時而自卑,時而自得。自得時老子天下第一,本事過人,成就超常,誰過得都不如我;自卑時則覺得處處不如人,事事都窩囊,頭都抬不起來。其實,人的自卑多是自找的,要想不自卑,就要不去那不該去的地方,不交那不該交的朋友,不看那不該看的書,不聽那不該聽的信息等等。
不去逛專賣奢侈品的名店。天價商品,反正你買不起,也不準備買,干嗎還去那些地方看富人一擲千金給自己添堵。不妨學學蘇格拉底,人家蘇老師從不逛市場,有一回被他的學生硬拉著轉了一次市場,回來后感嘆說,啊,市場上竟然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不參加變了味的同學會。畢業數十年過去,同學們分成了天上地下,有的成了大款,趾高氣揚,有的成了大官,頤指氣使,坐在一起,就顯出了山高水低,尊卑榮辱。你我何必再去湊那個熱鬧,吃一頓五味雜陳的飯,看一幕官、錢、權、勢的“華山論劍”,受一番人比人氣死人的羞辱。
不出席世態炎涼的校慶。興沖沖去母校為校慶捧場,沒想到人被分成三六九等,有錢有權的校友,被熱情接送,前呼后擁,高坐主席臺上,風光無限;普通校友,隨便在底下找個位置填空,連頓飯都沒人管,吃住一概自理。參加一次校慶,回來悶悶不樂好幾天,那又何必自取其辱。
不看那些夸大其詞的名人傳記。名人傳記,特別是當代名人傳記,活著的名人傳記,多數水分太大,材料太假,名人常被吹噓得無所不能,品行好得如同堯舜禹湯,學問大得超過孔孟老莊,才華高得勝過班馬李杜。這種東西看多了,就會自慚形穢,心情壓抑,把自己看得一無是處,結果是自尋煩惱。
不問人家工資收入。當然,問了人家也未必告訴你實情,周圍的朋友、同事,問不問都心里有數;若真遇到個工資高的,一問人家,零頭都比你高,先是嚇你一跳,繼而悲從中來,不由覺得自己做人也太失敗了,活著還有啥意思,您說這自卑不是自找的嗎?
不關注他人消費水平。同事一身世界名牌行頭來上班,顧盼自雄,滿面春風;朋友開了一輛豪華轎車來聚餐,傲睨天下,洋洋自得;就等著你來問詢,好告訴你一個天價,以看看你羨慕的眼神,滿足他的虛榮心。可你就裝著沒看見,偏偏不理不睬,急死他,憋死他,反正氣死人不償命。
不看財富排行榜。無聊之人偏干無聊之事,每年推出的財富排行榜即屬此類,半是炒作造勢,半是故弄玄虛,千萬不要信以為真,也別把它當回事,權當他是自娛自樂吧。況且,日食三餐,夜眠八尺,一個人所用所需有限,要那幾十億、上百億干什么?別忘了《錢本草》所言:“一積一散謂之道,不積為珍謂之德”。
不交富貴朋友。北京有個作家說得好,不與富人交,我不窮;不與權貴交,我不賤。所論確系真知灼見,深得我意。當然,你就是上趕著去巴結富貴朋友,人家還未必看得上你呢;即便高攀上了,“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換來的也不過是“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啥時候這個道理都不過時。
相反的是,要多回農村老家看看,多和當初一起玩尿泥的朋友聊聊天,到他們家里坐坐,和他們一起用些家常便飯,看看他們的生活條件,收入狀況,你一定會特別滿足,幸福指數驟升。不過,也別在人家面前裝闊充貴,擺出衣錦還鄉的架勢,用你的得意換人家的自卑,那也挺無聊。
果能實踐以上“秘訣”,自卑一定會遠你而去,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