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創業指導十條-成長
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出現,大學生群體的創業得到了大學生、高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筆者根據在大學生創業培訓和開業指導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認為大學生在創業前,需要轉變以下觀念。
一從沖破家庭和社會阻力的逆境創業,到尋求后援支持的順境創業。許多創業典型的新聞報道,似乎都是沖破世俗觀念、家庭阻礙,在人們的冷言冷語中逆境成才的,這種宣傳是片面的。大學生只有獲得家庭在人財物方面的支持,或者關鍵商務人士的支持,才能增大創業成功的可能性。所以大學生創業的第一個營銷任務就是要把自己的創業計劃向親朋好友推銷出去,獲得他們的首肯。
二從好高騖遠,到腳踏實地。許多期望創業的大學生,創業的目標都非常遠大、設想宏偉,但這些創業計劃是大大超過創業者自身能力和可支配資源的,難免給人“眼高手低”和花架子的印象。所以還是要空降落地,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創業。大家都知道“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不能當好士兵的將軍也不是好將軍”。
三從零資本的白手創天下,到適度資本創業。目前書店有相當一部分財經書籍都教人們做無本買賣、白手起家、“空手套白狼”,其實任何創業都是要啟動資本的,注冊企業、印盒名片、置辦行頭、設個網站也要幾千元錢,人們可能做到的是“低資本創業”,而不是“零資本創業”。
四從創業前景過度樂觀,到正視創業的重重困難。我們發現,前些年4050人員創業,在前景預測上普遍悲觀、保守謹慎,而青年人普遍對前景樂觀、興奮。事實上,在企業初創期困難重重,大學生創業要對困難有充分的估計。
五從充滿激情回歸平和心態。大學生創業一定是熱流涌動的,但創業更是一種職業生涯,是一種事業方式,是一個成長的過程;單靠短期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有創業打持久戰的平和心。
六從全新的、革命性的創業領域,到局部創新。大學生喜好做大事,往往對產業格局和生活方式是革命性的,頗有改造山河的成就感。但這也是超越自身能力的,不現實的。創業一定要有創新,但微小型企業比較適合選擇局部創新、小革小命的項目,集中在“小而特”、“小而專”、“小而精”、“小而深”的方向上初創起家。
七從哥們義氣平等協商,到突出核心人物。大學生創業常常是約幾個好友或志同道合的朋友來共同創業,大家平常都是哥們姐們,創業中也是江湖義氣,有事好商量,但是往往群龍無首,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后是一盤散沙,不歡而散。所以要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成為創業團隊的核心人物,突出點“個人英雄主義”的作用,另外股份也不能平均化,要由核心人員絕對或相對控股。
八從運用通用知識創業,到形成獨特專業知識技能。大學生畢業時的知識絕大部分是書本知識,大部分情況下是無法靠它賺錢的。利用大學內的豐富科研成果和教師的各種非職務發明可以增加創業的專有技術,另外,大學生還應該系統掌握創業行業領域的實用技能,在專業技能上要精益求精。
九從點子眾多、喜新厭舊,到專注領域、堅持不懈。大學生的新鮮感很強,興趣容易轉移,幾個朋友海侃,思想火花出來,創業點子如泉涌,也不斷有優選項目、淘汰項目,如“黑熊掰玉米”。其實完全可從次優和相對滿意的項目入手,把創業活動搞起來,幾年以后,有了經驗,有了實力再引進新項目。在創業成功前,要耐得住寂寞,抵擋得住新項目誘惑,堅持不懈地把一個項目做完善。
十從花錢大手大腳、生活懶散,到精細理財、勤業敬業。許多大學生花錢如流水,不知父母賺錢之艱難,大學校園生活也是散漫的。創業時應體驗到賺錢不易,要處處節儉,生活節奏上也要轉軌,極有可能是晚睡早起,能夠承受每天十幾小時的工作負荷。創業在體力上是艱辛的,但期望創業在精神上是愉悅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