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干親戚-成長
每一天,母親去菜市場買菜,總要干很多與買菜不相關的事。看誰騎三輪車費勁了,她就上前助一把力;看誰拿的東西多了,她也添一把手……
時間久了,很多人都認識了母親,雖然叫不出名字,但看到了就微笑著打個招呼。有一次,母親一時疏忽把菜忘在了攤上,擺攤的老大娘追出二里地,把菜送了過來。結(jié)果那一天,母親買下了老大娘所有的菜,做了滿滿一桌,還跟老大娘認了干姐妹。
其實,母親不僅有個干姐姐,她還有個靠種菜養(yǎng)活患病父母的干孫子,還有個患了腦炎腦子不大靈光的干兒子,都是在小小的菜市場里擺攤度日的苦命人。這些人平時常到家里來,過年過節(jié)便走動得更頻繁。
隨著這些干親戚越來越多,我們這些做兒女的有些不耐煩了,因為我們的孩子平時都是放在母親家里,母親是退休教師,我們還指望她能輔導一下孩子的學習,可她卻將大把時間都用在了干親戚身上。父親知道后笑了,他說:“放心吧,你們的孩子放在這兒一定會學到比知識更寶貴的東西的。你們想想看,他們在外面是不是越來越招人喜歡了?在學校是不是常被老師表揚啊?課本上的知識學得再好,如果不能正確地放在生活里面也沒用。”
我恍然大悟。原來,母親的善并非只有簡單的付出,孩子們的心里也被播下了善的種子,反而是我們這些成年人無法理解,竟陷入了可笑的糾結(jié)。